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次分析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2010-07-28刘淑春

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权重教研教学质量

刘淑春 张 征

(1.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

通过多年的教学及管理实践积累我们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的教学工作定位、教师队伍素质、教学投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材选用、学风建设及生源质量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并确定其影响权重,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层次分析法(AHP),就是将这类定性信息用定量方式进行描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基本步骤[1][3]

(一)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常常会面对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复杂因素和难以用确切的定量方式进行描述的相互关系。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的问题。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就是有效处理这类问题的一种实用方法。它的本质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把复杂的问题按照其主次或支配关系分组而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使之条理化,然后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的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中所有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最后通过排序结果的分析来解决所考虑的问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例如,在分析教学质量影响控制因素时,由于涉及因素众多,很难用定量的方式确定总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大量的影响因素先作比较、判断、评价,最后再作出决策。这样,在比较、判断过程中人的主观选择(当然要根据客观实际)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就给用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带来本质上的难度。

(二)基本步骤[2]

层次分析法的4个基本步骤:

①在确定决策的目标后,对影响目标决策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多层次结构;

②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关于上一层次的同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③通过计算,检验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必要时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修改,以达到可以接受的一致性;

④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计算与成对比较矩阵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每个因素对上一层次该因素的权重;计算各因素对于系统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并决策。

二、教学质量影响控制因素指标体系建立及影响权重计算

(一)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资料检索与资料收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质量影响控制因素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分为3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又称为总影响层(A);第二层为影响因素层(B),由9个影响因素(B1~B9)组成,包括教学工作定位、教师队伍等9个影响因素;第三层为影响指标层(C),由31个分类影响指标(C1~C31)组成,包括教学工作定位的准确程度、各级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等31个影响指标,见表1。

表1 教学质量影响控制因素指标体系

(二)分析、计算

1.调查方法

指标体系确定以后,我们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次调查的方法,在学生、教师、管理人员3个层次中分别进行抽样调查。

第二层的9个综合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被调查人员可以给出权重(权重之和为1)或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第三层的31个分类影响指标分别隶属于第二层不同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指标权重之和为1,被调查人员可根据各分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给出具体的权重值。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影响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由于各影响因素之下的影响指标数各不相同,而每一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均为1.0,指标数少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相对可能会大一些。为了保证所赋权重值能够真实地反映指标的重要性,本文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平衡因子这一概念,用以平衡各影响指标的权重,从而解决由于各影响因素中所含的影响指标数不同而导致的权重失真的问题。平衡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例如,教师队伍影响因素共含有5个影响指标,包含指标数最少的影响因素为教材选用和生源质量,均含有2个影响指标,则教师队伍的平衡因子为2.5,教材选用和生源质量的平衡因子皆为1.0。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指标的影响权重。

3.计算步骤

第一步,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确定第二层,即影响因素层各指标的权重(权重之和为1);

第二步,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分别确定第二层下各影响因素(第三层)的影响指标权重值,每一影响因素的权重之和均为1;

第三步,影响因素权重与影响指标权重之积乘以平衡因子得到平衡权重;

第四步,对平衡权重作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的合成权重,即各影响指标的影响权重。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管理人员、教师、学生3套问卷所得到的权重值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在第二层的9个影响因素中3套问卷排在第一位的均为教师队伍,其次为教学工作定位、教学投入、学风建设、实践环节等。

在第三层的31个影响指标中,权重超过4%的指标,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列,管理人员的统计结果依次为:师德及敬业精神、学习态度、助教导师制、教学工作定位的准确程度、梯队情况、教学目标、学历结构、基本教学经费满足情况。教师的统计结果为:师德及敬业精神、教学课时满足情况、学习态度、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基本教学经费满足情况、教学定位的准确程度、学历结构。学生的统计结果为:师德及敬业精神、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习态度、基本教学经费满足情况、实验条件。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管理人员、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将师德及敬业精神排在了首要位置,其次是学习态度、教学工作定位及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等。

表2 合成权重计算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确立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中心工作的地位。学校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确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认识。学校各级领导及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生存、质量取胜、质量发展的观念,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经费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障,为确保高质量的教学,一方面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另一方面则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保证教学经费的增长,尤其是要大幅度地增加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需要的状况。要多方筹集资金,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要进一步投入经费,加强教学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通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调整实验室布局结构,充实和更新实验设备,创建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要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不断改善基地的实践教学条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①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各级领导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的职业教育,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做好教学的每个环节。

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要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强化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具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与教法等知识。

③注重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应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改中的新问题,积极撰写教研论文,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④要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实行中年教师指导制。要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并要求指导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三)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加强教风建设

①认真执行《教师工作手册》,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②认真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并切实与教师考核和聘任挂钩。

③实行教考分离。试卷实行流水批阅,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使考试成为检测、反馈、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自由、积极、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探究自己的课堂模式,力争打造出自己学校的品牌。

⑤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教师职务聘任的关键条件。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权制度。对于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经调查后上报主管校长批准,可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并及时更换教师。

(四)重视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①坚持教研活动制度。各教研组应制定出具体的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保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的时间。各组的教研活动计划、实施情况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②坚持听课制度。要求教师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授课质量提高。

③每年召开一次教学总结会。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推动教学质量提高。

④加强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搭建教研平台。有专家认为: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研究型教研组应该研究问题,而不是完成任务。应该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出来,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用实践去验证。

(五)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脊梁骨,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也是学校提高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因此,党委要加强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处等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强化学风建设。

①狠抓到课率,学生干部轮流考勤;辅导员或班主任每周到班上点到一次;辅导员或班主任每周与所有任课老师联系,了解上课情况,并做好记录,同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学生的考勤情况,把考勤情况与平时成绩结合起来;每周定期公布学生出勤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处理。

②强化专业素质,班主任负责指导所在班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弄清专业背景,了解专业前沿,知晓本专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多举办一些专业学术讲座;动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研创新项目的申报,营造科研创新氛围。

③加强考风建设,加强对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处理力度。

④大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参与优良学风班集体和优良学风寝室创建;做好各班学习成绩分析比较工作,树立学风、学习成绩先进典型班级,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学习竞赛氛围;采取给学生家长寄成绩通知单等措施,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表现,由家长配合学院共同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教育。

⑤学生部门及教务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

实践证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控制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加强各级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办学质量。若能系统地坚持下去,还能动态观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实行科学调控。

[1]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侯宝丕,王战军.非线性评估的理论探索与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3]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权重教研教学质量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权重常思“浮名轻”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