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可持续发展下的林芝人口研究

2010-07-31姚晓涛贾金荣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8期
关键词:林芝地区林芝西藏

姚晓涛 贾金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地处西藏东南的林芝地区,是全国自然资源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脆弱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使得林芝人口问题在整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 林芝人口:总量与素质的双重压力

林芝农牧区人口面临的增长速度快、素质较低的局面,使得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不相协调,严重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延缓了林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牧区建设的进程。特别是青藏铁路正式运行以来,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既促进了西藏的区域经济,同时也给西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压力。林芝地区人口历年人口数量(见图1)。

图1 林芝2001-2007年度常住人口总数

受特殊的地域及文化因素影响,西藏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截止1999年底,西藏农区基本完成了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牧区基本完成了普及小学三年义务教育,教育的时间短暂,使西藏人口整体素质不高[1]。当然,经过不断努力,林芝地区在校学生数也正呈现出一定的逐年上升态势(见图2)。

图2 林芝2001-2007年在校学生数

2 林芝经济:低水平与结构失衡

近几年林芝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见图3),地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 12.946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7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呈快速增长态势(见图4)。但与全国相比,林芝经济总量的绝对额偏小,在全国仍处于较低的层次,自身的经济实力也十分有限。以2007年为例,2007年林芝的国内生产总值(GDP)33.71亿元,只占全国总量249529.9亿元的0.135‰,不仅经济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经济结构扭曲失衡状态也非常严重。

3 林芝可持续发展:人口带来的问题或制约

图3 林芝与全国2001-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情况

图4 林芝2001-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林芝可持续发展面临来自自然、经济、社会等的多重问题或制约。

3.1 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林芝拥有1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从2001年以来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呈减少态势(见图5)。全地区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与山地河谷地貌,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只有18585.13公顷左右,仅占地区土地面积的0.16%,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仅1.56亩,略高于全国人均1.4亩的水平,而且林芝地区地理环境特殊,气候条件恶劣且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可见,林芝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高。

图5 林芝2001-200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情况

3.2 快增长与低素质的人口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压力

人口经济学家认为,人口增长1%,就需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或4%,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2]。

近年来,林芝农村人口和优生优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人口的稳定、健康发展,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林芝农村人口方面的问题具有历史因素,起步也较晚,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人口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首先,林芝农村生育水平高意味着区域人口还会有较长的增长期,当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时,人口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则日益凸显。其次,农村人口素质较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下的林芝而言,人口快速增长,会从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人口素质的提高。

3.3 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

林芝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其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关。西藏脱胎于“政教合一”的奴隶制社会,生产经营粗放,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林芝的农业从整体上还处于极为落后的手工劳动阶段,在某些偏远的农牧区,特别在察隅、墨脱等县,二牛抬杠、刀耕火种等原始耕种方法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虽然近几年林芝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但是,由于林芝的经济总量小,绝对额增加少,经济基础极其脆弱,加激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威胁。

林芝不仅有极为特殊的、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而且藏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民族意识普遍“重农牧、轻商贸”,对土地和牲畜有强烈的依恋感,具有浓郁的存储粮食和牲畜的传统“实物财富观”,致使传统农牧业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状态;而在西藏广泛存在且影响深远的宗教文化,渗透到藏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林芝农牧业发展要形成规模经营还需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

4 实现林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

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治理人口问题的代价是昂贵的,不但有经济上的代价,也有社会、文化和政治的代价。因此,对待人口问题必须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林芝地区人口的较快增长,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不容忽视,要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共进。

4.1 积极控制人口规模。坚持农村人口和优生优育工作,制订一个合理增长、提高质量、优化年龄结构的综合人口方案,合理有序地发展人口,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优生优育三大事业,共同对改造社会生产力,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产生影响,着力满足农村育龄群众对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促进农村人口科学、健康发展。

4.2 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针对林芝农村社会发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资源不足,接受教育的观念落后等客观现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仍然是全地区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进城务工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掌握农业技术和懂得现代农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和农牧民脱贫致富。

4.3 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人口居住分散、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林芝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既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不利于农村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发展林芝农业经济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农村城镇化必然导致城镇人口的数量的增加,扩大城镇的规模,增加农产品需求的数量,有利于农业生产能力的持续上升。其次,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逐步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减少农业内部的人口压力。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规模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再次,农村城镇化可以为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莫定坚实的基础。

4.4 强化社会服务,提高生存质量。通过宏观政策诱导促进社会资源向贫困乡村社会服务项目流动,将社会援助的重点放在改善贫困人口基本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公共医疗卫生和优扶安置制度,建立区域性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救济范畴。

4.5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方向,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与经济、技术、教育、劳动力市场等政策目标相衔接,引导乡镇企业向重点小城镇合理集聚,重点扶持西藏特色产业的发展。

[1]苏迅帆,张永青.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仁[J].陕西农业科学,2005(1):52

[2]杨魁孚,陈剑.《中国人口问题论稿》,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6

猜你喜欢

林芝地区林芝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林芝桃花香
西藏林芝地区零度层亮带识别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林芝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molops (Amphibia: Ranidae) from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西藏的江南
——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