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前病变1特例报道
2010-08-14王立芝田茂琼
王立芝,杨 莲,田茂琼
(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 643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23岁,G0P0,行无痛人流,因阴道排液增多入院。19岁时罹患尖锐湿疣。妇科检查:大阴唇正常,小阴唇瓷白色,白带多,水样,无异味,阴道壁及宫颈呈广泛瓷白色上皮,宫颈光滑,接触性出血。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见阴道壁及宫颈广泛瓷白色上皮,苔藓状厚的白色上皮扩展到小阴唇内侧,边缘欠清;醋酸染色变化不明显,碘反应呈芥末黄(图1)。TBS细胞学检查:高度上皮内瘤变(high squamous intraepitheial lesion,HSIL),建议活检。病理学检查:活检结果提示宫颈 3、9点慢性炎症伴部分上皮空泡变性,6、12点鳞状上皮轻-中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1ia1 neoplasia,CIN)(图2)。
图1 阴道镜下表现
图2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2 讨 论
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居世界第1位,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癌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1]。其常见特征:宫颈肥大、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子宫颈糜烂表现。本例患者妇检可见宫颈、阴道及小阴唇均呈特殊的瓷白色上皮,宫颈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增多。该患者病灶呈现的特殊颜色以及范围之广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例中未见报道。
该患者病理活检结果提示宫颈3、9点慢性炎症伴部分上皮空泡变性,6、12点鳞状上皮轻-中度CIN。CIN的诊断除了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一些辅助检查如 TBS有助于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TBS分类法对异常上皮提出了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本患者TBS细胞学查见HSIL,病理学活检提示6、12点鳞状上皮轻-中度CIN,两者结果吻合。
病因学研究发现CIN与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小于16岁)、经济状况低下、吸烟、口服避孕药、免疫抑制和性传播疾病(尤其是HPV感染,其中80%~90%的CIN有HPV感染,CIN级别越高,HPV感染率越高[1])等密切相关。该患者19岁始被诊断尖锐湿疣,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均是导致此病的重要原因。子宫颈特殊性是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在一些物质(例如精子、精液组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等)的刺激下,可发生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最终诱发CIN。
[1]何劲薇,李丽娟.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HPV16、18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6,27(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