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无名动脉分叉处的临床价值

2010-08-07何秀波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7期
关键词:扫查锁骨多普勒

何秀波

长沙市第四医院 超声诊断科,湖南长沙 410006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技术检测颅外动脉的手段,能提供供应人脑血氧的颈动脉硬化及其狭窄、闭塞情况,同时也为全身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等)的评价提供依据,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1],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临床确诊的典型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缺血性脑中风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其颈总动脉分叉处未发现明显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而经常会漏诊一些无名动脉扩张和轻度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患者,本文将就此问题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无名动脉分叉处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缺血性脑中风组共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52~75岁,平均(65.1±5.1)岁,病例全部来自2002年4月~2010年2月的住院患者。患者具有典型脑梗死临床表现,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中风。

对照组非缺血性脑中风组共134例,男71例,女63例,年龄51~75岁,平均(64.9±5.2)岁,均系经CT或MRI检查无脑梗死病灶的门诊或非神经科住院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超声检查方法。使用Sequoia-512彩超,线阵探头,选用血管分析软件,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并用枕略垫高颈部使其伸展,头部稍偏检查对侧,探头轻触皮肤,从颈总动脉起始部沿血管走行自下而上纵向、横向扫查,逐渐观察完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全程,观察内容: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超声分型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并特别观察有无斑块复合病变典型声像改变:① 非均质不规则斑块并有斑块内部低、无回声结构(声像支持斑块内出血);② 斑块表面有龛影(溃疡斑);③ 管腔内由实性回声充填(继发血栓)[2],并应用横、纵断面内径比及面积比,结合频谱多普勒流速变化程度估测其狭窄程度。

图1 无名动脉分叉及右锁骨下动脉声像图。“+”测量标点为无名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大小

1.2.2 无名动脉二维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头左偏,将高频探头置于右胸锁关节上缘,显示右颈总动脉下段的水平横断面,然后探头方向逐步指向下方追扫颈总动脉起始部,直至扫查断面呈略倾斜的冠状切面即能显示无名动脉分叉和右锁骨下动脉(图1所示),观察无名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走行、内径和无名动脉分叉处下壁的内-中膜厚度,观察血管壁回声以及血管有无扭曲、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形成部位,以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变化。用高频探头观察无名动脉效果不佳的少数病例,改用3.5MHz心脏探头置于胸骨上窝,声束方向略向右偏显示主动脉弓及无名动脉起始段,无名动脉扩张声像表现为:无名动脉长度增加,走行迂曲,分叉点抬高至胸锁关节的外上方,内径均匀性增宽>1.5 cm,迂曲的管腔内血流呈湍流或涡流,血流呈双向动脉频谱,包络线毛刺状,血流速度偏低[3]。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比较及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之间斑块检出比较均采用u检验;本研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内-中膜厚度的比较及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以P<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缺血性脑中风组的颈总动脉分叉处及无名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中风组,无名动脉的内中膜增厚及斑块检出阳性率高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两组均发现了无名动脉扩张疾病,且缺血性脑中风组的无名动脉扩张检出率高于非缺血性脑中风组;缺血性脑中风组的无名动脉扫查成功率高于非缺血性脑中风组,P<0.05(见表1)。此外研究中还发现2例轻度的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疾病,均系由于无名动脉的扫查发现了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和/或无名动脉的斑块性狭窄,据此指导进一步做加压减压实验出现短时收缩期椎动脉逆流,而未造成漏诊。

3 讨论

表1 缺血性脑中风组与非缺血性脑中风组的无名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检出病变比较

心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上升,同时,中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也呈升高趋势,心脑血管病的共同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影响内膜厚度的一种疾病,但在活体测量中,目前尚没有仅用于测量内膜厚度的方法,超声根据测量内-中膜厚度间接判断内膜厚度,是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影像学方法[4],本研究中缺血性脑中风组不论无名动脉还是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内中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中风组,这与近年来的一些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中风关系研究所得结论相同[2],无名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中风的重要病因,无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特别是斑块位于无名动脉与右颈总动脉分叉处时,可通过管腔狭窄及斑块相关性血栓栓塞导致一过性脑缺血或脑梗死[5],这与无名动脉疾病造成的脑血流低灌注和粥样斑块导致的栓子有关[6]。

本研究中无名动脉分叉处的内中膜厚度厚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发生率亦高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说明无名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粥样硬化较颈总动脉分叉处更为显著,究其原因,无名动脉较颈总动脉更接近心脏,且无名动脉分叉角度更大,承受的压力和血流的冲击导致血管内皮损坏更为严重,加之过大的角度更容易使血液流体出现湍流和涡流,而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和动脉分叉形成湍流、涡流显著的部位[7],所以无名动脉发生动脉硬化和形成斑块的潜在可能性无疑更大。

研究中还发现缺血性脑中风组的无名动脉扫查成功率及无名动脉扩张检出率均高于非缺血性脑中风组,分析其原因:正常情况下,动脉管壁具有较好的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损害动脉血管因素的出现(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动脉壁会因多种原因发生退行性病变和粥样硬化而失去弹性,导致动脉增宽和延长,无名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之间原来血流走行顺畅的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右锁骨下动脉分叉点抬高,两血管呈垂直状态,使得无名动脉分叉处暴露于右胸锁关节后方,而易于被探及,当血流从无名动脉流向锁骨下动脉时,直接对分叉处的血管壁造成冲击,受血管壁阻力和应力影响,部分血流受阻后形成返流,血流流回无名动脉,与正向血流相遇,使局部血流量增多,长期的涡流对血管壁的冲击是导致无名动脉易于动脉硬化且进一步扩张最终形成无名动脉扩张病变的原因,部分无名动脉扩张患者临床表现出右颈部搏动性包块,临床易误诊为颈动脉瘤[8],无名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确诊该病。

由于扫查无名动脉分叉部位,能同时发现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无名动脉的斑块性狭窄,使得我们能诊断轻度的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轻度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患者的椎动脉可无反向血流,或仅在收缩峰处出现小切迹,容易漏诊,当无名动脉扫查中发现了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斑块性狭窄,需再行束臂试验,通过加压减压观察有无椎动脉的短时收缩期逆流。

综上可见:无名动脉的动脉硬化及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中风关系极为紧密,它的检查更有助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病变的存在,能更大程度地减少漏诊,并有助于其他相关疾病(如无名动脉扩张、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诊断,其临床意义不可忽视,值得推广。

[1]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48.

[2]何秀波.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对缺血性脑中风的应用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3):163-166.

[3]陈晓华,赵中洪,童文静,等.无名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扩张的超声表现[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3):177-178.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796.

[5]许玉芳,包敏娟,薛勤,等.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无名动脉斑块致脑梗死的危险性的价值[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11(6):457-459.

[6]Takiuchi S,Rakugi H,Honda K,et al.Quantitative ultrasonic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can identify high-risk atherosclerotic alteration in human carotid arteries [J]. Circulation,2000,102:766-770.

[7]李甘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169.

[8]王惠民,王玲,张新书,等.无名动脉扩张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2):116-117.

猜你喜欢

扫查锁骨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