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重头戏 提升引导力—《江西日报》转变发展方式报道的思路与实践

2010-07-27王晖

中国记者 2010年6期
关键词:共青城鄱阳湖经济区

□王晖

(作者是江西日报社总编辑)

做好转变发展方式的报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界的头等大事。《江西日报》紧密结合江西实际,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报道为统领,做好相关报道,并将其作为党报创新报道思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从而赢得读者的生动实践。

突出重点,精心策划,打好主动仗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报道从何着手?如果只是按照上级的精神做些泛泛报道效果肯定不佳。要使报道出新出彩,真正打动人心,就必须突出重点,将其做足做深做透,做出声势与影响。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引领江西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大引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占江西约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的经济总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之路,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低碳与生态经济的国家级试验区,建设成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为此,《江西日报》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报道的重中之重,贯穿整个宣传报道的始终。

□ 4月9日,一对白鹭在林中玩耍。近日,万余只白鹭陆续抵达江西南昌象山林场,在丛林中栖息玩耍,繁衍后代,成为鄱阳湖湿地的一道美丽景观。 (新华社/发)

为了做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报道,有效引导舆论,使转变发展方式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江西日报》精心策划,集中报道,形成强大声势。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江西日报》以A1版整版的篇幅刊发了相关消息、社论及示意图,并在A2-A3版连版刊登特别策划:“一湖清水”起宏图。随后又推出了44个版用铜版纸印制封面的精美特刊,分八大板块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让读者享受到丰盛的“新闻大餐”。

把握时机,围绕一些关键节点做好报道,是《江西日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导的转变发展方式报道深入人心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举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动员大会、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闻发布会、江西省委省政府还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座谈会。这些重大活动举办之时,人们的关注度则最高。《江西日报》抓住时机,先后推出了《“一湖清水”引领绿色崛起》《舞好鄱湖“龙头”带活一江春水》等一批报道,生动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怎样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热点问题。今年2月,《江西日报》连续刊发3篇署名“江仲平”的文章,从转变发展方式的高度,阐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中宣部《新闻阅评》评价指出“以3篇江仲平文章为代表的一系列相关报道,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意义,为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战略决策上来、为推动江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典型引路,增强报道的有效性和说服力,提高舆论引导力

运用典型鼓舞群众,引导舆论,推动工作,是我们经常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新闻实践来看,在选择新闻事实上,应选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而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中,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这种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由于深刻反映了时代精神,其影响力也十分强烈、持久。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报道中,《江西日报》注重选择那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加以报道,以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有效性。

江西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共青人从养鸭子、加工板鸭到制作羽绒服,让这里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羽绒服装名城。但是单一粗放的经济结构,使这里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陷入低谷。从2002年共青城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并将其称为“二次创业期”。他们不走同业竞争的“套路”,不走低质增长的“老路”,不走牺牲环境的“弯路”。树立现代化、国际化、低碳化的城市发展理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产业布局和城市定位上,共青城探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来到这里,感叹共青城“换了人间”!根据省领导的指示,《江西日报》对共青城这个转变发展方式的典型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从3月17日起,《江西日报》先后刊发了《共青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排头兵》等3篇系列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共青城的宣传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使人们感受到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转变发展方式的典型。

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将报道从事件层面延展到解释层面

解析、分析、阐释,总体上就是深度报道能力的集中体现。谁解释与挖掘得更好,谁就等于对新闻事件的真正内涵与价值更有解释权,对舆论与人心就更有影响力。

《江西日报》通过多角度、立体式的深入解读,让读者了解、把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使其成为群众的意愿、社会的共识。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江西省出台《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作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这些产业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以及当代新产业发展趋势,既贴近了江西现有的产业基础,又把握了未来科技前沿与发展趋势。为深入报道好关系江西未来发展的十大产业,《江西日报》在A1版开设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做强做大新兴产业”深度报道栏目,将这些产业的发展放在全国甚至全球的背景下进行解读,既报道相关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态势,又采访有关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既分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美好前景,又注重分析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每篇报道都配发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的业内观点。这些报道从转变发展方式的高度对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精辟解释,既有深度又有高度,富有思想含量,使人读后心悦诚服。

以活动为载体,增强贴近性,延伸影响力,使转变发展方式报道叫好又叫座

把办报与办活动结合起来,是提升报道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延伸报纸品牌的一种有效方式。《江西日报》把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相关活动,作为提升转变发展方式报道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环节,努力实现新闻报道与活动开展的互补,增强报道的宽度和广度,以活动的开展延伸转变发展方式报道的影响力。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日报》3月启动了大型策划“2010《江西日报》新闻行动暨鄱阳湖大型考察活动”, 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江西省科技厅、旅游局、水利厅、文化厅、测绘局等5个厅局与《江西日报》携手开展“2010新闻鄱考”,共同为江西人民打开一扇认识鄱阳湖、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窗口。

“2010新闻鄱考”系列活动的开场好戏—“鄱阳湖生态旅游大探寻”,由21人组成探寻队,从南昌出发,途经鄱阳湖沿岸8个县区,先后探访了50多个乡镇的近百个景区(点),行程2000多公里,挖掘了一批鲜为人知的旅游资源,整理推荐出8条旅游特色线路。每天连续不断讲故事式的报道,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大大提升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的知名度。随后,“2010新闻鄱考”又推出第2项行动“科技创新鄱湖行”,记者和科技人员深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9个县市,通过采访报道充分展示科技如何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支撑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和科技创新结出丰硕成果等。“2010《江西日报》新闻行动暨鄱阳湖大型考察活动”目前仍在进行中,还将不断推出新的活动。报道与活动相结合,创新了新闻传播方式,通过生动、理性的实地考察,报网互动,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立体展现,带领读者一起去认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思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报道取得了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共青城鄱阳湖经济区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一个不等式在一类条件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聚焦重点工作 抓好监督的再监督
——驻省审计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罗伟华对省厅赴共青城市审计组和共青城市人口普查工作进行督导调研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共青城 红土地上的创造
鄱阳湖好风光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