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四个结合” 实现科学援建
2010-08-03鲍卫翔王启龙
文/鲍卫翔王启龙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如何实现灾区又好又快的科学援建,是每一个援建干部值得深思的课题,也是每一个援建干部当前的最大政治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广大援建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规律、最终目标是实现灾区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援建者应在家园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中坚持“功能恢复、民生优先,设施重建、基础优先,布局调整、安全优先,人口转移、集聚优先,产业发展、生态优先”的思路,致力于解决灾区群众“生存与发展”两大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注重“四个结合”,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确保中央提出“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顺利完成。
民生民情与可持续相结合
科学援建是高效、优质、快速、务实的援建,它要求在援建过程中时时刻刻关注民生与民情,急灾民之所急,想灾民之所想,多做得民心合民意的实事、好事。它的和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当地发展潜力和持续力,为当地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008年底,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在深入现场调研并与青溪片区乡镇充分对接的基础上,联合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温州市城市建设规划研究院、温州市农科院和温州市招商中心先后编制完成了《青溪片区2009-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温州市三年援建项目规划》、《片区村庄整治规划》、《阴平生态休闲示范村建设规划》和片区招商引资项目库。协同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完成了青溪镇新城区及古城修建规划。按照规划,为青溪镇确定了“一城、两水、三片、四心”的灾后集镇建设布局思路:“一城”即结合灾后重建恢复青溪古城;“两水”依托绕城而过的青竹江和渭南河两条水系,打造集镇滨河生态景观;“三片”即在新集镇区规划东、北、中三个相对集中的居住片区;“四心”即逐步形成东片的行政中心、中片的商业中心和教育中心以及北片的旅游度假中心。
可以预见,通过实施该规划为今后青溪的科学发展,并最终实现“两年基本恢复、五年振兴发展、十年全面小康”的具体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规划基础。
设施完善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实践证明,实现灾区的科学援建不但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做保障,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强有力的支撑,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5·12”大地震后,援建者在大力建设灾区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应帮助当地实现智力和技术的提升,给他们带来理念和思路的碰撞、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精神和面貌的改善,为灾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援建队伍”。
温州援建者在全力做好学校、卫生院、公路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为灾区确定教育、科技、农业、卫生、旅游等方面智力和技术援助计划,深入实施技术引进、人才培训、专家咨询、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智力援助,通过开展教育援助培训、创业富民洽谈、医疗卫生服务、科技创新活动、农业产业调研、农技培训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灾区培养一支品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人才队伍,为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科学援建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它不是对灾区进行简简单单“援助式”的建设,而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提高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归纳起来说,就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援建者来自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利用当地的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优势,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其产业竞争力,真正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资源强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地震灾区大多位于四川北部山区,它们的特点是多山地、少耕地,生态环境良好,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等。温州援建者要将产业帮扶工作与发展当地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农家乐、庭院经济、旅游经济、培育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扶持畜牧、稻田养鱼、食用菌、核桃、油橄榄等农林果产业发展,做好“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文章。
在产业援建模式上,重点扶持大型养(种)殖户,采取大户带小户模式及专业合作社模式,并引导从粗放式经营到深度加工过渡形成自有品牌及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变单纯资金技术输入为资金技术输入与经济发展理念更新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灾区发展基础,增强自身发展功能。
首先是加强规划引导。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川北观光游特色,突出培育适度规模产业,重点发展高山生态绿色农业。其次是培育特色。重点培育特色产业、特色农业,以点带面,示范推动。温州指挥部建立了桥楼乡200万袋袋料食用菌种植(产业援建培训)基地,已培训、发展57家种植户;组建了三锅乡的50亩袋料香菇栽培示范园区,已吸纳入园规模栽培户12户,栽培规模达120万袋;在青溪镇阴平村特色农业园引种了温州的金玉米1号和瓯绣808番茄,其中金玉米1号亩产达到750公斤,增加农户年收益2400元。同时,还促进了阴平生态示范村的休闲度假旅游。在青溪镇金桥村成立了专业核桃种植经营合作社。通过上述举措,不但有力地引导经济发达地区各界社会力量参与灾区产业援建与合作,也使灾区人民群众腰包逐渐鼓起来,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趋势明显。据统计,2008年3月份,青溪镇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为3025万元,人均仅2160.7元;2010年3月份存款总额9988万元,人均存款7134.3元,在两年时间里增长了330%。
环境优化与和谐发展相结合
科学援建目的和出发点就是帮助灾区的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乐业。离开了这个目的和出发点,援建工作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温州援建者在帮助灾区完善各种各样基础设施同时,应该实现灾区生产与生活环境和谐发展,不断优化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信心指数,修补他们的心灵创伤,使他们有一个“舒适、美丽、环保、和谐”环境,让灾区人民群众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因此,援建者要把农房重建、安居房建设作为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实施。
温州市援建指挥部非常重视当地农房重建示范点的建设,严格按照“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特色”的原则,引进温州“千百工程”成功经验,推出了新农村建设“118”工程,做到新农村建设与农房重建、城乡环境整治、片区产业发展三结合,建设模式推行“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配套、统一风貌,并充分发动群众,互帮互助,营造浓厚的重建氛围。目前,青溪片区三乡镇农房维修加固工作累计已完成3341户,重建农房5599户。堰坪村示范点被评为“青川县农房灾后重建安居示范点”、青川县首批“十百工程”达标村庄和市级卫生村;阴平乡村旅游示范村改造初见成效,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和“十百工程”达标村庄。
科学援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不仅是物质家园的重建,更重要的是精神家园的重建,要求广大援建干部在援建过程中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特色,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管理,符合灾情、符合民意、符合实际,并研究建立援建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灾区重新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只有这样才能让灾区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灾区经济的长效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