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财会工作“转型”的探讨
2010-08-03师红聪
师红聪
随着地勘部门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地勘单位的组织及管理应适应企业成长的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除了在管理流程、信息系统方面建立完善的传导机制外,还要建立良好财会管理机制,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并能为改革之服务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保障地勘企业安全平稳的过渡并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涵义
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人们把它形象地称为“会计工作的转型”。企业财会工作“转型”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指导思想,实现从过去的重核算、轻管理向以核算为基础、核算为管理服务的模式转变,即由原来实际上只有会计“核算”一个方面工作,扩展为“核算”与“管理”两个方面相结合,向“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方向发展。目的是要求财会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来,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的服务。
二、地勘单位财会工作“转型”的意义
(一)从财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看,迫切需要地勘单位财会工作“转型”
实践证明生产越发展,社会化程度越高,市场经济越完善,财会工作的地位也就越重要。回首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有限的财权和利润支配权使得企业缺乏活力,企业财务工作是单调的生产性财务,其财务活动具有明显的被动性。企业意识不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财会工作也只是被人们认为是“记账、算账、管账、报税”而已,财会部门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财会工作处于被动地位。目前,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事业单位改革大背景的双重驱动,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后的国有企业由政府的附属物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实体,是社会主义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地勘行业跃入了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型的发展时期。要生存就必须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讲求经济效益,那么对反映经济效益的成本、资金、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等的核算和管理就要更加重视,与其相适应的财会工作在参与决策、调节生产、推动经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上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地位更加重要了。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财会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都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结合企业的新体制、新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逐步实现“转型”,使财会工作更加完善、更有效率。
(二)从目前地勘单位财会工作的现状看,迫切需要财会工作“转型”
市场经济在我国可以说刚刚起步,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完善,加之大部分国有企业刚刚从计划经济的襁褓中苏醒过来,还没来得及真正树立起“经营”的观念,缺乏竞争的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目前以“核算型”为主的财会工作体制严重滞后于企业改革,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企业往往重视传统的产品经营而忽视资本经营,企业理财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必然受到限制。在这种无任何形式激励的状态下,往往使得财会人员认为不被重视,工作热情、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财会管理难以深入。
三、地勘单位财会工作“转型”的要求
(一)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有创新
地勘单位改革按照“戴好事业的帽子,走好企业的路子”的总要求,要积极推进适应市场需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方面的创新,首先就是思想上的创新。而树立效益观念、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则是财会工作思想创新的核心,是实现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前提和基础。
1.树立效益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无论是地勘单位还是其他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没有利润,企业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财会工作要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积极探索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财会工作转型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效益观念,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财会工作的整体水平,才能促进地勘单位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2.树立市场观念。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是企业利润实现的基础,脱离市场这个环节,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不会被认可,也就无法实现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财会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观念,更要有市场观念。财会部门的理财视野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正在形成,财会工作要着眼于市场这个大局,根据市场的要求来开展各项财会活动,组织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自觉进入企业机制、市场机制的轨道。
3.树立竞争的财务会计工作观念。在“放开搞活”方针的指导下,身处在瞬息万变、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要想顺利开展财会工作,就要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财会工作要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围绕企业、顾客、竞争对手形成的“战略三角”,收集、整理、比较、分析与之有关的信息,同时提供一系列非财务信息,比如,新产品上市时间、目标市场占有率、产品创新率等。
(二)财会工作的重点要有新的转移
1.从单纯的核算向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转移。“记账、算账、报账”一直是企业财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和内容,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会管理的重点转移到资金的筹集、成本的控制、投资的管理、盈利的分配等方面,也就是要把工作方法从重核算、轻管理转变为以核算为基础,核算为管理服务,向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转移。实践证明,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是企业生存的中枢神经。财会管理工作需要采用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法,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全面参与企业的各项决策,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决策方案。新时期财会工作的思维方式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积极参与决策,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进言。企业财会部门作为企业的经济信息中心和重要综合部门,要为企业的股东服务、为债权人服务、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国家的经济管理服务,参与企业的分配决策等。通过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发挥,发现企业经营中的不足与契机,及时向管理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决策支持的作用。
2.从单纯的会计管理向全面的财务管理转移。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价值管理的方法深入体现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传统的理财观念,把财会的职能简单地定位在会计核算上,原始单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财会只要按照固定的模式搞好报表的报送就可以了。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工作不能只满足于此,会计业务从原来单纯的核算转变为在完成基本会计业务的同时,还要完成财务分析、预测、管理等较为复杂的多种业务。也就是利用财会工作渗透力强的特点,让财务人员介入地勘单位的宏观管理,参与地勘单位一线工作,以便取得和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样上下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财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新的突破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会计人员及管理水平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方法和手段没有大的改观,财会工作的重点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财会工作“转型”以后,应切实把握好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着力点,强调规范化管理,实施人本化理财措施,强化风险管理和信息化手段等,使企业财务管理有根本性的改观。
1.建立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在市场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控制成本、降低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环节,而降低产品成本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当前,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既适应了“转型”后企业财会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2002年4月财政部就颁布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均要编制预算。通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节省开支,提高经济效益。财务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无论采用哪种或哪几种预算方法,都要保证企业的必要开支,控制企业的正常开支,遏制企业的非正常开支,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费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确保财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利润最大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实现财会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意识是大势所趋。当前,正在大力推行的就是财会电算化,它能把财会人员从繁重、重复、机械的记账算账等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即精确了质量又提高了速度,强化了财务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地勘单位财会工作的“转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会工作管理体制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除了要求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管理方法和手段发生转变外,还有很多工作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