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养分变化的影响
2010-08-09刁晓林曾祥亮龚振平马春梅董守坤
刁晓林,曾祥亮,龚振平*,马春梅,张 磊,董守坤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作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要以土壤溶液作为介质。孙明德等指出,土壤溶液不仅是土壤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也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源泉,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是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它比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更能反映土壤养分的新动态[1]。特别是水稻田土壤处于水饱和状态,土壤溶液中养分含量水平更能反映出土壤养分活度。Samra等指出,稻草燃烧的产物中包括70%的CO2,7%的 CO,0.66%的 CH4和 2.09%的 N2O[2]。焚烧稻草不仅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而且损失了大量的营养成分。很多研究者指出,稻草还田不仅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增加了氮、磷、钾等植株必需养分的含量[3-6],有机质含量升高[4-7],使土壤的容重和紧实度下降,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升高[8]。
本文针对寒地水稻,在水稻秸秆还田与不还田两种生产条件下,研究了水稻土壤溶液中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旨在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东农425。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8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在用混凝土筑成2 m×2 m的框池中,填入供试土壤,土壤的基础肥力为:全氮2.2 g·kg-1,全磷 1.7 g·kg-1,速效钾 286.73 mg·kg-1,有机质26.2 g·kg-1。将前一年收获的水稻秸秆截成5 cm左右的小段,于5月15日将稻秸采用翻埋的方式还入田里,还田量为5 kg·框-1,处理采用随机排列方式,每个处理3次重复。5月20日开始泡田,于6月1日插秧,插秧规格为27 cm(行距)×13 cm(株距)×3~4株·穴-1。每框按照尿素(N:46%)150 kg·hm-2、磷酸二铵(N:18%,P2O5:46%)150 kg·hm-2和硫酸钾(K2O:30%)100 kg·hm-2的施肥量作为基肥,并于6月25日追施150 kg·hm-2的尿素(N:46%),其他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一致。于10月1日进行收获。
1.3 取样方法
土壤溶液的采集装置如图1所示。将30 cm长的PVC硬塑管一端封闭,靠近封闭端2~3 cm处钻取2 mm孔径的细孔两个,作为土壤溶液采集孔;在PVC管的另一端钻取5 mm的通气孔,土壤溶液收集孔外用纱网包严,防止杂物堵塞进水孔,在每个稻池中随机插入一个取液管,使土壤溶液采集孔位于土层中10 cm处,采集土层中10 cm内的土壤溶液;自返青期开始,每隔10 d用安装细橡胶长管的50 mL注射器取样;为了保证取样管中的溶液为当天渗入的土壤溶液,在取样的前一天将取样管中在取样间歇期已渗入的土壤溶液抽净,并盖上橡胶塞防止雨水及杂物落入管内,第2天进行取样;6月23日和6月27日,即追肥前后2 d各加取1次;采集的土壤溶液存放在塑料瓶中,并迅速放置于冰柜中冷冻,待测。
1.4 测定方法
土壤溶液中NH4+-N和NO3--N的测定:NH4+-N采用全自动B-324型凯式定氮仪直接测定;NO3--N经FeSO4·7H2O和Zn还原为NH4+-N后,用全自动B-324型凯式定氮仪测定出此溶液中的NH4+-N含量,用此值减去同体积溶液中NH4+-N的含量,计算NO3--N的浓度;
土壤溶液中P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土壤溶液中K的测定:采用HG-5型火焰光度计测定。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Excel 2003。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溶液中无机氮含量的变化
结果见图2。
土壤中的无机氮主要包括NH4+-N和NO3--N,图2是NH4+-N+NO3--N总量的变化动态,两个处理中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在7月22日之前比较相似,整体上保持下降的趋势,且秸秆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7月22日之后,两处理中无机氮含量开始上升,尤其是水稻的生育后期,上升趋势表现的更加明显,而且不还田处理的无机氮(NH4+-N+NO3--N)含量逐渐超过了还田处理,这可能是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对N的固定作用所致。
图2 土壤溶液中无机氮(NH4+-N+NO3--N)浓度的变化Fig.2 Change of(NH4+-N+NO3--N)concentration in soil solution
图3 土壤溶液中NH4+-N浓度的变化Fig.3 Change of NH4+-N concentration in soil solution
由图3可见,两个处理NH4+-N的浓度总体上呈现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降低的趋势。6月25日追施尿素后,土壤溶液中的NH4+-N浓度经小幅上升后,均开始出现下降,8月2日后,两个处理中NH4+-N的浓度开始平稳上升。两个处理中NH4+-N的浓度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而在7月22日后,两个处理中的铵态氮含量的差距已变的很小。卢萍等研究发现,有机物料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土壤溶液中NH4+-N浓度。有机物料还田带入额外氮素,可能是土壤溶液NH4+-N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9],而段英华等指出,NH4+是水稻氮素(N)吸收利用的主要形态,还田处理NH4+的增加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有重要的作用[10]。
图4是NO3--N在土壤溶液中的动态变化图。在7月12日前,两个处理土壤溶液中的含量较接近,且变化趋势平稳,经过7月12日后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从7月22日开始,两个处理中NO3--N浓度均开始出现上升趋势,但不还田处理的浓度增加迅速。通过与NH4+-N的对比后,可以明显的发现其变化规律与NH4+-N恰好相反,秸秆还田引起后期土壤溶液中NO3--N含量降低。卢萍等研究发现,施用有机物料后,会使土壤溶液中NO3-的浓度显著降低[9]。7月22日之前,在两个处理的土壤溶液中检测到的NO3--N含量很低。段英华等指出,水稻根系能分泌O2,这些O2能被土壤硝化微生物利用,从而将NH4+氧化成NO3-,在根表形成的NO3-立即被水稻吸收,因而通常从水稻田采集的土样中较难测到NO3-或数量极微[10],这可能是前期检测到NO3--N的含量低的主要原因。7月22日后,两个处理土壤溶液中NO3--N的含量在7月22日后都开始上升,不还田处理中的NO3--N的含量增加要快于还田处理。
2.2 土壤溶液中磷含量的变化
结果见图5。
图5是土壤溶液中磷(P2O5)浓度的变化曲线。6月27日之前,两个处理中的磷含量变化不大,后经小幅下降后,7月12日开始上升,且还田处理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在7月22日之前,土壤溶液中磷的含量为不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与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磷的含量,Phongpan研究发现,稻草还田淹水后的一周左右,P固定现象加剧[11]。而Black和Hundal等也指出,秸秆还田在作物生长前期降低了可溶性磷的含量[12-13];而在7月22日后,还田处理溶液中磷的含量开始上升,并超过了不还田处理;在水稻生育后期,还田处理中磷的含量平稳上升,而不还田处理中的磷含量则逐渐降低,表明秸秆中的磷对土壤溶液进行了有效的补充。而王玄德等通过试验证明,稻草能补充和活化土壤磷,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4]。
2.3 土壤溶液中钾含量的变化
两个处理土壤溶液中的钾(K2O)含量变化如图6所示。
图4 土壤溶液中NO3--N浓度的变化Fig.4 Change of NO3--N concentration in soil solution
图5 土壤溶液中磷浓度的变化Fig.5 Change of P2O5concentration in soil solution
图6 土壤溶液中钾浓度的变化Fig.6 Change of K2O concentration in soil solution
在整个生育期内,两个处理土壤溶液中的钾含量呈平稳下降的趋势。两处理中钾的含量差距明显,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在泡田20 d后即在移栽后12 d进行的第一次取样,测得土壤溶液中K的含量分别为67.89、16.33 mg·L-1,莫淑勋等通过研究发现,作物体内的钾几乎全部呈离子状态,易溶于水,不论稻草含钾量高低,其钾的80%~85%均可用普通水浸提出来,故稻草还田可迅速供应水稻对钾的需要[3],Yadvinder-Singh等也发现,稻草还田后,秸秆中的钾很快便会释放出来[14]。
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由于水稻植株对钾的吸收和部分钾随水溶液的流失,土壤溶液中K含量逐渐减少。在水稻生育后期,两个处理中钾的含量已分别降至11.61、1.79 mg·L-1,秸秆还田处理中的钾含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而不还田处理中的钾被水稻植株吸收利用后,由于没有秸秆中钾素的补充,土壤溶液中的钾含量已变得很低。
3 讨 论
由于秸秆的施入,土壤溶液中NH4+增加,而NO3-减少。段英华等指出,增加NO3-营养可以增加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进而促进水稻生长[10],虽然不还田处理的NH4+-N浓度要低于还田处理,但是由于NO3-的调节作用,不还田处理中水稻的生长并没有表现出劣势。稻草还田会产生N的固定作用,对水稻的营养生长产生影响,Yadvinder-Singh等通过试验发现,水稻秸秆施入后,如果能够经过10 d左右的有氧腐解,然后进行下季作物的种植,几乎不会对土壤N产生有害影响[14],而Jeffrey等指出,连续的秸秆还田建立了活跃的N库,在降低肥料使用量的条件下,具有获得理想产量的潜力[7]。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还入秸秆的前期并没有降低土壤溶液中氮的含量,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可以满足水稻植株对氮素的需要。在水稻生长的后期虽然还田处理土壤溶液中的N有所降低,但并没有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还田处理前期的土壤溶液中磷的含量要低于不还田处理。可能是秸秆还田抑制了土壤磷向土壤溶液的释放,随着秸秆的腐解和养分的释放,上述的影响逐渐减少。Gupta等指出,稻草还田增加了土壤速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含量,减少磷的固定,增加了磷的释放,并且在稻麦轮作体系中,连续的秸秆还田将帮助每年每公顷节省13 kg磷肥的用量,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的磷含量[15]。
稻草还田明显提高了土壤溶液中供作物直接吸收的速效钾含量,有效地补充了土壤溶液中钾的含量。许多研究指出,稻草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中钾的含量,稻草还田携入的钾与化学钾肥具有相同的营养功效,稻草可替代部分化学钾肥[3-4]。寒地稻田钾45.3%的亏缺,60%以上的稻田土壤钾中等或偏低[16]。从本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秸秆可以作为一个经济的钾源,在生产中如果稻草还田,则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4 结论
水稻秸秆还田使土壤溶液中铵态氮(NH4+-N)含量增加,而对硝态氮(NO3--N)含量的影响则表现为前期两个处理含量相近,而后期则使土壤溶液中硝态氮(NO3--N)的含量有所降低,还入秸秆的前期并没有降低土壤溶液中氮的含量,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可以满足水稻植株对氮素的需要。但秸秆的施入降低了水稻生育前期土壤溶液中磷的含量,而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还田处理中磷的含量逐渐增加,并超过不还田处理中的含量,表明后期秸秆释放出的磷逐渐补充到土壤中。土壤溶液中钾的含量因秸秆施入变化最为明显,在整个生育期内,始终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高于不还田处理,稻草还田明显提高了土壤溶液中供作物直接吸收的速效钾含量,有效地补充了土壤溶液中的钾的含量。
[1]孙明德,刘宝存,吴静,等.原位土壤溶液采样技术的应用[J].北京农业科学,2001,19(4)∶31-33.
[2]Samra J S,Bijay-Singh K K.Managing crop residues in the ricewheat system of the indo-gangetic plain[C]//Ladha J K.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rice-wheat systems∶Issues and impact.Madison∶ASA Spec Pub,2003∶173-195.
[3]莫淑勋,钱菊芳.稻草还田对补充水稻钾素养分的作用[J].土壤通报,1981(1)∶20-21.
[4]王玄德,石孝均,宋光煜.长期稻草还田对紫色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3)∶302-307.
[5]肖小平,汤海涛,纪雄辉.稻草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生长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8,34(8)∶1464-1469.
[6]王兆荣,孙聪妹.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Ⅱ土壤养分的变化[J].东北农学院学报,1993,24(3)∶214-218.
[7]Jeffrey A B,van Kessel C,William R H.Nitrogen dynamics in humic fractions under alternative straw management in temperate rice[J].Soil Sci Soc Am J,2002,66∶478-488.
[5]周江明,徐大连,薛才余.稻草还田综合效益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7-10.
[9]卢萍,单玉华,杨林章,等.绿肥轮作还田对稻田土壤溶液氮素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土壤,2006,38(3)∶270-275.
[10]段英华,张亚丽,沈其荣.增硝营养对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吸铵和生长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5,42(2)∶260-265.
[11]Phongpan S.Phosphorus adsorption in flooded soils of the central plain[J].Thai J Agric Sci,1989,22∶113-127.
[12]Black A L,Reitz L L.Phosphorus and nitrate-nitrogen immobilization by wheat straw[J].Agron J,1972,64∶782-785.
[13]Hundal H S,Thind S S.Effect of crop residue incorporation on labile and dissolved P forms in soil[J].Indian J Ecol,1993,20∶22-26.
[14]Yadvinder-Singh,Bijay-Singh,Ladha J K,et al.Effects of residue decomposition on productivity and soil fertility in rice-wheat rotation[J].Soil Sci Soc Am J,2004,68∶854-864.
[15]Gupta R K,Yadvinder-Singh,Ladha J K,et al.Yield and phosphorus transformations in a rice-wheat system with crop residue and phosphorus management[J].Soil Sci Soc Am J,2007,71(5)∶1500-1507.
[16]彭显龙,刘元英,罗盛国,等.寒地稻田钾素状况与平衡[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