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 君子风度——论孙少平的完美人格
2010-08-15曹爱华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曹爱华(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在中国当代小说中,读者购买最多、借阅人次最多、对读者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平凡的世界》。路遥翻阅各种报纸杂志,走遍了乡村小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采访了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等各种人物,后来把自己关在榆林的一个小屋子里潜心创作出《平凡的世界》,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它在普通读者的心中甚至可以与《红楼梦》媲美!在这样一个文坛充斥着冷漠、调侃气息的年代,路遥用他那温暖、悲悯的笔调塑造了一批鲜活生动的城乡交叉地带的年轻人,他们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在苦难的生活中自强不息。在这样一群年轻人中,《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孙少平最为突出。他身上所具有的诗者的浪漫、儒者的风范、侠者的情怀,在文中熠熠生辉。
一、诗者的浪漫
浪漫是什么呢?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浪漫是在情人不经意的时候献上一朵玫瑰花,是在生活空闲的时候为自己沏上一杯绿茶。对于孙少平来说,在苦难的生活重压下,他根本无暇也无心为自己的生活添加调料,然而他仍然是浪漫的。他的浪漫在于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仍保持着一颗追求自由的高尚心灵。
(一)自卑到自省的第一次精神升华
从心理学上看,自卑是人对自己所怀有的否认或消极态度的感情,它是由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的自我想象决定的。孙少平精神上的高大不是与生俱来的,他贫穷而又低微的出身让他无法具备那种天然的优越感与自信,最初的他注定要为此感到自卑。“贫穷无时无刻地啃噬着刚上高一的孙少平的心灵。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①“不如别人”是这位穷小子从农村到县城的第一感觉。但孙少平并未深陷到这种自卑当中,书籍成为拯救他的精神食粮。知识就是力量。读书让孙少平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②而初次的失恋让他发现了人活着的真正价值。人也许一辈子只能普普通通过日子,但却可以用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智慧去升华自我,让自己平凡而不平庸。这次的经历让他真正自尊起来:灵魂深处,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
(二)梦想的自由旅行
孙少平说过他也许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孙少平的诗意就表现在他的抱负里。贫困并没有把他压倒成为一个世俗的农民,并没有让他被小农意识的汪洋大海所淹没。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贫困而发誓要发家致富,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农民身份而自卑不已,他的梦想是精神上的自由。
孙少平并没有害怕当农民,对于自己的家乡双水村他始终饱含感情,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苦劳动他也无所畏惧,他只是觉得越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反倒越没意思,“他渴望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去!他读了不少书,脑子里保持着许多想象中的环境。他甚至想:‘唉,我在这个世界要是无亲无故,孤单一人就好了!那我就可以无牵无挂,哪怕漫无目的地到遥远的地方去流浪哩。’”③这就是这个年轻人的浪漫梦想,是他作为一个人独立意识的觉悟,他的梦想也许并不具体,也许并不可行,但足以令人感动,足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没有目标性的梦想也许更为崇高、纯洁、美好!它是年轻人对于自我实现的最好诠释,像风一般。这就是他要的生活,永远在途中的生活。谁能说这不浪漫不诗意呢?他真正害怕的是双水村的生活会使他那自由的翅膀变钝,会让他的精神之火熄灭,会让他的思想之花枯萎。“迄今为止,他还不敢想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当农民就当农民吧,这没什么好说的。”④但是即使是当农民,他也不要平平庸庸过一辈子。他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然而小小的双水村是无法满足他的追求的。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因此他必须远行,去远方寻找自己的梦想。“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如果再过几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脚就会永远被束缚在这个‘高加索山’上!”⑤他的旅行怀揣的是少年的意气、青春的梦想,何等的绚丽!
(三)艰苦卓绝的奋斗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着圣人情结和忧患意识的路遥恪守着这句古语,在创作上投入了牛马般的劳动。“为了创作,他把自己关在一间黑暗的作坊内,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星期天,更无暇去娱乐场所放松自己。他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每天工作到深夜,吃饭都是胡乱凑合,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可以说路遥是活活给累死的。”⑥而毫无疑问,路遥也把自己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移植到了主人公孙少平身上。
三年的教师生涯并没有把孙少平脱落成为一个干不了重活书生气十足的知识分子,本质上他仍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吃苦耐劳是他的特性。出去寻梦的孙少平在两个月的生活重压下成为一个地道的揽工汉子,原来的细皮嫩肉变得又黑又粗糙,两只手被石头和铁棍磨得生硬,右手背上有点伤,贴着一块又黑又脏的胶布,人也变得沉静了。出门在外,除了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还要忍受屈辱,但这一切孙少平都认为是值得的。孙少平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做着最沉重而又卑微的劳动,然而对此他却有自己的看法:“是的,他是在社会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⑦在生活的苦难面前孙少平仍能显出精神的崇高,仍然抱有诗者的浪漫!
这样的孙少平是够令人崇拜的了。他崇高而又坚韧,有着“夸父逐日”般的执著及勇气。
二、儒者的风范
有人说路遥就是一位儒家大师。确实,路遥的成长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路遥的童年记忆与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圣人情结高度契合,路遥更是把儒家的文学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大师,路遥把儒家传统美德加于主人公孙少平身上,以此来告诫人们:人活一世的价值在于情与义,拜金主义和零度情感都是要不得的。
(一)孝悌为本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作为一个追梦少年,孙少平显然要比时下的所谓寻梦者要淳朴而又孝顺得多。传统美德在他身上闪闪发光。
所谓“百善孝为先”。虽然贫困的家境使他那年轻而又敏感的心受挫,但少平从未向父母要求过什么,能够上学他已经说不出的高兴了。拿着润叶姐给他的粮票与钱,他也没想要为自己谋划什么,而是为家里买了粮食,为祖母买了止痛片与眼药水。祖母虽然又聋又痴,但他从未嫌弃过,而是对她充满依恋之情。对于父母,做任何事他都不想让他们失望,山地里的农活不用说要相帮着干,当他被青春的热情激动而决定走黄原时也尽量与父亲相商。当他去了大牙弯煤矿,恋人田晓霞来看他并问他有何打算时,他想到的是一两年后在双水村为父母挖几孔新窑洞。“我二十年来目睹了父亲在村中活的如何屈辱。爸爸和他的祖宗一样,穷了一辈子而没光彩地站到过人面前。如今他老了,更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我有能力至少让父亲活得体面。我要让他挺着胸脯站在双水村众人面前!我甚至要让他晚年活得像旧社会的地主一样,穿一件黑缎棉袄,拿一根玛瑙嘴的长烟袋,在双水村的‘闲话中心’大声的说着闲话,唾沫星子溅别人一脸。”⑧作为穷人家的孩子,能够让自己的父母体面而又骄傲地活着,这将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
对兄弟姐妹,少平也是个好榜样。对于哥哥少安,他始终怀着一种尊敬而又感激的情感,他忘不了哥哥为了他们为了这个家十三岁就辍学务农,毫无怨言地辛苦劳作。对于姐姐兰花,他心疼她,义不容辞地为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两外甥也疼爱有加。对妹妹,他尽着自己做哥哥的最大责任,当大哥与父母分家后,他毫不犹豫地揽着家里的重担,不管自己过得有多苦,他都要定时给妹妹寄钱,只因不想让她在学校被人歧视。孙少平他们家虽然贫穷却其乐融融,让人羡慕不已。
(二)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孙少平不仅有奋斗不息的精神,更有一种待人接物宽厚平等的品质。
当有钱有势的顾养民“抢”走了自己的女朋友时,孙少平气愤又痛苦,甚至想把顾养民那小子暴捶一顿,但当好友金波提出要为他打抱不平时,他又百般劝阻。其实他并不记恨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只是一时气愤而已。而对于郝红梅嫌贫爱富的做派他似乎更不计较,在高中毕业时他帮因偷窃而处于困境的郝红梅把事情压了下来。这一切没有别的因素,只因那善良的本质。高中时期的一次班集体活动遭遇暴雨,眼看着自己平时比较反感的跛女子侯玉英有危险,孙少平仍然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她。在煤矿的孙少平更为成熟,更能忍耐了,在受到安琐子的粗鲁不堪的恶作剧时,他只是默默地承受,相处久了,他对这位粗鲁的师兄竟有一丝怜悯的温情,谁活着比谁容易呢?“不看低自己但也决不瞧不起别人”,这就是孙少平的作风。高一的时候,面对着城里的那么多“洋女子”,他却发现跟他一样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的郝红梅才是班里最漂亮的。虽然他有着很强大的精神,但他从不觉得自己有多高尚。他喜欢温柔善良的公办教师润叶姐,也喜欢村子里的土艺人田万有;他能与街头揽工汉子和平相处,也能与煤矿上的师傅家其乐融融。他总是真诚地与人相处,真诚地看待每一个人,也怀着感恩的心回报每一个给过他帮助或善意的人。
“你心中有牛粪就能看到牛粪,你心中有如来就能见到如来。”每个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平等宽厚待人,厚德才能载物。
三、侠者的情怀
(一)讲求义气
何谓义气?在《水浒传》中义气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然而义气也可以用它最温情的方式来表示,那就是当别人有难的时候,不管曾经有多少恩怨都尽己所能地帮忙,用自己博大的胸襟去包容,而不是落井下石。当金波把顾养民打了之后,孙少平毫不犹豫地想为金波承担罪责。当他听到金波那柏拉图式的爱情守望时,他与好友一起分享着悲伤。求学期间,即使是自己讨厌的跛女子侯玉英陷入危险,他也奋不顾身去营救。当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郝红梅陷入困境时,他尽力地帮忙。揽工时当他感觉到他的主人家对他有一份尊重,尽量给他分派最轻的活,他反而主动干最重的活来回报人家给他的一点温情。在铜城煤矿时,他为了抢救工友的性命,不惜身负重伤。所有这些也许没有《水浒传》中的英雄们那样的悲壮,但是它尽显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让人感觉如此的真切!
(二)追求正气
侠者所追求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理想世界,为了创造这样一个世界,他们尽己所能锄强扶弱。生活于当代法制社会的孙少平当然不能像武侠小说中的侠者那般快意恩仇,但他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护弱小的精神同样令人感动。在揽工时,他碰到了一个帮揽工汉做饭的苦命小女孩小翠。在最初看到这个小孩时,她那憔悴而又蜡黄的脸色就让孙少平心疼。当一个酒鬼想要对小女孩耍流氓时,孙少平忍不住把两只拳头捏了起来,并暗地里把那人绊倒,帮小女孩解围。
孙少平的性格是沉稳而冷静的,但善良的本质让他不得不奋起为弱者打抱不平,虽然在外表上看,他也是生活中的弱者。包工头胡永州利用权势向十五岁的小翠施暴的行为让孙少平义愤填膺。目睹人世间的不幸和苦难,尽管孙少平自己也处于极度贫困与苦难中,他仍决定帮助小翠脱离虎口。他把胡永州揍了一顿后把她送到车站,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仅剩的一百块钱给了她,希望她能从此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个颠沛流离的揽工汉能够做到的仅此而已,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之后他再次看到小翠回到那个地方,他彻底绝望了。人世间的不幸与不平事太多了,虽然满腔侠义情怀但能帮得了人一时,又如何帮得了一世呢?
(三)甘于牺牲
金庸小说中的一代大侠乔峰为了阻止两国战争而选择了跳崖自杀。一代女侠阿朱为了解决父亲与爱人之间的恩怨最终为父受死。他们或为国或为情都同样甘愿牺牲,多少有点悲壮色彩,而侠者孙少平的自我牺牲则体现在他的点滴生活中,更尽显人生的人情美。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就有两次,而何况他平时为家里人所做的一切努力,给予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的帮助呢?而最为感人的是在师傅为救工友意外身亡之后,孙少平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师傅之妻、子的任务,即使外面风言风语,他也君子坦荡荡,无所顾忌。
田晓霞的死彻底地击垮了青春岁月的孙少平,他再也找不到他的精神伴侣了。虽然他的精神已经足够强大,但它就像一朵花,没有雨露的浇灌是会凋零的。他与惠英嫂两个失去了最亲的人只能相互安慰,相互取暖。为救工友而在脸上留上的一道伤疤是青春的寻梦岁月留给他的纪念,预示着他与他的青春岁月正式告别。他再也无法承受来自妹妹般的金秀的爱了,因为他已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怀着一种奉献精神与惠英嫂、明明他们相伴一起步入了平凡的世界。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涌入中国,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中国人还未来得及判断精华和糟粕就已被小资思想淹没,一时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甚嚣尘上,人们的思想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纯洁、善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年轻人更是这些思想的最快接受者。信仰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只愿“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一切为了自己,赶紧消费,及时行乐才是最时髦的。面对这个浮躁的时代,路遥饱含深情地把家乡人民对黄土地的热爱之情、兄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恋人之间心心相印的爱恋之情、游子对故乡的亲情、朋友之间患难与共的关切之情搬入了作品,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有性、有情有义的孙少平形象。这样一部作品也许并不能力挽狂澜,但拥有诗者的浪漫、儒者的风范、侠义的情怀的孙少平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榜样、时代的旗帜!
①②③④⑤⑦⑧ 路遥.平凡的世界[M].云南出版社,2002.
⑥ 贺智利.路遥的当代意义[J].小说评论,200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