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歌演唱的技巧

2010-08-15□付

戏剧之家 2010年3期
关键词:情是演唱者民歌

□付 威

民歌演唱的声与情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是演唱的技巧确实需要突破,“声情并茂”的演唱状态是演唱民歌的理想境界。重声轻情,尽管声音规范,音色和美,但打不动听众的心;重情轻声,舞台上很会表现,演唱也非常投入,但缺乏技术上的基本支持,让人看了听了感觉是在作秀,就像一棵果树枝繁叶茂,却无花无果。所以,在民歌演唱的理论研究与演唱实践中,如何正确诠释演唱的声与情,处理好歌唱与声情的关系,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须得专业和业余演唱者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声情并茂是民歌演唱的基本要求和审美标准

以情感人是表演艺术的审美基础,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旷神怡。我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更有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容歌唱动人的经典故事。歌唱艺术是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声和情是歌唱艺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艺术的歌唱首先要求声音准确到位,同时也要求完美的情感艺术表现。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声情并茂”才能够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在民歌的演唱过程中,一方面,声与情是一对矛盾;情感要冲破声音技巧的束缚去自由伸展;声音技巧的规则又力图驾驭情感,不使其成为破坏规则的因素。另一方面,声音和情感始终保持着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但又不能相互取代的对立统一关系。民歌的演唱就是要解决声与情的辩证统一关系,达到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完美统一,声情并茂的境界。

二、正确处理民歌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声与情是民歌演唱中相伴而生不可分开的统一体,但二者又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与规律。所以要求演唱者要将声情完美融合。

1.正确处理声与情的关系

民歌的演唱,声音是手段,情感才是目的。而往往有些演唱者把炫耀自己的声音技巧做为演唱的目的,而忽视民歌本身的情感内涵。重声轻情,致使演唱缺少艺术感染力。同时也有些演唱者盲目追求情感的表现,不重视声音的基本功,声音没有规范,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情感表达也就失去了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重情轻声,即使正确的情感也无从抒发。正确处理声与情的关系,要通过专业的训练,使声音达到完美的艺术规格。同时演唱者也要通过了解民歌产生的背景,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声情兼修才能声情并茂。

2.正确处理声与字的关系

歌词为民歌的旋律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基础。声乐艺术的主要因素是字不是音,民歌是通过字的内容和意义表达,最终实现思想感情的表达。字是主要的,而音是音乐的辅助。由于民歌的形成由其特定的民族地域的人文及环境背景,所以产生很多有特色的词汇或发音,这正是民歌的魅力所在。演唱者只有通过清晰准确的吐字,向听众传达歌曲的思想内涵,才能让听众感受到民歌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我们聆听歌唱家彭丽媛和宋祖英的演唱,那清晰准确的吐字通过美妙动人的声音传播出来,可以说是声音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3.歌唱中声与情的完美融合

前面谈到的重声轻情与重情轻声自然都是影响民歌演绎的因素,但不是有声有情就一定能唱好民歌。声音和情感结合得和谐完美,才能使声更好地为情服务,使民歌演唱的更具表现力,使民歌更富生命力。要训练出一定的歌唱技巧,培养出较好的“乐感”以及把一切有利于表演的客观因素做得更好。只有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建立正确的声情关系,才能逐步进入声情并茂自由演唱的艺术境界。

三、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每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不同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艺术遗产,必然形成本民族歌曲的独特风格。这便是民歌的精髓,也就是民歌要表达的情。情由心生,歌手对其要有精准的把握,演唱方能传神。歌手的演唱是对民歌的二度创作,如2008年春晚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及戴玉强和阿宝三种唱法组合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人耳目一新。民歌演唱风格的不断创新,为更生动准确地传达情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创新的演唱风格将赋予民歌不竭的生命力。

总之,声情并茂是民歌演唱的基本技巧。民歌的本质是抒情,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艺术活动。演唱者既要注意对声音技术的技巧运用,又要讲究音乐语言及情感的表达。使歌者在美妙的声音中赋予自己内心深处对艺术作品的感悟,通过流淌的旋律传达给听众。声是民歌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和载体,情是音乐表达的内核。声情并茂是民歌艺术的最佳表现形式。我国的民歌揭示真理,激发人心,传唱着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感人旋律。她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风格伴随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情是演唱者民歌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藤县水上民歌
情为何物(散文)
情为何物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永远找不回了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