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大山岭铁路隧道群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标准化探讨

2010-08-03张中厚

铁道标准设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标准化隧道施工

张中厚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向莆铁路指挥部,福州 350700)

1 概述

目前,随着我国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全面展开,铁路隧道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重大干线穿越山岭重丘的情况越来越多。长大山岭隧道在线路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世纪 90年代初期南昆铁路全长 898 km,隧道 259座,总长 194.6km,占线路总长的比例为22%。90年代末期的渝怀铁路全长 624.523km,隧道190座,长度达 241km,占线路总比例 39%。2004年开工建设的宜万铁路全长 377km,隧道 159座,总长220km,占线路总长比例 58%。2008年开工建设的向莆铁路全长 603km,隧道 115座,总长 290.080km,占线路总长度的 52%。这几条山区干线铁路近 20年的发展数据表明,隧道长度占线路总长比例在逐步增加,隧道座数在急剧减少,长大隧道的比例越来越高,短隧道越来越少。在 20世纪 90年代,施工一座 9km以上的隧道要举全局之力。而目前一个子公司承担长 10 km以上的隧道已司空见惯。施工企业从上世纪 90年代初期到目前经历了砸“三铁”、企业改制、主辅分离、股份制改造、投资多元化等一系列改革,施工企业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技能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减轻了不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给企业的发展也确实带来了好处。但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内部生产要素资源的容量与目前的高速铁路巨大的市场规模不相适应的挑战。企业的发展是要可持续的发展,内部的变革一定是向效率优先方向发展的,一定是向整合好企业内外两个生产要素资源方向发展的。因此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任务,就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起好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和拉动内需作用。

我国的施工企业管理正在由粗放式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式发展,这就对现场管理者提出了集成管理从而到运用 ERP现代管理技术的要求。施工企业施工组织重要特征就是将人、机、料、资金、技术、信息六项生产要素资源进行组合,生产出土木结构物。因此在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共享和交换。粗放式管理方式下,系统间及与子系统间,“信息孤岛”情况较严重,很难实现资源的交换和共享,造成大量的资源冗余,易形成“凭证满天飞,报表一大堆,一家一个数、责任相互推,决策无依据,经理难指挥”等拍脑袋管理的情况。从而影响了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施工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知识化是集成管理重要特征,土木工程的发展借助现代工业技术、材料科学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施工技术,因此需要专业的人材和技工进行操作,用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材料进行加工。同时随着土木工程工种的多样性,分工越来越复杂,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不断的修订。一专多能已不具备时代性,转而作精作专才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的关键。选择了专业化,规范化才容易形成,标准才会习惯化。在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这三项稳固的基础上,再进行消除“信息孤岛”流程化和数据共享的信息化。在公司层面归纳提炼各项目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形成企业的知识管理。生产要素资源标准化配置是贯彻执行铁道部(铁建设[2008]45号)《关于推进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实现专业化、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管理的集成组织平台,为最终施工企业管理走向全面 ERP资源计划管理构建刚性的制度框架。

2 工程概况

向莆铁路 FJ-5B标段,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境内,标段全长 30.322km,分为 DK462+638.45~DK472+640(长度 10.002km)和 FDK494+603~FDK514+923(长度 20.320km)两段。合同造价约 16亿元。标段内主要工程有“7桥 7涵 7隧,1685m路基”。全标段隧道总长为36945m,其中:双线隧道 6座,长度17165m。单洞双线隧道 1座,长度19780m(左线9882m,右线9898m)。共计有 2座隧道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高盖山隧道全长17587m,金瓜山隧道全长14097m;该 2座隧道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标段交工总工期 46个月,开工日期为 2008年 10月 1日,交工日期为 2012年 7月 31日。

3 做好“四定”

进场时,首先要作好“四定”工作,建好项目管理架构,是项目生产要素配置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四定”工作即:定目标,定分工,定措施,定要求。

(1)定目标:根据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及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TB10441—2008)制定向莆铁路的项目管理的总目标:“实现项目管理的五项目标值,细化项目管理的六项基础管理”。再根据投标文件承诺的及公司规定,制定“五项管理目标值”:工期、质量、安全及职业健康、成本管理、环保及公众安全。“六项基础管理”主要是结合《南昌铁路局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丛书》、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将整个施工组织过程细化为六个方面:生产要素(人 、机 、料 、资金 、技术 、信息 )、现场管理 、协调沟通、风险机制、合同管理、验收收尾。

(2)定分工:按照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在哈大线项目管理总结的经验:“局出财智,处出技力,目标双控,资源共享”。股份公司项目指挥部与子公司项目部在项目现场管理上确立了各自的职责范围,明确了股份公司与子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工作重心,充分发挥两级机构各自的资源配置优势,以适应目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形势。制定了向莆局指的管理任务:“一审查、二监控,三协调、五统一”。

一审查:审查各子公司项目部的管理方案,重点审查架子队组建方案,劳务人员资格、劳务合同,内控业务流程。

二监控:监控各子公司项目部资金使用,严格资金拨付流程、强化项目资金流向监控,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服从资金集中管理,细化劳务工资发放办法;监控各子公司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任职资格及业务能力。

三协调:内外施工人文环境协调,资金运用管理协调 ,生产资源管理协调(人、机、料、技术、信息)。

五统一:统一物资采购供应,制定物资分级管理办法、统一招标方式、建立采购流程;统一模型设计和加工;统一大型临时设施施工标准;统一协调使用特殊岗位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工程试验工作。

(3)定措施:采取四条措施来推进企业形象建设,加强内控管理,提升公司实力,实现标准配置。即“施工生产工厂化、施工队伍专业化、施工手段机械化、施工环境环保化”。施工生产工厂化:生产设施,事先进行策划,过程中要量化,定置化、流水线化管理。施工队伍专业化;实行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实行计件制,工序组合模块化管理,鼓励作精作专,不提倡一专多能。施工手段机械化:科学配置机械设备,加强机械人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细化机械管理基础业务管理制度,制度化机械管理数据,夯实企业内部定额基础。施工环境环保化:作好水土保持措施,精心策划,作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比较,形成“标准习惯化,习惯标准化”的好作风。

(4)定要求:针对项目现场管理的业务内容,按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作业层进行业务细分,提出四条要求,即“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业务流程化、数据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结合《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指南(标准化项目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五项目标控制制度,生产要素及六项基础管理制度。操作标准化:结合《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指南》,安全文明标准工地活动开展,细化作业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临时设施、工作场所、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建立健全。业务流程化;运用价值链原理和不同数据源相互校对原理,建立各业务部门和各子公司项目部业务内控体系。数据信息化:细化严谨微观施工管理信息数据,形成宏观数据控制图表形象,形成快速决策和调控机制,积累经验管理数据。

4 细化施工组织

将隧道施工组织进行细分,才能比较准确地为各条作业线和各个系统进行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比较明确作业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在长大隧道施工管理链条中各自的职责范围。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实力优劣,找出自己的差距。引进专业队伍、专业人材、专业设备,做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根据长大山岭隧道群施工组织管理性质、技术要求及工序特点可细分为“九条作业线,六套系统,五个模块”。九条作业线主要是根据施工现场作业面作业工人的前勤和后勤性质来进行划分,六套系统主要是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为隧道施工的九条作业线来提供技术、质量、安全、内控等保障。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协调频率,减少停工窝工损失,确保工序顺利衔接,发挥班组自主调节优势。在组建班组时,将工序连接紧密的作业线尽量合并为一个班组,即“模块化”。具体的各生产要素职能职责分工见表1。

5 生产要素的配置标准化

根据铁道部(铁建函[2008]777号)《关于铁路隧道施工机械配置的指导意见》、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土木工程施工工艺》进行设备要素资源和人力要素资源的配置。《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指南(标准化项目部)》进行材料,资金,技术、信息四种要素资源标准化配置。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要素资源配置。

5.1 施工队伍专业化

强化“专业化、劳务化、模块化”队伍架子队管理方式,倡导“作专作精”。

(1)施工专业化、劳务化

①队伍分工,实行“七班两场站”:开挖班、支护班、混凝土工班、装运班、通风班(洞内清洁,电力线路及照明设备维护)、排水班、钢筋加工班(型钢加工)。砂石料场,拌和站。

②架子队组建选择流程:骨干人员选择,作业人员资格审查、历史信用评价、各子公司人力资源部签订用工合同,报局指审查。

(2)模块化

减少停工窝工情况,确保工序顺利衔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块化组合。

①开挖模块(开挖架子队):开挖班、支护班、装运班、通风班、排水班、砂浆拌和站。

②混凝土模块(混凝土施工架子队):混凝土工班、装运班中的混凝土运输车组、开挖班中的仰拱开挖组。

③供料模块(供料架子队):砂石料加工场、混凝土拌和站、工地油库、装运班中的混凝土运输车组。

5.2 施工手段机械化

施工手段机械化,集中资源、整合市场,分割费用,发展后劲。

(1)集中资源

实行“十统一”:由各子公司项目部统一建设临时设施、购置并统一设置沙石加工系统、统一设置拌和站,统一设置电力系统(照明),统一设置空压机供风系统,统一设置通风系统,统一购置运输车辆,统一购置衬砌台车及输送泵,统一油料、主材、外加剂供应。

(2)整合市场资源

①运用企业内部自有设备资源、外部市场租赁设备以及进行分期款的按揭设备。

②喷射机,小型机料具,零星材料等考虑管理难度大 ,价值不高,采用定额包干的办法。非成洞地段,电线路,照明设备,风带等包干使用,由架子队自行采购,核算包干,发票计价,超额自付。

表1 长大山岭铁路隧道群分工型施工组织方式九作业线、六系统、五模块作业方式的生产要素标准化配置职能职责分配

(3)分割费用

认清向莆铁路规模化效益和精细化管理的形势,认真分析工程数量和机械在本项目摊销的经济比较。推行“物业化管理”理念。

①各子公司按施工进度和施组分期分批进行设备和料具购置,由架子队使用、修理维护。

②风水管线路、照明设备及通风设备实行成洞地段,各子公司按业主和公司标准文明工地建设统一购置,由开挖架子队负责安装,维护,损坏赔偿。

(4)发展后劲

增强公司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管理观念。

①长大隧道考虑购置英格索兰、寿力和阿特拉斯移动式电动空压机,载重汽车要考虑购置红岩斯太尔矿用斗车。

②一般隧道考虑购置设备各子公司自行确定。

③风水管线路、拌和站、喷射混凝土拌和站,混凝土运输车购置方式各子公司自行确定。

5.3 施工控制数据化

推广计量设备使用范围,运用数据链原理管理,强化业务流程内控。

(1)推广计量设备使用范围

电子地磅,各生产模块多装电表,断面测量,收方验方,风速仪。为科研和内部定额制订打下基础。

(2)运用数据链原理

实行不同数据源比对,相互校核,经过此程序的数量才能进入计价程序。如开挖量要和电费、用药量、劳动用工,汽车用油量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3)强化业务流程管理内控

将计量设备的数据读取、数据源的收集、数据链的形成的职责细化到个人,如混凝土的计价,必要条件是砂石料的进场量、每月的盘存,电费的消耗量,开挖断面检测,隐蔽工程检查量相吻合。

5.4 施工管理规范化

实行十项规范化管理:规范操作人员、规范量测检测、规范劳务管理、规范操作证管理、规范机械管理、规范标准化管理、规范单据管理,规范油料管理,规范加工管理。

(1)隧道施工开挖后,铺防水布前专设检测区,减少计量纠纷,控制开挖,为奖惩提供依据。隧道施工分开挖作业区、仰拱作业区、衬砌作业区。

(2)架子队作业人员实行工号制(为劳务工资管理打基础)、特种作业人员和技工特殊标示制,机械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加强证件管理和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约束在劳动合同条款内。

(3)文明工地标准和各项工作标准结合向莆铁路和局京沪铁路标准制定。

(4)加强机械管理基础工作,建立机械运转台账,为收方计价、成本核算提供必要条件,严格坚持定期管理维修保养制度,配齐机电管理人员和机械管理技师。

(5)实行分区打眼制,定人定岗,责任到人,确保光爆,减少超欠挖。

(6)每月实行收方制,盘点制、核算制。

(7)制定劳务工管理办法,细化劳务工工资管理办法和劳务协议管理。

(8)运输管理和材料管理规范四联单管理、票据管理。

(9)油料统一采购,架子队自设工地油库,物资人员定期盘存。

(10)钢筋和型钢统一加工,架子队根据技术室开具计划用量领取。

6 生产要素配置标准化取得的初步效果

(1)开工前,就制定了中铁二局向莆铁路针对中层管理干部的《标准化项目部》,业务干部的《标准化管理工地》及操作人员的《标准化作业》3本手册,为向莆铁路工地现场实现生产要素配置标准化提供了制度保证。组建了 10个架子队,组建了 48个专业工班。

(2)更进一步深化了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土木工程施工工艺》中的人、机、料的配置。针对单洞双线、双洞单线、各类围岩级别、各类辅助导坑生产要素标准化配置资源总结提炼了部分经验数据。

(3)决策准确率不断提高,内控管理得到加强,开挖速度不断提高,光爆率不断提高。进度、成本、安全、质量、环水保符合投标承诺的阶段性目标。

(4)初步建立了一套工序循环管理,物料消耗核算,工艺参数对比,监控量测数据等数据流管理体系,并借助数据库和统计图形形成集成决策控制系统。

7 生产要素配置标准化还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1)在隧道之间,由于岩层的变化,引起资源配置的变化,如何比较有效进行资源的动态调节,调节最佳时间点是否能事先比较好的规划,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出资源的效率。

(2)继续强化对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建立、应用工作,流程管理的前提是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流程管理又是信息化、知识化的基础,是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具体落实必不可少的形式,是保障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标准化的可持续性、长期性、科学性的重要手段。

(3)重视对数据库的运用,从简单的物料管理系统 MRP开始起步,紧紧抓住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条管理主线,构建管理流程,设置数据采集点,使用简易软件开发管理决策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1]闪四清.ERP系统原理和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南昌铁路局建设管理处.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指南◦标准化项目经理部[Z].南昌:2009.

[3]南昌铁路局建设管理处.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指南[Z].南昌:2009.

[4]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土木工程施工工艺◦隧道及地铁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标准化隧道施工
标准化简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