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与产业发展现状

2010-07-26马俊莹

黑龙江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蓝莓

马俊莹,张 悦

(1.大兴安岭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处,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2.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开发林下资源,培育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一定示范作用与导向作用的替代产业,已是燃眉之急。在替代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野生浆果开发将成为主导产业之一。大兴安岭野生蓝莓风味独特,食用安全,营养丰富,纯天然、无污染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被誉为“浆果之王”。发展蓝莓产业不但有利于天然林保护,而且有利于林区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1 大兴安岭野生蓝莓资源

1.1 野生蓝莓种群及分布特征

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分布只有一种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和一变种白果笃斯越桔(Vac ciniumuliginosumL.var.albiumJ.Y.Ma etY.Zhang),主要分布在山谷针叶林湿地及沟谷沼泽、灌丛湿地或具有丰富苔藓层的水湿草甸。伴生植物有丛桦、越桔、绣线菊、苔草等。野生蓝莓在大兴安岭整个区域内都有分布,但以西林吉、图强、阿木尔、呼中、塔河、新林林业局分布较为集中,东南部各局亦有分布但数量较少。

1.2 野生资源储量

资源储量调查是一项较为繁重和复杂的工作,由于调查季节、年份和调查方法的不同其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据2006年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林下主要经济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总储量(鲜重)估计量为19933.3t,年经济量为12956.65t,年允收量为12308.82t。

表1 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资源储量/tTable 1 The reserves ofblueberryin Greater Khingan

2 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与地理环境的关联性

大兴安岭地区的野生蓝莓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纯天然、无污染、有效成份含量高等特点,这与大兴安岭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因素密不可分。

2.1 大兴安岭蓝莓与地理环境的关联性

大兴安岭地区平缓的地貌特征和独特的以酸性棕色针叶林土为主的土壤类型更有利于蓝莓种群的分布和植株的生长;较大的季节、昼夜温差使蓝莓在生长过程中能聚集更多的有效成份,特别是花色苷的含量较高,使得蓝莓品质较好。

2.2 大兴安岭的地理环境

2.2.1 地貌地征

大兴安岭山脉纵贯本区西部,地势呈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区内最高峰是大兴安岭岭脊与伊勒呼里山交汇的大白山,海拔高度为1528m。主要支脉伊勒呼里山岭横贯本区中部,由西向东延伸,与小兴安岭相接,海拔高度800m左右,是黑龙江与嫩江水系的分水岭。岭北以低山丘陵为主,东南部多丘陵河谷,坡缓、谷宽。平缓的地貌特征使野生蓝莓群落得以较大面积的分布,有利与人工管理和采收。

2.2.2 气候环境

该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且大量积雪,夏季短暂温暖而多雨,春季温度骤升、秋季温度骤降,一年四季和昼夜温差较大。该区年平均气温为-2~5℃。极端最低气温可达-53℃,极端最高气温为36.0℃。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35.8℃;年平均光照时间2400~2700h,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早霜多见于9月上旬,晚霜多见于5月下旬,年活动积温(≥10℃)108.5d。雨热同季的特点使这里的野生蓝莓能在短期内迅速成熟。但从资源管理来看,这给蓝莓采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3 土壤植被

大兴安岭地区土壤可划分为5个类型。以棕色针叶林土为主,其次是暗棕壤,并有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棕色针叶林土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土壤,其pH在4.5~6.5之间,酸性的土壤适于蓝霉的生长,因而野生蓝莓在大兴安岭全区都有分布。大兴安岭地区为我国的寒温带针叶林区,其代表性植物是依冻土带的存在而分布,野生蓝莓也是其地带性植物之一,随着冻土带的融化和北移,其分布区也在向北偏移,并集中分布于永久冻土带的北部地区。大兴安岭东南部地区蓝莓分布和储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与林木的过度采伐和经营活动的增多致使野生蓝莓的生存环境的旱化及共生植物苔鲜(为蓝莓提供共生菌)减少有关,而在北部地区受1987年5.6大火的影响,局部地区草甸化和沼泽化使野生蓝莓分布有所增加,从而增加了野生蓝莓的自然生物量。

3 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发展及现状

大兴安岭蓝莓的开发较晚,仅有2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才有意识地进行加工和经营,现有蓝莓经营企业32家,加工企业24家,从原始的出售蓝莓原果及果汁,到现在已经开发出蓝莓果酒、果干、果酱、果脯、饮料、罐头及花青素提取物,花青素泡腾片、软胶囊等9大类121种产品。从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到现在的多部门协凋管理,并有协会的保障。其产品不仅畅销大连、上海、沈阳、长沙、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还远销美国、捷克、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据2007年统计大兴安岭地区销售量为6500t,产值8300万元。

表2 大兴安岭地区2005~2007年蓝莓采集量统计表/tTable 2 The plunkingamount ofblueberry in Greater Khingan from2005 to2007

4 存在问题

4.1 科技研究不够,资源监测不足

自2000年以来,地区科委在野生浆果的人工抚育、产品加工方面进行了科技立项和研究,但由于经费有限,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使科技工作还远远达不到产业开发的要求。

4.2 组织管理混乱,资源破坏严重

2000年以后随着蓝莓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及其产业的发展,蓝莓资源也越来越受到严重威胁。蓝莓野生资源分布面积逐年萎缩,单位面积蓝莓株数不断减少,单位产量逐年降低,特别是伊勒呼里山以南的加格达奇林业局和松岭林业局事业区内的大多数野生蓝莓甸子都已经退化为旱生草甸,几近绝产。

4.3 缺乏龙头企业,资源利用不好

目前大兴安岭蓝莓经营企业已发展到32家,但规模化的企业很少,且多数为有机食品加工,年生产和销售量有限,很难发挥龙头作用,其中有近60%~70%的野生蓝莓是以原果的形式出口国外市场,没有形成终端产品,未实现其应有的商业价值。

5 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蓝莓花青素的保健功能越来越深的挖掘,蓝莓及其系列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把蓝莓视为保健与功能食品;在我国,蓝莓也逐步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售价昂贵,产品供不应求,蓝莓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兴安岭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以低成本、优质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全球看,目前约有30多个国家栽培蓝莓,总面积约1.2×105km2,产量仅能满足需求量的40%~50%。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普通百姓之家将是蓝莓及其产品销售的巨大市场。同时随着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的成功举办,使世界人民对大兴安岭的蓝莓资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会使大兴安岭的蓝莓产业得以迅猛的发展。

为加强野生蓝莓资源的保护利用,实现野生蓝莓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利用大兴安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建立大兴安岭蓝莓良种繁育植基地。进行蓝莓种植、蓝莓初、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最终使蓝莓产业在大兴安岭地区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注重市场经济引导效能,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成家的产业组织形式,使蓝莓产业做大作强,成为大兴安岭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1]黄国辉.我国蓝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园艺,2008(3):120~12.

[2]王辉.我国蓝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2):250~253.

[3]李亚东.越橘栽培与加工利用 [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苑兆和.世界蓝莓生产历史与发展趋势[J].落叶果树,2003(1):49~52.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蓝莓
蓝莓建园技术
大兴安岭地区草丛沼泽土壤呼吸速率特征研究
逆行 用生命守护生命——记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驰援孝感的勇士
蓝莓姑娘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初探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本期新闻图片
——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