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性胸膜炎113例临床观察

2010-08-13曹宝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2期
关键词:抽液胸膜炎结核性

曹宝玉

结核性胸膜炎近年来临床病例有增加趋势,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若不及时有效治疗,易并发胸膜肥厚和粘连等并发症,及时诊断和尽早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所2001~2009年末收治的113例结核性胸膜炎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及标准

1.1.1 病例选择 病例选择于2001~2009年末收治的113例临床确诊病例,临床资料完整,并坚持满疗程治疗的患者。

1.1.2 一般资料 选择的113例患者,男65例,女48例,男病例数大于女病例数。年龄17~68岁,其中40岁以下57例,占50.4%;41~50岁,41例,占36.3%;50岁以上15例,占13.3%。

1.1.3 临床症状 结核中毒症状发热81例,占71.7%;咳嗽73例,占 64.6%;乏力 91例,占 80.5%;盗汗 59例,占52.2%;胸痛 77例,占 68.1%;明显呼吸困难 37例,占32.7%。患病时间在2~4周,胸膜炎左侧54例,右侧51例,双侧8例,合并肺结核27例,合并糖尿病2例,淋巴结结核3例,腹腔结核1例。血、尿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PPD检测4例强阳性,血清结核抗体检测3例阳性。全部病例肝、肾功能正常。

1.1.4 诊断依据:①有典型的结核病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体征;②胸部X线有胸腔积液影像;③B超检查病侧胸腔可见液性暗区;④胸腔抽出液实验室检查符合渗出液特征;⑤抗结核药物治疗明显见效。

1.2 治疗方案选择 结核性胸膜炎采取内科综合性治疗方案,总疗程9个月。主要手段为抗结核药物,类固醇激素,胸腔穿刺抽液疗法,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为3HRZE/6HRE,也可用左氧氟沙星替代乙胺丁醇,H(异烟肼)0.3 g/d,R(利福平),0.5 g/d,两药强化期以静点为主,E(乙胺丁醇)日量0.75口服,Z(吡嗪酰胺)1.0 g/d顿服。泼尼松30~40 mg/d,疗程2~4周,胸腔抽液每周2~3次,不超过1000 ml。抽液不能过多过快,防止意外发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合理综合治疗,方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主要参考胸水吸收情况,依据B超和胸部X线片,检查报告结果判断疗效,胸水完全吸收,膈肌运动良好为治愈;胸水吸收明显但有胸膜增厚倾向为好转。胸水吸收不明显有胸膜增厚粘连形成包裹为疗效不佳。三种病情转归结果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密切关联。

2 结果

治疗的113例患者,就诊时间和病情转归情况有着密切的关联,观察结果见表1。

表1 就诊时间与疗效转归

3 讨论

经临床对113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例观察,就诊时间与早期治疗是取得好疗效的关键,在1周内就诊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3周就诊的患者,就诊时间越长疗效越不佳。产生就诊时间过长的原因:①对胸腔积液性质诊断不明确,患者多方投医,反复就诊造成正确诊断的延误;②贫困人群治病条件受限,有病不能及时就诊延误诊断时间;③患者本身因治疗时间长,治疗不规律,治疗信心和耐受能力差,导致病情反复;④首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特别是基层医生不够重视,也是导致诊断延误的因素;⑤采用的抗结核化疗方案不规范,治疗效果不理想,也是导致病情迁延的原因。对本组资料回顾性分析,作者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治体会是;①抗结核化疗方案和治疗原则要坚持早期给药,联合用药规律治疗。特别是强化期抗结核化疗方案要坚持足疗程用药,为巩固期治疗奠定治疗基础;②要满疗程用药,疗效和远期效果才能得到保证,疗程最少不能低于9个月,对有合并症和肺外结核病灶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用药时间;③胸腔抽液应尽早应用,主要机制是通过排液减少细菌及代谢产物对人体的伤害,有利于病情恢复,减少胸膜增厚和粘连包裹的机会,对包裹可采取胸腔尿激酶注射疗法,尽可能将渗出液抽出;④类固醇激素应用必须掌握适应证,对早期渗出性胸膜炎结核中毒症状较重患者可口服用药,但应采取递减疗法减量以5 mg/次为妥,不能减量过快,疗程1~2个月。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及时观察药物性不良反应的出现,复检肝、肾功能,同时激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患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取得最佳疗效。

猜你喜欢

抽液胸膜炎结核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超声对胸腔积液定位的诊断体会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影响因素分析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激素的疗效观察
和解化络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8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