欢愉、脱俗的自然精灵——华兹华斯《水仙》欣赏
2010-08-15赵丽娟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邯郸056002
□王 颢 赵丽娟(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2)
威廉·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自幼对自然有着极深厚的感情,自然是他的慰藉和灵魂之所在。在湖区,他和自然万物呼吸着同样清新的空气,自然给他以灵感,给他以智慧和启迪,给他永世的快乐和欢愉。他和自然休戚相关:自然因为他的诗有了魅力,而他的诗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水仙》(Daffodils,1804)是他著名的自然诗歌。这首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水仙般清新而自然,鲜嫩又活泼。音韵和节奏成功的运用更使这首诗玲珑别致,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一、《水仙》的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华兹华斯的妹妹Dorothy在1802年4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在高巴诺公园不远处的林中发现了几株临水的水仙花……我们继续往前走时,水仙花越来越多。最后我们看到在树枝的遮掩下,沿着湖岸长着的水仙花织成一条狭长的彩带……我从没见过如此美丽的水仙花。它们穿梭、盘绕、覆盖着长满苔藓的石块,或者把石块当作解除疲乏的枕头,或者摇首,旋转,舞姿翩翩。每当微风掠过湖面,它们就似乎在开怀大笑。它们看起来很快活,总是在跳舞,总是在变换姿势。”当时的情景给兄妹俩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两年后,即1804年,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二、水仙的主要内容
诗人开篇写道:“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在散步中,他的妹妹陪着他,然而诗,人的心是孤独而忧郁的。诗人自比为孤云,没有人理解他心灵的痛苦。然而孤云是高傲的,它不是地上的小草,它高高在上,俯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却又不愿沾染一丝尘俗。这正是诗人的心态。“Wandered”形象地刻画出孤云在空中毫无目的地徘徊、游历的情景。它在企盼、在希冀……这一句中的音韵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态。
在这幅画面中,只有孤云,它是那样的柔和,倦怠和散漫。双元音和软辅音的交错糅合使诗的第一行就把孤云亦即诗人的沉重心思和高傲飘逸的外表勾画出来了。第二行“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更进一步描写孤云缓缓缠绕在山间、河谷,它依然柔美、自由而孤独,一如湖区的诗人。“Floats”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其意义联想显现出一个缓慢柔和的景象,孤云因为找不到理想的伴友和实在的落脚点,迟迟不肯停下来和世俗同居。这正是华兹华斯的写照,他抛弃尘世的纷繁,居于湖区,独享自然的幽静。第一、二行中轻重相间的音节使诗句显得抑扬顿挫,犹如那缓缓飘动的云。接下来两行:“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All at once”三个单音节词连用,表示出诗人看到水仙花时的惊喜和急迫,接着连用了“a crowd”和“a host”,他兴奋得似乎不知道该怎样确切地描绘它们。这两行中爆破音/t,d,k,g/的重复使用,打破了第一、二行中的柔和气氛,增强了动感和力度,表现了水仙花出现时不同凡响和诗人内心的兴奋。“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诗人指给读者看,湖旁、树下,到处是簇簇水仙。看,水仙在随风起舞,“F1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两个简短词组和两个动词的并列,造成一种跳跃和急促的节奏感,水仙的活泼舞姿跃然纸上。二者巧妙的结合,你似乎亲眼看到水仙的舞姿是那样轻快,那样明朗那样怡然自得。水仙在这习习春风里是那样惬意和自由自在,正像Dorothy所写的一样,它们“似乎要开怀大笑”。这时,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天上孤云的忧郁和惆怅,而是地上黄水仙的朝气和欢乐。诗人的视角从高空降到地面,他的傲气不知不觉地消失,他已完全融入水仙的欢乐中,融入自然中,诗人在这种融合中得到抚慰。
第二节开头诗人用了一个比喻,“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看到扑面而来的金黄的水仙花,诗人想到了夏夜银河中的繁星,“shine”和“twinkle”形象地刻画出水仙的色和形。“shine”中,读者似乎看到了黄水仙在阳光下闪闪有了光泽,有了暖意和热情。“Twinkle”清脆明快,仿佛是黄水仙正向你调皮地眨着眼睛。此时诗人心情明朗,兴致勃勃。在这里,诗人不以任何尘物作比,却把水仙比作天上的星星。天地之间,只有诗人能理解它们,关注它们,欣赏它们。诗人为星星、水仙,更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宇宙。接下来又写实:“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Ten thousand saw I at glance/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千百朵水仙花在诗人眼前摇曳,似乎在召唤着诗人与它们同乐共舞。“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写活了水仙的潇洒和朝气勃勃。此时诗人的心也随着水仙的跳跃活泼起来,诗人沉浸在这个轻歌曼舞的世界里。
第三节诗人又把湖波粼粼和花波浪怡相对比,尽管湖波“Sparkling”,却依然比不上簇簇水仙。看到这脱俗的、朝气勃勃的水仙,诗人由衷地感叹道:“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兴奋之余,诗人又仔细端详出水仙花“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诗人专注于水仙花的神态历历在目。“Gazed”用得很巧妙,烘托出一种宁静的气氛。诗人静静地凝视水仙花,唯恐惊扰了它们,两个破折号,更加长了时间的延续,暗示出诗人心醉于此,心痴于此,诗人忘记了自我的存在,忘却了尘世的—切。这里“gazed-and gazed-”如果换成意义相近的“stared-and stared-”效果就会大大减弱,与这里的意境不和谐,也不能充分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
Helen Darbishire在1949年评论华兹华斯时说:“His method as he said,was to keep his eye upon his object,to look steadily at his object,he watched intently the surfaces of things so as to read their inner meaning…”诗人凝视的结果是读懂自然、理解自然,使自然的美储存在心灵深处,当他孤独、空虚和迷茫时,这种美景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诗人沉思忧郁的心,使他超越俗世,摆脱孤独,把他从庸俗的现世带回到自然的欢乐中,重新体验水仙给他带来的美的享受。
三、四两节从描述转入沉思。自然经过诗化,为人格理想的象征,水仙被赋予人性的“欢愉”,在自然获得诗意的同时,诗人融入自然,一颗清秀的诗心化入水仙,在微风中招展,在阳光下闪耀。在这共化的审美经验中,诗人自然化了,而自然也有了诗意。诗虽然结束了,诗的韵味仍缕缕不绝。
“回归自然”(Return to Nature)是华兹华斯一贯的主张,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他对自然敏感的童心。“Wordsworth is Nature’s Bosweil”,他给世人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的清丽诗篇,每—首诗,正如自然中的生灵一样清秀、活泼、美丽动人。“They are fresh and have dew upon them”正是我们读《水仙》时所能体会到的。
浪漫是诗歌的特征,同时诗歌也蕴含着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华兹华斯一生在自然中苦苦追寻,可以说,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而本文中的水仙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诗人用自己的心灵,描写出水仙的景象,而那水仙的欢欣,孤独的云彩正是诗人内心的反映,也是诗人内心的向往。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华兹华斯在对大自然的审美观中,毕生追寻的是浪漫主义,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是精神的放松和解脱。因此,诗人在《水仙》这首诗中,融入了自身对世界的哲学思考,也利用自然景观中的植物——水仙来抒发情怀,让读者不仅陶醉在大自然的芬芳中,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时光,而且还能在诗人的引导下于平凡中见不平凡,体会到自然给人类的启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灵魂的平静。
[1]郎琴芳,查王龙.美的呼唤——从思想美上分析华兹华斯与雪莱的诗作[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2]王思盟.试论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观.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01).
[3]孙芳.论华兹华斯的自然情结[J].《河南社会科学》,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