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c WiLL的电力营销终端设计
2010-08-09高建涛韩志杰
高建涛,韩志杰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北京102206)
1 设计原则
根据电力营销数据采集终端对数据采集和处理较高的要求,在进行硬件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采用低功耗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芯片,同时能根据系统以后的应用需要,进行模块和功能扩展。
②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如:数据的采集、存储,无线信号的基带数字调制和解调,自适应信道算法等。对CPU的运算速度要求很高,因此需考虑选择ARM和DSP双CPU的内核结构,以分担整个终端系统数据计算任务。
③系统的应用环境决定了系统的高可靠性,因此需精简外围工作电路的设计,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降低系统的设计成本。
④芯片要选择工业级或者军品级。由于终端长期处在室外,温度、湿度以及暴风雨等恶劣环境条件对终端原器件的要求较高。同时,为了解决意外死机情况的发生,需要设置硬件看门狗,以实现终端死机后能自启动。
⑤终端外壳选择要注意防尘、防潮,还要达到一定得静电防护等级。同时,也要注意外壳的抗损性等。
2 主控模块设计
主控模块是整个终端硬件设计的核心,因此在芯片的选择上需要考虑终端在数据处理速度方面的需求。根据需求分析,终端的主控模块应是具备高速DSP处理能力和ARM控制的双内核CPU,并且能够提供McWiLL通信、谐波分析、各种开关信号的识别和控制命令的发出等功能。此处,终端主控模块CPU选择大唐微电子DTT6C01B双内核芯片。
DTT6C01B是基于SOC(systemon chip)设计理念开发出的一款面向通信的综合信息处理器,采用通用总线和ARM、DSP双核结构,可稳定运行于100 MHz,提供超过500MIPS的运算能力。COMIP芯片支持SRAM、SDRAM和Flash等多种大容量外部存储器,支持UART、GPIO、SSI、JTAG等多种接口,包含语音Codec、辅助AD/DA和带I/Q通道的高速AD/DA,所以可以用作多种复杂通信终端的核心处理芯片。其中,ARM主要实现对终端的控制,DSP实现终端中的数据采集、计算、处理以及通过McWiLL射频模块实现数据上传。
DTT6C01B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通用系统的外围设备,所有模块可以单独关闭进入省电模式,使得整个系统消耗最小。正是因为它具有很多常用的功能模块,所以也免去了添加配置附加设备的麻烦。
3 模块结构
主控模块主要由DTT6C01B综合信息处理芯片组成,外扩FLASH和RAM存储、McWiLL射频模块、遥信遥控模块、RS-485接口、RS-232接口以及LCD显示屏和按键等。为了保护各芯片正常工作,降低干扰,主控模块以及其外扩模块安置于核心板上与交采板子相隔了,通过SPI接口连接。交采板上安装有光电隔离器件,以防电流电压波动造成对终端各芯片的干扰和影响甚至损坏。为了更好地说明主控模块在整个终端硬件结构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图1给出了包括主控模块在内的整个终端硬件模块结构。
DTT6C01B综合信息处理芯片采用高性能、低功耗CMOS技术,0.18 mm工艺制造,具有ARM946E和ZSP400双内核处理器。除此以外,芯片还内设通用模块、外设界面模块、通信协议模块以及调试和子系统通信模块等。通用模块包括系统控制器(CPR)、实时时钟(RTC)、直接存储器访问控制器(DMAC0、DMAC1)、定时器(TIMER0、TIMER1、TIMER2、TIMER3)、看门狗(WDT)、中断控制器(ICTL)、外部存储器控制器(MEMCTRL)、通用IO控制器(GPIO0、GPIO1)等。外设界面模块包括键盘控制器(KBS)、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WM)、智能卡接口控制器(SIM)、液晶显示控制接口(LCDC)、辅助AD/DA接口模块(AUXAD、AUXDA)等。通信协议模块包括同步串行接口控制器(SSI0、SSI1)、通用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UART0、UART1、UART2)、射频接口控制器(RFIF)、GSM加速算子(GSMACC)、McWill加速算子(MWACC)、语音接口模块(SPIF)、Inter-IC Sound接口控制器 (I2S)、Inter-Integrated Circuit接口控制器(I2C)、USB(1.1 FULL SPEED)控制器(USB)。利用DTT6C01B所提供的资源,仅需要简单外扩一些器件便可实现终端所需功能。
在终端硬件设计上,两大处理内核分别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ARM内核主要参与终端各模块的控制以及管理数据存储和通信等。DSP模块主要完成McWiLL信号的基带调制解调、编码等以及交采信号的电能质量分析和谐波计算等功能。通过通用模块所提供的实时时钟(RTC)为整个系统的同步提供了统一的时钟信号;直接存储访问控制器(DMAC0、DMAC1)提高了系统数据存储效率,降低了ARM内核的负担。除此以外,定时器、看门狗以及终端控制器等均可根据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而外设界面模块则为终端外扩人机接口提供了帮助。通过外设界面模块的键盘控制器(KBS)提供了一个4×7的三角键盘,主要用于ARM和三角键盘之间的通信,扫描和检测键盘的按键状态,并将用户输入按键转换为相应的按键编码;液晶显示控制接口(LCDC)提供了异步总线接口和行场控制接口,当采用异步总线接口时,可用于连接LCD模块;当工作于行场控制接口模式下时,可作为LCD控制器连接TFT格式的LCD Driver;除此以外,脉冲宽度调制模块(PWM)、智能卡接口控制器(SIM)和辅助AD/DA接口模块(AUXAD、AUXDA)同样可根据程序完成相应的功能。通信协议模块除了提供3个串行异步通信接口,为终端外扩RS-485和RS-232接口提供了帮助以外,还为McWiLL射频模块提供了接口,同时也提供了SSI、I2S、I2C以及USB等通信接口。
4 串口通信和电能量采集模块设计
DTT6C01B提供了3个异步串行接口(UART0-2)。通过外扩MAX232和MAX485芯片提供了2路EIA电平RS-232接口和1路RS-485接口。RS-232接口作为终端的通用维护接口,而RS-485串口与数字电能表连接,通过该口完成对电能表数据的读取与设置。目前,数字电能表已采用RS-485总线接口方式。这是因为RS-232的信号标准电位是参考地线而来的,容易受到干扰。RS-485的信号是差分信号,可以有效防止噪声干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距离。本设计采用MAXIM公司生产的MAX485芯片实现DTT6C01B异步串行接口CMOS电平信号到RS-485电平信号的转换。
MAX485采用单一电源5 V工作,额定电流为300 A,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共有8个管脚,芯片的结构和引脚都非常简单,内部含有一个驱动器和接收器。RO和TI端分别为接收器的输出端和驱动器的输入端,只需分别与DTT6C01B的uartx_rxd和uartx_txd相连即可;E2和TE端分别为接收和发送的使能端,当E2为逻辑0时,器件处于接收状态;当TE为逻辑1时,器件处于发送状态。A端和B端分别为RS-485接口接收和发送的差分信号端。为了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在本系统中对RS-485接口与DTT6C01B进行了光电隔离。MAX485的连接如图2所示。
MAX232芯片连接与MAX485类似。而DTT6C01B所提供了通用串行接口可工作于非流控和自动流控模式(仅UART0可工作于这两种模式,UART1和UART2仅工作于非流控模式)。在非流控模式下UART x(x=0,1,2)用TXD(uatx_txd管脚信号)发送数据,用RXD(uatx_rxd管脚信号)接收数据。在流控模式下,DTT6C01B还提供了uart_cts和uart_rts作为流量控制。DTT6C01B的串口0与外扩电平转换芯片的连接如图3所示。
5 遥信、遥控模块
遥信主要是实现系统检测开关变位状态,包括故障指示器动作信号、异常信号等。遥控主要是系统通过继电器实现对开关的控制。由于开关和继电器等处在强电场中,电磁干扰比较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抗干扰措施,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光电隔离。
在遥信模块设计中,开关信号输入端不能直接和DTT6C01B的I/O口连接,两者之间必须加入光电隔离电路,如图4所示。另外,输入端还要采用电阻等器件对信号进行调理,以处理掉信号的毛刺。
光电耦合器TLP121实现了开关信号与DTT6C01B的完全隔离。本设计中要求系统具有5路开关状态量输入,因此只需将5路开关信号分别连接在5路光电隔离电路的A端,将DTT6C01B的I/O管脚gpio_0到gpio_4分别连接在5路光电隔离电路的B端。
在遥控模块设计中,DTT6C01B通过对跳闸继电器的控制,实现对用电开关的远程跳、合闸控制。本设计中要求系统具有2路开关控制量输出,每一路中有一个常开继电器和一个常闭继电器。因此设计时用DTT6C01B的4个I/O管脚gpio_5到gpio_8分别去控制跳闸继电器。
6 结束语
本文对现有电力营销数据采集终端及其通信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现有电力营销数据采集网络主要借助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GPRS/CDMA),存在数据传输速率低,安全性、实时性差等各种先天不足,这已无法满足电力营销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本文引入了McWiLL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McWiLL的新型宽带无线电力营销数据采集终端。该终端具有结构小巧、内部模块高集成化等特点。同时,采用McWiLL专用宽带无线网络技术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 陈邦媛.射频通信电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余成波.无线点对多点的远程在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电子技术应用,2003
3 张沛泉.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2002
4 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5 温斌,林波,江连山等.McWiLL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