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010-08-14杨亚群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技能汽车

张 净 杨亚群

(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张 净 杨亚群

(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论述了通过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德市东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常德及湘西北地区需要的汽车服务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工作过程导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我院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笔者拟以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介绍我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些成果,旨在抛砖引玉。

分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

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即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即课程目标。

经反复研讨,确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应对的职业岗位:汽车维修工、汽车电器维修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检验员。然后,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详细调查其工作过程,分解其工作任务,最后,研究其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从而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以及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等专业知识,能够使用智能化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与排除,适应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人才规格为:(1)职业综合素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2)职业核心能力: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的维护与修理能力,汽车车身维修能力,汽车油漆喷涂能力,汽车装饰与美容能力;(3)职业拓展能力:汽车营销能力、二手车评估能力、汽车保险与理赔能力、物流与汽车运输管理能力、汽车驾驶能力(见图1)。

依据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

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得以确定后,下一步是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

图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图

教学分析就是对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某一单项素质或单项能力进行分析,列出其全部操作步骤、活动内容、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素质,即将职业能力分解成相应的技能、知识与态度,建立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对这些技能、理论知识和态度目标进行分解,形成技能和知识模块。

依据已确定的技能和知识模块,按其性质、功能以及内容和它们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开设综合化课程和综合实训项目,重新构建实践技能教学系统和基础理论教学系统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

在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后,围绕工作任务开发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及实训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课程开设分为四大部分: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能力课。

将原有的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维修》、《汽车底盘原理与维修》、《汽车电器原理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自动变速器结构与维修》、《汽车检测和测试技术》、《汽车表面处理与美容》等七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整合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美容与整形技术》等4个专业学习领域,开发出189个项目,共680个工作任务(见图2),形成以真实的任务、项目驱动的课程特色。

图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

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其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首先,设计教学情境,突出能力培养。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教师、学生、教材、课时、教案、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方法、教具、设施、教学场地与环境及考核方式等妥善地进行规划、组织、协调。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整合后,按功能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主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整形、喷涂与美容四大模块课程,实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如下:把每一个教学模块项目化,以模块内的项目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所组成。在项目设计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可克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缺点,边学理论边实践,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完成。每一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同步获得。

模块课程的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每个项目在校企合作工厂车间先由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由专业教师和工厂技术骨干进行实践教学,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最后由教师与工厂技术骨干按照项目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应知(理论)与应会(实践)考试,检验考查教学效果。 按照“教、学、做、考”四个环节完成每一个项目的教学,用一年半的时间在企业完成四大模块内的项目教学任务。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步增长,在就业前就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为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实施“四位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学院与常德市一流的汽车服务企业合作,采用“车间现场、真实情景”的情境教学、实物教学及行为导向等教学手段,把课堂搬进东亚汽修工厂车间,使“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一体化”。由“教师与工程师一体化”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根据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坚持“教、学、做、考”合一的原则,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以真实工作任务来设计综合实训项目,通过对未来职业岗位任务和环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与职业人一体化”。

吸纳多方参与,建立评价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已无法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评价体系应向多元化转变。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吸纳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多方参与,建立了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考核内容,按照“教、学、做、考”四个环节,对189个项目制定了完善而详细的“项目化”教学考核标准,把一门课程的考核细化为若干个项目进行,每个项目的考核内容由“应知”和“应会”两部分组成。考核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考核的“项目化”方法进行。

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融职业资格教育于学历教育之中。在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是:在校期间考取一种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汽车维修工证、汽车电器维修工证、汽车钣金维修工证、汽车油漆工证等。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考核方式,对原来的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定成绩、一次实践操作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采用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的,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与行业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更有利于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总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校企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实践技能教学系统与基础理论教学系统的融会贯通,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杨理连.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培训,2008,(10).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G712

A

1672-5727(2010)10-0124-02

*本文系200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GB2009047)的部分成果

张净(1974—),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技能汽车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汽车的“出卖”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画唇技能轻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