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蔗荷马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2010-07-26杨世常陈寿宏夏银果范新亮张云生陈绍品

中国糖料 2010年2期
关键词:蔗区蓟马甘蔗

杨世常,陈寿宏,夏银果 ,范新亮,张云生,陈绍品 ,李 翱

(1.云南省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陇川678707;2.德宏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景罕糖厂,陇川678707;3.陇川县植保植检站,陇川678700)

甘蔗蓟马(Fulmekiola serratus)属缨翅目,蓟马科,是云南德宏蔗区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于全州蔗区。由于该虫具有发生早、数量多、个体小、发生速度快、危害时间长,世代重叠、易传播扩散,危害部位隐蔽等特点,往往不易被人们所发现和重视,加之近几年来各县(市)甘蔗生产发展很快,连片面积大,连作突出,管理粗放,为甘蔗蓟马的越冬繁殖及发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导致甘蔗蓟马危害逐年加重,各单元蔗区蓟马危害逐年呈上升趋势,陇川县蔗区的危害尤为严重。自2002年以来仅陇川景罕蔗区,甘蔗蓟马已连续8年大面积连片发生,每年受害面积达7000hm2左右,占该蔗区植蔗总面积的70%以上。蓟马主要危害甘蔗心叶和蔗叶尾部,被害叶片未展开时呈水渍状黄点,展开后呈黄色或淡黄色小斑块,危害严重地块,蔗叶卷缩萎黄,缠绕打结不能分开,影响光合作用,严重的形成“笋子包”,甚至梢头腐烂,侧芽增生,形成“扫把尾”,影响甘蔗产量和糖分的提高,加大了农民的种蔗成本,使蔗农、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给蔗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新的威胁,已成为继品种因素之后,制约高产、高糖、高效和产业巩固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

蔗糖业是云南德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州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丢不得也跨不起的产业。为有效遏制和减轻甘蔗蓟马所造成的危害,2007年,德宏英茂公司与我所达成了甘蔗蓟马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协议,采用“公司+科研+农户”的模式,在受蓟马危害最严重的景罕糖厂蔗区开展甘蔗蓟马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通过在景罕糖厂蔗区布点,进一步摸清甘蔗蓟马的田间发生危害规律,找出最佳用药时期,并筛选出经济、环保、高效的农药及用量,通过预测预报,技术培训,办中心样板,田间指导,采用农业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示范推广,从而带动英茂蔗区乃至全州蔗区甘蔗蓟马及其它叶面害虫的防治。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摸清了甘蔗蓟马的田间发生危害规律,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甘蔗蓟马大面积发生危害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为蔗农和企业挽回了一定的甘蔗产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对全州甘蔗减损增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采取的主要措施及经验

1.1 开展甘蔗蓟马田间发生危害规律的调查研究,建立健全虫情预测预报体系

为摸清甘蔗蓟马在大田环境下的发生危害规律,2007年在景罕糖厂历年甘蔗蓟马危害严重区域内建立了4个甘蔗蓟马定点调查点,在蓟马发生高峰期的5~10月隔5d调查1次,发生消退期的11月至4月采用隔10d调查1次的方法进行了定点调查。为进一步摸索甘蔗蓟马的田间危害情况,2008年我所又分别在历年甘蔗蓟马危害较重的景罕红光社和广等的干相三地,分别在同一地块上采用常规管理与不施药管理(包括底肥、追肥及叶面害虫的防治用药)进行摸索研究,从3月20日开始调查至9月30日结束,每隔10d调查1次,在各调查点随机调查5株甘蔗,求出平均单株蓟马的虫头数。

1.1.1 甘蔗蓟马的田间消长规律 甘蔗一生都受蓟马的危害,4月下旬以前危害较轻,主要分布在新植和宿根蔗苗及未收砍的原料蔗心叶上,单株蓟马虫头数在10头左右,进入5月上旬以后蓟马虫头数迅速增加,至6月中旬形成第一个小高峰,平均单株蓟马虫头数上升到60头左右。此时如进行1次化学防治,虫头数迅速下降。但到7月上旬后蓟马虫头数又迅速回升,至7月中下旬再次形成第二个危害高峰,平均单株蓟马虫头数上升到100头左右,进入8月份以后虫口数迅速下降,9月上旬后降至最低,平均单株蓟马虫头数保持在20头左右(见图1)。

1.1.2 甘蔗蓟马的发生危害规律 甘蔗一生都受蓟马的危害,但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9月上旬,对甘蔗的危害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8月中旬,但以6月中旬~8月上旬危害最重,10月至次年2月随着气温的下降,甘蔗蓟马进入越冬期,蓟马的发生量较少,对甘蔗基本不造成危害(见图 1)。

1.2 进行甘蔗蓟马发生与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

1.2.1 危害甘蔗蓟马种类的确定 危害甘蔗的蓟马种类较多,根据云南省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张宏瑞博士等2007年对云南主要甘蔗种植区陇川、盈江等17个县市的甘蔗蓟马种类调查研究结果,结合我所多年的调查表明,危害云南甘蔗的蓟马主要有9种,在我州蔗区造成危害的有蔗腹齿蓟马(又称甘蔗蓟马)(Fulmekiola serratus),黄蓟马(Thrips flavus),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和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4种。其中,蔗腹齿蓟马(又称甘蔗蓟马)为我州甘蔗蓟马类的绝对优势种,占危害甘蔗蓟马数量的97%以上。

1.2.2 甘蔗蓟马在不同海拔及水分条件下的分布 为摸清不同海拔及水分条件下,甘蔗蓟马发生量的变化情况,2007年6月10日,我所与景罕糖厂农务科相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对景罕至勐约新公路沿线,同品种不同海拔高度的水田和旱地甘蔗的蓟马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田甘蔗在水涝及排灌条件好的地块蓟马的发生量变化不大,但涝害重的地块由于甘蔗生长缓慢,蓟马危害重,症状明显,而排灌条件好的地块甘蔗生长正常,蓟马危害症状不明显;旱坡地随着海拔的升高,甘蔗蓟马的发生量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随着种蔗海拔的不断升高,甘蔗蓟马的发生量逐渐减少的趋势,说明蓟马的发生与气温变化有明显的关系(见图2)。

1.2.3 不同甘蔗品种对甘蔗蓟马发生危害情况的影响 2007年5~8月,在陇川县历年甘蔗蓟马发生危害严重区域,对不同甘蔗品种间蓟马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品种包括粤糖93-159、新台糖10号、新台糖20号3个大宗品种,其中粤糖93-159调查47个点,平均单株蓟马数为42.8头,新台糖10号调查30个点,平均单株蓟马数为42.3头,新台糖20号调查9个点,平均单株蓟马数为46.5头。调查结果说明:一是不同品种间甘蔗蓟马数量不同,但差异较小;新台糖20号最高,粤糖93-159次之,新台糖10号最少。二是不同品种间抗蓟马危害的程度也不同,新台糖10号最强,粤糖93-159次之,新台糖20号最弱。

1.2.4 甘蔗蓟马越冬情况调查 由于我州丰富的自然生态条件,甘蔗蓟马的越冬寄主也较多,据2007年、2008年我所在盈江、陇川蔗区的调查,甘蔗蓟马的越冬场所主要是秋冬甘蔗,及收砍晚的原料蔗上,其次是田边、沟埂边的割手密、芦苇水草等。在蔗田里,不抽穗开花的甘蔗(原料茎)在12月至次年的3月均可调查到蓟马,而抽穗开花的品种上基本调查不到蓟马,但在秋冬笋上能调查到蓟马,说明甘蔗蓟马在越冬期间,并未迁移出蔗田,不抽穗开花的品种蓟马继续在心叶为害,抽穗开花的品种从原料蔗转移到秋冬笋继续为害。此外,我州丰富多样的栽培制度,如秋植蔗、冬植蔗为蓟马提供了天然的越冬场所。这也是甘蔗蓟马危害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

1.2.5 甘蔗蓟马野生寄主调查 为摸清甘蔗蓟马的野生寄主,我所于2007年、2008年在陇川、盈江等地,在甘蔗蓟马盛发期的6~8月,对甘蔗行间、田边、沟埂边等地的杂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甘蔗行间,沟埂边的杂草及割手密、芦苇、水草等有大量的甘蔗蓟马,且调查中发现杂草上有很多是若虫,说明蓟马亦可在杂草上繁殖生存;蔗田打过药后,田边杂草上的蓟马数量明显增多,这也是防治蓟马难度增大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治甘蔗蓟马时除地外,地间、田边、沟埂边的杂草也要一一进行防治。

1.2.6 田间管理对甘蔗蓟马的影响 为探索在田间不同管理条件下,对甘蔗生产的影响,2008年进行了甘蔗蓟马防治与不防治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5月中旬结合大培土施用1次颗粒剂农药,对蓟马虫口量的增加有较好的防控作用,进入6月上旬后不论施药还是不施药,虫口量均迅速增加,此时进行1次化学防治能很好地控制虫口的增长,但有效控制时间仅1个月左右,进入7月上旬后虫口量又迅速回升,此时需再次进行1次化学防治,进入8月下旬以后,由于气候的原因蓟马进入自然消退阶段,此时无需进行防治。从田间管理的调查可以看到,通过化学防治后,一是能迅速降低虫口的增长,二是能推迟蓟马进入危害高峰期的时间,三是可减少集中危害的时间,同时对其它叶面害虫也有很好的兼防作用,四是不进行防治比防治的减产15t/hm2以上。

1.3 进行甘蔗蓟马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

1.3.1 进行甘蔗蓟马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 甘蔗蓟马防治用药,自80年代以来,就一直采用乐果乳油+敌敌畏乳油防治的办法防治至今,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同一农药进行防治,致使甘蔗蓟马逐渐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用药量及喷药次数逐年增大,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据调查,每年喷药防治甘蔗蓟马和蚜虫,景罕蔗区一般2~3次,相邻的陇川农场一般要3~4次。因此,为改变传统的用药品种及习惯,必须不断筛选出新药新配方,才能控制逐年猖獗发生的蓟马。

(1)进行15%金好年等药防治甘蔗蓟马试验:2007年4~7月,我所先后在景罕糖厂胜德、景恩等地进行了由15%金好年乳油+24%快灵水剂、15%金好年乳油+40%丙辛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50%吡·氯乳油、2.5%敌杀死乳油等7个药,5组配方参加的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用40%丙辛乳油2100mL+15%金好年乳油750 mL效果最好,小区试验防效平均可达93%,最佳控制时间为20d,有效控制时间为30d;其次是金好年乳油+快灵水剂,该药最佳控制时间可达30d。试验结果充分说明,使用丙辛乳油+金好年乳油防治甘蔗蓟马,在所有参试农药中防治效果最好,并将逐渐取代乐果+敌敌畏长期防治甘蔗蓟马的历史,而成为当前一段时间内防治甘蔗蓟马的首选配方(详见表1)。

表1 2007年甘蔗蓟马药剂筛选试验防效调查统计

(2)进行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等农药防治甘蔗蓟马试验:由于蓟马发生速度快、危害时间长,数量多、危害部位隐蔽,采用常规药剂,往往需要防2~3次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为进一步筛选出经济环保、安全、省工、省时的药剂进行防治。2008年采用25%阿克泰WG分别在小培土(阿克泰1)及大培土(阿克泰2)结合施肥用药,与常规用药(40%丙辛+15%金好年)及空白为对照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的甘蔗中耕管理期间,结合培土,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600g/hm2混合肥料施于蔗根,对甘蔗蓟马、绵蚜等主要叶面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蓟马发生的初期、盛期、末期3次调查中,与空白对照相比防效分别达到了95.9%、96.4%和99.8%,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达到了100%。并具有较好的增产作用,通过实收计产,施用阿克泰的产量102.260t/hm2,比空白对照产量77.667t/hm2,增产24.593t/hm2、增32%,比常规管理(施用40%丙辛+15%金好年)增26%;而施用40%丙辛+15%金好年仅比对照增产3.494t/hm2,增4.5%(详见表2、表3)。

表2 甘蔗蓟马、绵蚜防效调查统计

1.3.2 进行甘蔗蓟马喷药次数和喷药间隔期的试验 甘蔗蓟马防治的最佳时间、喷药次数、喷药间隔期长短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绕甘蔗科技人员和蔗农的老大难问题,因此2007年8月中下旬在景罕糖厂农务科的大力支持下,我所先后进行了防治甘蔗蓟马最佳喷药间隔期试验,连续喷药防治试验,柔水通效果摸索试验及中后期根外追施3%呋喃丹颗粒剂对甘蔗蓟马的兼防效果试验等。试验结果说明:选用40%丙辛+15%金好年防治甘蔗蓟马的最佳用药间隔期为20~30d。喷药后1个月进行调查,每间隔5d连续喷3次药的防效比喷2次药的防效高52%,比喷1次药的防效高114%。中后期根外追施呋喃丹75kg/hm2,兼防甘蔗蓟马的防效为44.4%,在药剂中添加柔水通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表3 甘蔗蓟马药剂防治试验农艺性状调查统计

1.3.3 进行甘蔗蓟马及其它叶面害虫统防统治的摸索及示范 以田间定点调查为指导,以调查数据为依据,科学决定喷药的时间和次数。2007年在景罕糖厂135hm2综合防治示范区蓟马及其它叶面害虫的防治中,在甘蔗蓟马发生的始盛期(5月28日),高峰期(7月8日)和盛末期(8月5日)分3次,采用统一时间、方法、用药防治,在防治过程中由社干部统一领药、发放。甘科所植保技术员统一方法、统一指导,在规定时间2d内喷完示范区的所有蔗田,要求农户按每0.33hm2组织一个劳力、一个喷雾器,确保了甘蔗蓟马统防的顺利实施。为搞清每次统防统治的效果,我所分别以统喷前2d进行虫口基数定点调查,统喷后第5d进行防效检查,通过全示范区30多个点的调查结果说明:3次统防的防效分别为,第一次93.3%、第二次79.9%、第三次83.4%(见表4),平均85.5%,实现了大面积防治甘蔗蓟马,防效达85%以上的新突破,为甘蔗蓟马的大面积防治积累了经验,通过统防统治,示范区甘蔗青枝绿叶与非示范区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示范防治初见成效。

表4 甘蔗薊马防效调查统计

1.4 根据甘蔗蓟马的发生危害规律及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防治技术

根据甘蔗蓟马发生早、速度快、危害时间长,数量多、世代重叠、易传播扩散,危害部位隐蔽等特点,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防早、防小、防少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几项防治措施:

(1)搞好虫情测报,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使用金好年+丙辛等乳油进行防治,应防早防小,重点抓住5月底和6月底进行防治;使用25%阿克泰WG进行防治,应抓住甘蔗大培土时,与肥料充分混合后施于蔗根基部。此外,当甘蔗平均单株蓟马在20头左右时即可进行防治。(2)采用深耕深松、施足基肥、适时追肥等措施,使甘蔗萌芽分蘖快,拔节早,心叶展开迅速,减少蓟马危害。(3)合理排灌和施肥,在甘蔗苗期及干旱时适时灌溉,伸长期积水时及时排涝,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减轻危害。(4)及时防治甘蔗蓟马和其它叶部害虫,及时剥除枯老脚叶及弱小蔗茎,及时除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甘蔗生长,减轻蓟马危害。(5)及时清理蔗园,彻底清除秋冬笋及枯枝烂叶,消灭越冬虫源,及时清除蔗田间、沟埂边和机耕路上的杂草、割手密、芦苇等,减少害虫滋生场所。(6)药剂防治:①结合每次中耕施肥培土时,选用3%克百威颗粒剂60~75kg/hm2,5%毒·辛30kg/hm2或0.3%锐劲特45kg/hm2等交替使用。②在蓟马发生的初期(5月底)、盛期(7月初)分2次交替进行防治:每公顷选用15%金好年乳油750mL+40%丙辛乳油1800mL、15%金好年乳油750mL+90%杀虫单750g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喷雾时间最好在早上、下午或阴天进行,喷在心叶上效果更好。③在甘蔗大培土时,用25%阿克泰WG600g/hm2,采用3次扩大法,与肥料充分混合后施于蔗根基部,进行蓟马及其它叶面害虫的防治。

1.5 甘蔗蓟马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1.5.1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甘蔗蓟马防治顺利实施的基础 州、县及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甘蔗蓟马的防治工作,为抓紧、抓实、抓好研防工作,确保甘蔗蓟马防治取得实效,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政策,协调全面工作。领导小组由德宏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和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的相关领导和技术骨干组成,负责防治区的土地规划、技术培训、田间指导、检查督促、防治情况监测、试验示范及农用物资的组织供给等,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1.5.2 加大投入,制定优惠的防虫政策,确保甘蔗蓟马防治工作顺利实施 制定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蔗农、防虫工作者及制糖企业的积极性,对甘蔗蓟马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公司以英茂德糖[2008]19号文件形式,明确了2008年度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及相关政策。2007年,景罕糖厂蔗区共进行甘蔗蓟马防治1202hm2,所用农药全部由糖厂补助给农民,折合每公顷补助375元(每年3次防治合计成本),共投入资金45.0675万元;2008年全英茂蔗区共进行甘蔗蓟马防治1.2万hm2,共投入资金450万元;2009年,全蔗区使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蔗蓟马853hm2,共投入资金64万元(每667m2补助50元)。3年累计共进行甘蔗蓟马及其它害虫防治1.4055万hm2,累计共投入防虫资金559.0675万元。

1.5.3 建立甘蔗蓟马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以点带面 根据各单元蔗区甘蔗蓟马及其它害虫的发生为害情况,在甘蔗蓟马危害的重点区域,及时建立甘蔗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通过综防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蔗区甘蔗害虫防治水平的有效提高。2007年景罕糖厂蔗区共建立甘蔗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面积135hm2(见表5),平均防效达85.5%以上,带动和促进景罕加油站-章风五岔路新公路以下、南碗河以上1067 hm2甘蔗进行了甘蔗蓟马的统一防治,与对照区相比,增产3.585t/hm2,共挽回甘蔗产量4198.5t。2008年,全蔗区共建立甘蔗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片区面积1733hm2,带动和促进各单元蔗区10267hm2甘蔗进行了甘蔗蓟马及其它害虫的统一防治,据7月份虫情调查,平均防效达到了75.95%,与对照区相比,增产3.585t/hm2,共挽回甘蔗产量41922t。根据2008年我所试验筛选出安全、省工、经济、环保的蓟马防治新药“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及其配套使用技术,2009年,全蔗区又建立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蔗蓟马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面积853hm2,据6月初进行防效检查,平均防效达到了81.34%,与对照区相比,按增产9.045t/hm2计,共挽回甘蔗产量7718.4t。3年来,共实施甘蔗蓟马示范防治2721hm2,累计带动和促进各单元蔗区1.4055万hm2进行了甘蔗蓟马及其它害虫的统一防治,平均防效达到了80.9%,共挽回甘蔗产量5.3839万t。

1.5.4 及时发放农药、组织蔗农进行统防统治 5~8月是甘蔗叶面害虫的盛发期,为有效遏制各种害虫的发生及危害,各单元厂均按实施方案在绵蚜、蓟马发生的始盛期和高峰期每公顷施用40%丙辛乳油2100mL+15%金好年750mL+柔水通450mL兑水450~675kg,发动蔗农,按照统一培训、药剂、时间、配制、措施、技术“六统一”的方法,进行了统防统治。3年来,累计共带动各单元蔗区1.4055万hm2甘蔗实施了统防统治。通过统防统治,甘蔗蓟马、绵蚜等叶面害虫防治效果显著,尤其是历年甘蔗蓟马危害较重的景罕糖厂蔗区防治效果尤为突出,据调查,大面积平均防效均达到了75%以上,为今后的大面积防治积累了经验。

1.5.5 大力开展以基层农务人员及村民小组为单位的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 为不断提高基层农务人员和广大蔗农的防虫意识和防虫技能,在每年甘蔗中耕管理及防虫的关键时期,由州公司原料部和德宏州甘科所牵头,先后对各生产经营单元全体农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各单元蔗区农务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在涉及示范区和统防区的村社,结合甘蔗生产及中耕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对蔗农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甘蔗中耕管理及防虫技术培训会200多个场次,直接培训15000多人,相继撰写和发放甘蔗害虫防治技术资料8000多份。通过培训,使农民和农务人员基本撑握了防虫知识,加强了防虫意识,提高了防虫技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蔗农种蔗、管蔗的科技含量,甘蔗种管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

表5 甘蔗蓟马防治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统计

2 主要成效

(1)该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导向,采用“公司+科研+农户”的模式进行研究和推广,促进三方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三赢的目的,为我州的科技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2)摸清了甘蔗蓟马的发生危害规律,对甘蔗蓟马在我州蔗区大田环境下的发生时期、发生量、对甘蔗的危害情况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甘蔗蓟马的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3)确定了危害我州甘蔗蓟马种类。根据云南省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张宏瑞博士等对陇川、盈江等县市的甘蔗蓟马种类调查研究结果,结合我所的调查研究表明,危害我州蔗区的蓟马有:蔗腹齿蓟马(又称甘蔗蓟马)、黄蓟马、华简管蓟马和黄胸蓟马4种,其中,蔗腹齿蓟马为我州甘蔗蓟马类的绝对优势种。

(4)进一步摸清了甘蔗蓟马与大田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在甘蔗蓟马的分布、寄主、越冬情况,与甘蔗品种及栽培管理的关系等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5)试验筛选出了防治甘蔗蓟马及其它叶面害虫的新药新配方。2007年,我所试验筛选出了15%金好年+40%丙辛等乳油防治甘蔗蓟马,由于该配方具有兼防蚜虫、食叶蔗龟、蔗螟初孵幼虫及螟卵等作用,在2007年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仅2008年就示范推广了1.2万hm2,改变了多年来长期单一使用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等乳油防治蓟马的历史。2008年进一步筛选出了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由于该药是在甘蔗大培土时采用根施的方法,结合施肥一次施于蔗根,无需使用喷雾器喷雾,具有省工省时,高效低毒,经济环保,防效及增产显著等特点,仅2009年,就示范推广了853hm2。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将彻底改变长期以来防治甘蔗蚜虫、蓟马等叶面害虫使用喷雾器防治的历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6)根据甘蔗蓟马的发生危害规律及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成功有效、系统完整的防治技术在云南德宏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采用深耕深松、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合理排灌,及时剥除枯老脚叶及弱小蔗茎,及时清除蔗田间、沟埂边的杂草、及时防治甘蔗蓟马和其它叶部害虫、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减轻蓟马危害,按照防早、防小、防了的原则采用化学药剂及时防控等措施进行甘蔗蓟马及其它叶面害虫的防治。

(7)成立机防队,进行统防统治,甘蔗蓟马防治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在甘蔗叶面害虫的盛发初期成立机防队或组织蔗农形成互助组,按照统一培训、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配制、统一措施、统一技术“六统一”的方法,进行统防统治。3年来,累计培训200多场次,直接培训15000多人,相继撰写和发放甘蔗蓟马防治技术资料8000多份,累计示范推广1.4055万hm2,甘蔗蓟马大面积平均防效达到了80.9%,共挽回甘蔗产量5.3839万t,实现新增工农业产值3445.808万元。为今后的甘蔗害虫大面积防治积累了经验并走出了一条新路。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1)新增产值:项目实施以来,累计进行甘蔗蓟马防治1.4055万hm2,共挽回甘蔗产量5.3839万t,按甘蔗平均收购价220元/t计算,共新增农业产值1184.458万元;按平均产糖率12%计,共新增食糖产量0.6461万t,按平均白糖销售不变价3500元/t计算,共新增白糖收入2261.35万元。二项合计共新增工农业产值3445.80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2)新增投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共投入甘蔗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经费12万元(每年6万元),累计共投入防虫农药成本559.0675万元,3项合计共投入防虫资金571.0675万元。(3)新增纯收益:新增产值(3445.808万元)-新增投入(571.0675万元)=新增纯收益2874.7405万元。(4)投入产出比:新增纯收益(2874.7405万元)÷新增投入(571.0675万元)=投入产出比1∶5.034

3.2 社会效益

首先,甘蔗蓟马防治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项目实施后较防治前共新增工农业产值3445.808万元。其次,甘蔗蓟马防治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项目实施后蔗农的防虫意识、防虫技能得到显著提高,防虫观念大为转变,促进了中耕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种蔗成本,甘蔗单产得到了提高,防治项目实施后,增加了蔗农收入,扩大了社会就业机会和范围,拉动了其它行业的连续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次,该项目采用企业、科研、农民三结合,兼顾了三者的利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调动了各方面防虫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锻炼了一批从事植保工作的农务队伍和种蔗能手,促进了甘蔗生产的健康发展,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3 生态效益

首先,甘蔗蓟马防治技术的推广普及,解决了农民因虫害重而不敢在水田上种蔗的顾虑,提高了水田改种力度,从而带动了甘蔗下田,促进了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植被,促进了生态的发展和资源的良性循环。其次,新一代农药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的大量推广使用,改变了过去防治甘蔗蓟马及其它叶面害虫利用喷雾器和乳油农药防治,及见虫才防和发生危害后才防治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劳动成本,保障了人畜安全,保护了害虫天敌,维持了蔗田良好的生态平衡,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大提高了甘蔗品质,因而生态效益极其显著。

[1]陈道德,黄森泰,尹春兰,等.四川甘蔗蓟马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J].四川甘蔗,1992(1):29-32.

[2]张宏瑞,王崇德,李正跃,等.云南甘蔗蓟马种类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6):876-879.

[3]黄应昆,李文凤.甘蔗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蔗区蓟马甘蔗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云南省烟田蓟马种类和分布调查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