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衢州新型城市化建设

2010-08-03傅炎康

浙江经济 2010年6期
关键词:衢州城市化建设

文/傅炎康

衢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应做到“四个更加”:中心城市作用更加显现,战略性产业更具规模,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市幸福指数更加提高

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上,浙江早在2006年就提出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和全省相比,衢州的城市化水平较低,2010年衢州针对发展进入新阶段系统提出了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战略要求。笔者认为,要贯彻这一政策要求和战略部署,必须着眼衢州市情,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

深刻理解新型城市化的内涵

新型城市化不是单纯的人口集聚和空间扩展,更不是“城市包围农村”、“工厂吞噬农田”。在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其本质体现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当前衢州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存在进程相对滞后、城市承载力不高、城市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笔者认为,今后衢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要做到“五个结合”: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走集约高效的城市化道路;与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结合起来,走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化道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道路;与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走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化道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道路。在发展原则上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坚持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坚持量力而行,积极有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在发展目标上做到“四个更加”:中心城市作用更加显现,战略性产业更具规模,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市幸福指数更加提高。

构筑新型城市化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市区交通站,解决“乘车难”问题

新型城市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当前,衢州城市化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为主体、以集镇为纽带、以中心村为基点的空间体系,但仍然存在着总体规划欠合理、分块功能不突出、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化品质,关键是要对全市的主体功能加以明确,对中心城的各组团功能进行定位。在发展的总体格局上,要形成“中心集聚,梯度开发,发展中部,保护南北,统筹城乡”的发展格局。在主体功能上应突出“四个带”的功能特色:一是生态旅游休闲带。主要范围是市区南过境公路以南地带,其功能体现在发展生态旅游。要严格控制黄坛口乡、举村和岭洋等省级生态保护乡镇的开发强度,促进人口向一些省级生态经济乡镇及城区有序转移,实现点状开发。二是产业带。主要范围是市区320国道与南过境公路之间地带,其功能体现在发展特色制造业。着力培育以氟硅为重点的新材料、以空气动力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以光伏、LED、电子信息为重点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高档特种纸、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和特色轻工为重点的传统优势产业群。三是商贸带。主要范围是杭金衢高速公路与市区320国道之间的城市核心区,其功能体现在发展商贸物流文化和行政中心。要着力提升中心城市西区、老城区各街道和樟潭街道的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培育四省边际现代物流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城区人口集聚。四是现代农业带。主要范围是杭金衢高速公路以北地带,其功能重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鼓励北部各生态经济乡镇向集约化、生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促进人口向城区和石梁、上方、杜泽、峡川等重点镇集聚。要突出中心城市东、南、西、中四个区的组团发展,在定位上,中心区突出商贸及会展、历史文化街区、休闲居住的功能定位;西区突出行政、商务、文教、休闲中心和生态居住现代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南区作为中心城市主要的产业集聚区,突出氟硅、五金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和居住的功能定位,东区突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光伏太阳能、绿色食品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定位,及居住服务功能。明确功能定位有利于抱团发展,有利于城市化建设向集约和特色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市民日益提高的生存、安全、生活、精神的需求过程

夯实新型城市化基础

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交通、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强有力支撑,特别近年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的承载力经受严峻考验。因此,着眼未来城市化发展需求,必须夯实新型城市化的物质基础。一是着力构筑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加快构筑“铁路、公路、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发展。这是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同样,该规律也适用于新型城市化推进工作,因为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生存、安全、生活、精神的需求过程。一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市民生存需求。加快发展都市型资金、技术、劳动“三密集”产业和机场、航运、管道”五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对外交通方面,逐步把工作重心从“通道建设”转向“枢纽建设”上来,建设黄衢高速、杭新景高速等项目,构建四省边际交通枢纽优势。同时建设绕城交通通道,加快市区公路干线网络建设改造,提高道路等级。对内交通方面,主要是加强市区三江两岸景观环线建设,加密衢江两岸通道,加快衢化西路、巨化危化品物流通道等工程为主的城市中环线建设,建成各城区相互连接的城市交通网络,并逐步延伸到城郊9个镇的外环线建设。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布局和建设市区交通站,解决“乘车难”问题;完善公共停车场等设施,解决“停车难”问题。抓好市区输变电工程和智能电网等项目建设,解决“用电缺”问题;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建成高品质的高速通信网,解决“质量不高”问题。三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扎实推进“六个一批”工程,构建高效率、生态化、无害化的城市公厕、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网,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满足新型城市化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的服务型劳动密集产业,为“新市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健全和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平等就业;深化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现职工社会保险基本全覆盖;保护弱势群体,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和物价补贴机制。二是促进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满足市民安全需求。通过建好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危机机制,完善公共安全设施等着力打造“平安衢州”。三是改善居住环境,不断满足生活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做好廉租住房保障扩面工作,实现居者有其所;完善社区功能配套,生活环境舒适便捷;完成管道天然气工程,普及天然气使用;加强社区卫生建设,方便市民就医;实施市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普及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完善服务业设施,改善商贸环境,促进城乡消费、节庆消费、换代消费和信用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四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不断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把“学习型”城市创建与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创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以和谐文化建设营造创业创新氛围。

猜你喜欢

衢州城市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衢州烂柯山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