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学角度看二人转的发展优势

2010-08-15李春雷

戏剧之家 2010年11期
关键词:曲牌通俗唱腔

□李春雷

从美学角度看二人转的发展优势

□李春雷

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其美学生命的延续是为艺术实践的历史所制约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二人转,二人转本身适应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艺术美的需求,这种美的需求又给予二人转以发展的动力。二人转在发展中,由于艺术家的精心创造和艺术处理,不断排除其艺术生命中的速朽性因素,因而使其充满生机和延续力。历史上有些艺术品种昙花一现,除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各种因素外,主要还是缺乏适应人们需求的美的特点。二人转正是因其独特的客体美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适应,才延续至今。

二人转越演越盛,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它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点:

一是表演的灵活性。二人转以其灵活的表演展示独特的民间艺术美。在二人转中,演员以灵活的表演完成对艺术美的表现和再现。一个演员要扮演多个角色,使各种人物的形体、动作同音容笑貌,通过化出化入演得既可信,又有美感。我省二人转演员张金霞优美的表演就使观众深深陶醉,六七十年代农民中流传着:“看了张金霞,趟地不打铧”的顺口溜,足见农民从二人转表演中获得了审美心理的极大满足。张金霞演《大西厢》,能自由灵活地表现出红娘的泼辣、莺莺的柔顺、张生的痴情,把剧中人的内在美和形体美统一于表演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人转的表演在台上可以一当十,如《杨八姐游春》,两个演员能使杨八姐、九妹、佘太君、包文正、王朝、马汉、刘文进等都有戏,演员形神兼备,观众一见便知。一人灵活演多人是二人转展示客体美的独特形式,它使二人转内容、形式达到完美统一。当今的二人转,在吸收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又把说、唱、伴、舞融进表演中,加之舞台效果的密切配合,创造了新的艺术氛围,起到传统道具扇子、手帕所不及的艺术效果。可见,人们在二人转艺术的审美意识上有了更新的飞跃。

二人转表演还可根据观众对象情绪的不同,临时增加小帽、说口及独唱、对唱、小品、杂技、舞蹈等,这是在其他戏曲曲艺表演中所没有的。演员的即兴灵活表演即利于演出,又便于观看、流传和满足观众,使二人转更接近观众,适应了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心态。因而,二人转形成了观众百看不厌、经久不衰的态势。

二是二人转文学的通俗性。二人转传统剧目由劳动人民创造,艺人在长期的口传身授过程中不断修改、加工,逐步完善,以精炼、通俗的语言塑造了美的形象。新创作的二人转也具有同样特点,二人转以其通俗美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人转歌唱是诗化了的语言,而这种诗化绝非佶屈聱牙,而是大众化、形象化,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一个完整的故事多用二三百字的歌词精练而又通俗地表达出来,既要刻画人物,又要写景、叙事、抒情等。以《西厢》开头十句歌词为例,仅用一连串的珍珠句,即把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事件及人物心理活动等刻画得惟妙惟肖。“一轮明月照西厢”点染时间、地点;“二八佳人巧梳妆,三请张生来赴宴”,交待人物事件;“四顾无人跳粉墙,五更夫人知道了,六花板拷打问红娘”,写故事情节发展,新人物出现和矛盾交织;“七夕胆大佳期会,八宝亭前降夜香”,写主人公爱情发展;“久有恩爱难割舍,时时怀念公子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简短的十句歌词,已将《西厢》的全部内容揭示出来,言简意赅极其通俗,观众一听就懂,易学、易记、便于演唱和流传。二人转文学语言经过长期锤炼加工,既保留了东北民间口头文学鲜明的节奏、丰富多彩的格律,又有传统歌词的韵律美,并且都以通俗为其主要特点。

三是音乐的可变性。二人转的美学优势还表现在音乐曲调、唱腔的变化上,这一点较姊妹艺术尤为突出。同一个剧目,不同的演员可用不同曲牌表演唱出。同一段唱词,也可用多种曲牌演唱,同一个曲牌旋律,拖腔又可随时变化。二人转音乐是以东北民歌为基础,经过长期的口头创作、流传和艺术家整理、加工,逐步形成的。除二人转特有的音乐曲牌外,还可根据需要把评剧、黄梅戏、皮影戏、戏曲等音乐揉进演唱之中,与二人转曲调融汇贯通。丰富的音乐曲调为表现剧本、表达人物情感提供了充分依据。

二人转音乐形成并流传于东北各地,地域特色浓郁。由于产生、流布地域的地理环境、语言特点、欣赏习惯、审美趣味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不同,在唱腔风格上形成了东西南北四路,有的表现高亢粗犷的气质、质朴热烈的感情、风趣幽默的风格;有的唱腔则表现平稳、婉转、流畅、细腻。演员在演唱中根据不同地域观众随时对唱词、拖腔加做花装饰。这种可变性,使二人转音乐美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二人转整体音乐结构上看,唱腔设计一般表现出“头欢、腰稳、脚急”的布局规律,它既与剧本故事发展相适应,也适于演员根据自己的风格灵活选用适宜的曲牌。著名二人转艺术家胡景歧在谈二人转演唱时说:“要特别注意唱法方面字、味、情的结合。演员从观众需求出发,以自我心态左右其唱腔的变化,使演唱者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在客体美和审美主体之间形成相呼应的审美活动。

二人转自身的这些特点,在历史的沉淀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体现了本身的美学优势,促进了二人转艺术的繁荣,使其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可以断言,只要二人转把握好自己的改革之势,发扬自身特点,坚持以唱为主,不断吸收姊妹艺术精华为己用,必将会在更广大的地区流传,并将继续展现自身发展的优势。

责任编辑 王庆斌

猜你喜欢

曲牌通俗唱腔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Sumo Wrestling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曲牌园地】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