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绩效审计
2010-08-03王文婷
王文婷
政府绩效审计正是我国审计工作者积极寻求的一种可以直接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审计方法,是促进政府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改革的进行,绩效审计必将成为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审计制度融入世界审计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中国审计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含义
政府绩效审计,即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地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和功能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二、加强政府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绩效。随着我国政府公共开支的增加,政府的受托责任和受托风险也随之增大。在我国财力有限,对财政收入缺乏系统有力的监督机制,财政收支社会效益分析整体机制也尚未成型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府绩效审计充分发挥经济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促进政府部门正确决策,有效履行职责,不断提高管理绩效,充分发挥财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随着法制的逐步完善,公众对政府工作效能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开展绩效审计,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审计制度,对政府部门的管理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监督,并适当地进行审计公告,才能便于公众对公共收支的了解与监督,提高人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促进政府提高整体诚信水平和工作成效。
(三)有利于政府机构的廉洁、勤政、高效。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从政府开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的领域仍然以传统的财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在发生转变,绩效审计已初见端倪,由于我国在绩效审计方面起步较晚,政府绩效审计尚处于理论探讨和小范围试点阶段。从审计实务工作可以看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已开始起步,但仍然面临着挑战,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政府绩效审计过程和结果得不到重视,形式主义严重。当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主要是针对基本建设投资、金融业务进行的,而较少对主要的公共部门(主要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此外,政府绩效审计的结果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和执行,经常出现“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怪圈。审计工作主要关注的仍是真实性和合规性,对整个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则关注不够。
(二)缺少立法支持,制约着政府绩效审计的广泛开展。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如何实施绩效审计,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的思路,政府审计机关的人员结构单一,缺乏具体的对政府绩效审计支持的立法条文,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标准。尽管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但是,修订以后的《审计法》未能给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上的有力支持。
(三)会计工作薄弱,政府绩效审计的基础条件不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审计机关集中精力进行绩效审计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目前我国多数被审计单位管理不完善,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不到位,统计、会计数据不真实,违纪违法事件常有发生,极大地牵扯了审计机关的力量,会计工作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实现。此外,政府绩效审计所考核的指标体系也不完善,审计依据配套性不够,给开展绩效审计带来了很大难度,限制了绩效审计发展。
(四)审计人员素质偏低,难以胜任绩效审计工作。我国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审计实务所需知识较多,而审计人员理论基础薄弱,普遍缺乏公共管理、行政法规、财政财务和现代审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对政府管理知识不甚了解;另一方面,现场作业经验不足,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不强,部分人员政策理解水平、业务技能较低,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四、加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树立绩效审计意识,加大政府绩效审计比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审计的主流,这是客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审计使命所决定的。当前重要的是要树立绩效审计的观念,提高有关责任单位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让有关单位愿意接受绩效审计,为绩效审计的开展作好舆论准备,要加强绩效审计宣传。此外,要转变审计观念、充分认识到绩效审计是世界各国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改变当前政府审计工作以财务审计为主的状况,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步增加绩效审计所占的比重,积累绩效审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绩效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效果。
(二)审计工作应侧重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这也是政府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重大区别。传统审计的审计目标集中在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作出评价,而政府绩效审计则应侧重对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和考核。因此,要克服旧审计习惯和定式的制约,要处理好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效率。由于绩效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掌握管理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审计人员同时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只要审计机关总体知识结构平衡合理就可以满足绩效审计的需要。当前我国审计人员应不断更新审计、财务会计、组织管理、经济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树立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绩效审计的需要。除了要求审计人员更新知识技能、增长才干,还应实行审计人员竞争上岗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通过工作条件和福利的改善增强审计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留住现有的人才、吸纳优秀的人才进入审计机关,从而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效率。
实践证明,政府绩效审计是一种科学的审计控制模式,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体现。因此,在现有审计体制下,必须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找好政府绩效审计的切入点,积极借鉴外国成功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探索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