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2010-08-14麻益军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职业

麻益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7)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麻益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7)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尚处于探索期,但发展较迅速。制约专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的认可度问题和专业定位问题。因此,应通过调查景区企业需要的人才规格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构建会开发、会设计、会执行、会沟通的“四会”职业能力体系。

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

专业建设背景与制约因素分析

(一)背景分析

景区企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旅游景区行业是旅游行业中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子行业,但目前景区的营销与管理还处于“粗放型”阶段,与酒店等行业相比成熟度较低。景区企业的员工素质存在“三低”现象,一是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低,二是学历层次低,三是职业持证人员所占比例低。多年来,许多景区企业存在国有体制缺陷,尤其是传统的旅游景区缺乏服务观念,企业发展缺乏后劲,缺乏专门人才的支撑。与此同时,景区开发与管理人才培养存在“二少”现象,一是开办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少,二是招生人数少,这使得人才培养远远满足不了旅游景区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致使景区企业成为旅游产业发展链上的一个薄弱环节,旅游景区人才严重缺乏,导致规划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到位、营销无成效的严重后果。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既要培养高技能学历人才,也要承担业内培训、提升从业者素质和水平的任务。办好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目录调整方案 (2009)》对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描述是:“该专业是目录内专业,举办时间最早为2000年,到2008年底,全国相关院校设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达44所,在校生人数为5680人,2009年计划招生人数为3430人。该专业建设发展处于探索期,但发展较迅速,专业设置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二)制约因素

目前,制约高职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的认可度问题与专业定位问题。

专业认可度问题 专业认可度较低制约了“做大”专业。一方面,由于专业名称缺乏针对性,景区企业类型具有复杂性,就业岗位缺乏明确性,造成考生及家长对专业的认可度低,从而影响到本专业的招生。另一方面,由于有许多景区企业并不知道有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只知道有旅游管理和导游等专业,没有想到要直接招聘专业对口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而影响到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与此同时,景区行业成熟度较低、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等因素也影响到专业的认可度。

专业定位问题 专业定位欠明确制约了“做强”专业。与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相比较,景区企业的类型及所对应的岗位群具有更多的复杂性,这给明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定位增加了难度。通过对桂林旅游专科学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及湖南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开设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发现存在较大差异,几乎很难有一个较为一致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从而形成了工作领域、职业能力及课程体系的较大差异。

高职院校要做大做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首先要重视提高毕业生在景区行业企业的就业率问题,围绕面向景区企业(尤其是当地景区企业)这个就业导向进行专业定位是该专业建设的立足点。

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分析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目标 《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目录调整方案(2009)》中有“将现有景区开发与管理相关专业的名称规范为‘景区服务与管理’”的建议。笔者认为,定位于“服务与管理”主要是有利于端正毕业生的就业心态,能体现“高目标、低行动”的特点,但从职业能力分析的角度来看,用“景区开发与管理”的名称较为合适,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培养具有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能力、景区营销策划与执行能力、景区服务与管理能力,能从事景区开发与营销、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人才规格 通过对各类景区企业最为紧缺岗位的人才需求调查,可以将本专业的人才规格确定为:策划设计人员、区域营销经理、高级景点导游员及管理部门经理四类,其中“高级景点导游员”岗位是今后走向“区域营销经理”岗位的基础,而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具有一定策划设计基础的区域营销经理或管理部门经理,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这四类人才规格在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上存在有机的联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就业面向的主要景区类型及人才规格表

(二)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领域选择 工作领域选择问题是本专业定位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曾尝试过多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工作领域分为“景区营销”与“景区管理”两个领域,依据是理论界将旅游发展理念划分为上世纪80年代的资源导向型、90年代的市场导向型、进入21世纪后的产品导向型三个阶段,有学者认为当今正在进入营销导向的阶段。因此,就景区企业的经营业务而言,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营销过程(即工作过程)是可以的,而管理可以对工作过程起到保障作用。这里的“景区营销”工作领域是指景区企业经营的全部工作过程,而不仅仅指“景区市场营销”的部分工作过程,应该从景区“大营销”理念下的工作流程和景区管理要素中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第二套方案是将工作领域分为“景区开发”与“景区管理”两个领域。这里的“景区开发”领域包括景区的资源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不能将“景区开发”狭隘地理解为“景区资源开发与规划”。以上两套方案只是工作领域的名称不同,实质内容是一致的。我们最终还是倾向于第三套方案,即将工作领域分为“景区产品与市场开发”和“景区服务与管理”两个领域。

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主要职业能力,如表2所示:

表2 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

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笔者认为,“高目标、低行动”的专业定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应该包括旅游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及管理能力。通过分析,应构建本专业学生会开发、会设计、会执行及会沟通的“四会”能力体系。

会开发 就是要掌握“应知”理论知识,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发、景区经营管理理论及本行业的一些最新动态等,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功底,能运用专业视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会策划、有创意,为今后成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家奠定基础,体现了“高目标”的特点。

会设计 就是要具备较好的设计技能,主要体现在创意表达方面,例如景点导游词的编写、常用计算机制图软件的使用、简单旅游广告的设计、景区营销网站的维护与管理、摄影及图片处理等。这些方面体现了“高技能”的特点,需要在课程中加以学习,并在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中加以掌握。而体现旅游接待与服务技能特点的景点导游技巧、游乐设施操作技巧等不适合专门开设课程加以学习,只适合在岗前培训、跟班实习及项岗实习中掌握。35岁以上的景区企业人员才能成为较成熟的开发策划专家,他们有创意,但缺乏表达能力,高技能人才正是企业所最需要的,又是学生能够达到的人才规格,同样体现了“高目标”的特点。

会执行 包括执行的“能力”和“态度”两个方面,体现了“低行动”的特点。执行能力体现在能否正确执行、善于执行并最终完成所执行的任务。执行态度体现在旅游礼仪、服务意识、责任心、忠诚度及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上,这些方面的职业素质也是企业最为关注的。

会沟通 沟通能力是管理中的核心能力,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方面。会沟通包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善于处理好与上司、与下属、与同事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与客户、与伙伴、与政府、与媒体等企业外部的公共关系,以及能够应对各种压力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1]粟维斌,叶萍,钟泓.我国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2]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目录调整方案[OL].2009-09-03.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网,http://www.cvet.edu.cn.

[3]黄安民.从武夷山的经验看政府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旅游学刊,2008,(6).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2

A

1672-5727(2010)10-0064-02

麻益军(1964—),男,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副教授,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景区开发与管理。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旅游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