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货零售业成长“心得”
2010-08-03戴娟萍黄禾青
文/戴娟萍黄禾青
零售业是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百货零售业发展印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商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轨迹,是浙江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浙江百货零售业之所以能在多元零售业态竞争中取得成功,既有政治、经济、文化和区位优势等方面环境因素,也与产权制度的成功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更离不开百货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
发展的肥沃土壤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科学定位,依法行政,转变职能,立足服务,尊重势利导,调控有度,既不缺位又不越位,积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做到“服务有为”。当全国许多地区还在为姓“社”姓“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浙江“戴”红帽子的企业已经办得红红火火;上世纪90年代初当有些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裹足不前时候,浙江省各级政府解放思想,率先在全国积极主动、大胆推动国有经济改革;90年代后期,当有些地区还在被竞争性领域中小国企困扰的时候,浙江全行业整体改制已全面铺开,从而使民营资本得以顺利进入百货零售业,为百货零售业的发展输入了丰富的新鲜血液,而且也使具有悠久历史的国有百货零售企业挥发出青春的活力。
虽然浙江的人口规模和面积并不占优势,但浙江经济比较发达,较高的居民收入水平使浙江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1979年-2006年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8.4%速度增长,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6214亿元,仅次于江苏、山东、广东,居全国第4位。作为零售商业主力之一的百货零售业,分享了整个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成果。
浙江人的经商文化传统、创业精神等,也为浙江百货零售业构筑起浓厚的商业氛围。正是悠久的经商传统和良好的商业氛围,加之浙江省民间雄厚的资金实力为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浙江百货零售业在专业市场和超级市场等强势零售业态的迅速崛起中追寻生存空间,而繁荣景象的背后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建立产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
浙江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起始于1979年,经历了的1979-1982年的“利润分成”、1983-1986年的“利改税”、1987-1991年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阶段。1992年在继续推进转换经营机制改革的同时,开始尝试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改革。1997-1999年是浙江国有商业企业改制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了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退出的步伐,同时依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进入21世纪,正当兄弟省市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全面推进时,浙江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已进入尾声,国有百货零售企业改制全面完成。
浙江百货零售企业通过吸收职工、社会法人、自然人的投资组建起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公司。产权制度的改革,让浙江百货零售企业较早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转换了经营机制。
在“进退”策略的把握上,浙江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从地域上看,国有资本完全退出县城与镇百货零售领域,从地级市基本退出,实力较强的杭州则是“有进有退”。从“因企制宜的”的“进退”策略看,国有资本从小型企业和失去市场竞争能力或没有发展前景的百货零售企业中退出;对一般的企业,则尽可能降低国有股比例,逐步让社会法人或自然人控股;一些资产质量高、发展前景好、增值能力强的企业,则保持国有股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
模式创新和资本营运
改革开放前,浙江百货零售业经营模式主要是购销(自营)。随着改革的推进,联销(营)和物业出租等经营模式得以发展。到今天,联销逐渐替代购销,成为浙江百货零售业的主流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可大大节约存货资金的占用资金,同样数量的资金可以支撑起更大的销售规模,从而为浙江百货零售企业做大提供了“内源”的资金。
现代百货零售企业的经营不只是一个购销适销对路商品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持续地进行资本吞吐、资本配置和结构聚合与裂变的资本运动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百货零售企业不仅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更为重要的是已从单纯的经营型向资本营运型迈进。1994年百大集团和杭州解百相继发行A股并上市,2007年银泰百货又在香港发行股票并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杭州大厦通过私募股权融资完成公司制改革;银泰百货、杭州大厦等企业更是成功运用兼并、收购、托管和重组等资本经营方式做大企业。资本运营成为百货零售企业获取做大所需“外源”资金的重要手段。
经营新招迭出
浙江百货零售商场经历了从品种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大众化向时尚转变,不求多求全,但求有特色、有品位;从注重硬件向注重软件转变,由推销商品转向销售服务,抓住卖时尚、卖品牌、卖信誉、卖功能、卖环境五个卖点,实现从传统百货业向现代百货业的转型。错位经营、品牌经营、连锁经营和服务创新是浙江百货零售企业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码。
——错位经营。百货零售店大都集中于中心商业区,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竞争,需要摆脱“千店一面”的经营方式,才能获取竞争优势。浙江百货零售企业定位明确,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行错位经营。如杭州市四家主体百货零售店,杭州大厦多以高端品牌为主,针对中高端消费群体;银泰百货锁定年轻人为主要消费者,追求“年轻,时尚,流行”;百货大楼坚持中档为主、品牌经营的商品定位,主张“百分之百为大家”;杭州解百针对中青年消费群体,倡导“精致生活,休闲人生”。
——连销经营。连销经营的核心特征是:通过总部的统一规划,实施集中化和标准化动作,对若干连销分店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等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如银泰百货区域连锁布局战略已初具雏形:杭州是银泰百货的大本营,已开业的浙江银泰百货武林店、银泰百货西湖店,在宁波、金华、温州等地也拥有多家门店。
——品牌服务。百货零售企业所出售的“唯一”商品就是服务。只有千方百计地使顾客的满意度达到最大,所提供的服务才能得到最好的回报。杭州大厦的商品品牌构筑了吸引顾客眼球的平台,而个性化的品牌服务却培养了一批忠实的顾客。
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历程是闪亮的。虽然与超级市场、网上交易和专门店等零售业态的蓬勃发展相比,目前的百货业略显秃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进入衰退。浙江经济发达,购买力旺盛,作为一种追求更高购物享受的载体,百货零售业将会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持续繁荣,并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展望未来,只要我们汲取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不断探索创新,运用直接投资和收购兼并之“双斧”从“纵横两向”开拓发展之路,浙江百货零售业一定会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