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模范城市”计划的启示
2010-08-03王纯彬潘瑜
文/王纯彬 潘瑜
浙江与日本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固然存在客观差异,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社会的诉求两者是一致的
积 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区域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提出“环境模范城市”计划。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选取若干个以挑战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等高目标、前瞻性措施的城市作为“环境模范城市”,从国家层面予以各项支持,通过一系列具体目标的逐步实现,以这些“环境模范城市”为平台,具体易懂地展现低碳社会应有的状态,发挥示范效应,从而推动区域和城市的低碳发展,实现发展活力的复兴。
“环境模范城市”计划分析
“环境模范城市”计划由日本内阁官房领导,全国82个有意向的城市提出申请,综合比较这些城市的具体行动方案,从中选定13个城市作为“环境模范城市”。从选取的城市来看,大、中、小规模等级的城市各有4个,东京都市区则选取其中一个城市为代表;从空间分布上自北向南基本覆盖整个国土。
“环境模范城市”计划为了指导申请城市围绕着转变社会结构、推进低碳社会发展这一目标制订合理的具体行动方案,提出三方面指导性发展理念:城市转型发展、能源综合利用、资源有效开发。“城市转型发展”提倡发展紧凑城市,重塑城市形态,建设适宜步行生活的城市,应对城市蔓延和空心化;转变交通体系,鼓励发展大运量、节能的交通工具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推广使用环保型汽车,应对由于私人汽车过度使用而导致的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石碳能源消耗;改革住宅建设,大力推广200年住宅(永久优质住宅)、能源节约型住宅和燃料电池使用。“能源综合利用”鼓励普及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太阳能、风力发电和生物能源等;有效利用未利用能源,充分利用垃圾、工厂排热等尚未深度开发的能源。“资源有效开发”要求大力保护森林资源,资源的利用实现动态平衡。基于此理念,提出中期(2020年)的6个可供选择的目标方案。
“环境模范城市”计划针对6个可供选择的目标方案提出三个方面的指导性指标。太阳能利用,要求达到现状的4-50倍,实施住宅太阳能补助金、固定价格收购住宅剩余的太阳能发电量等政策。汽车更新,要求环保型汽车占到新车销售量的10%-90%,占现有汽车保有量的20%-40%,实施环保型汽车的税收优惠和辅助金制度。住宅建设,要求绝热住宅占到新建住宅的70%-100%,占全体住宅的60%-100%,实施绝热住宅税收优惠和辅助金制度。此外,各个城市的发展重点不尽相同,根据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社会和产业结构以及环境方面的历史累积,有的放矢制定发展措施。
为了使环境模范城市的措施同步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最大限度发挥模范效应,日本设立了“低碳城市推进协会”。该协会的职能主要为六个方面:深入制定面向低碳社会建设的活动计划;国家对策信息和最新的学术研究等信息的共享;评价环境模范城市的实施进展状况;协调跨区域措施的推进;对具有典型性的措施进行表彰奖励;相关对策的评价和效果把握;共通课题的研究与对应。
借鉴与建议
浙江省与日本在自然资源条件上相似,区域面积狭小,土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比重小,人均耕地资源少。在快速城市化阶段,浙江省与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具有类似的高度时空压缩性。同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世界各国各城市不可回避的课题和挑战。当前浙江省正着手制订“十二五”规划,在未来五年中如何深入推进低碳社会的发展,“环境模范城市”计划中若干战略举措和实施途径,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发展低碳社会。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和民用建筑是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三大领域,也是浙江省深入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三个重要途径。其中交通运输与民用建筑方面的节能减排更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低耗、高效和便捷出行方式的转变,永久、优质和节能建筑的普及,有助于广大民众具体易懂地感受低碳社会的生活方式,从而诱导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能减排进程。此外,农村和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在浙江省当前所处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优质、平衡的自然环境和科学、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区域本地条件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融合的理念体现,有助于深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序、健康地发展。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物理空间的稳定、精明增长对浙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率先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
——适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转变城市增长模式。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物理空间的稳定、精明增长对于浙江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率先发展和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浙江省2007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7.2%,其中中等规模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口占全部城镇人口比重的56%以上,同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这对于民间资本充裕的浙江来说,适时、因地制宜地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轻轨)无疑是一个机遇。
——着力提升社会认同感,逐步完善多元联动机制。针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目标,在浙江省域内以城市、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社区等不同尺度地域单位,以国际、国家和省级不同层别,展开“低碳社会”试点工作。通过具体的试点模型,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关注,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认同感。同时逐步完善产、学、官、民的联动机制,政府提供政策导向和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能源、环境等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和国际间合作,引导公众主动参与,从而时省域中心城市不断向外拓展和外围城镇快速发展,城镇群成为浙江省城市化主要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公路和汽车交通为特征的城市增长模式,使得人多地少的浙江承受着沉重压力。经验表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引导市民出行方式转变、集约利用土地、降低能源消耗和重塑城市形态方面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改变当前偏重公路及城市道路投资、交通联系方式呈现单一化趋势。尽管国家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有一定准入条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形成群策群力、良性互动的态势。
——大力推进基础调查工作,努力深化发展目标。全面、详实的数据和资料是科学、客观制订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必要基础。基础数据的完备有助于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展开区域内外的纵横向客观比照,也有助于发展目标的适度量化和细化,从而确保各类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发展低碳社会对于各国各地区,都是新的课题,有必要在相关领域展开全面、长期的跟踪调查,尤其对于量大面广的市民生活方面。日本目前逐步完善以家庭和小区为单位收集家庭太阳能发电使用量和余量的数据调查系统,为未来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实施绩效评估提供必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