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原因与建议

2010-07-25陈燕梅黄扬文

中国蚕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玉林市蚕农蚕种

凌 荣 陈燕梅 黄扬文

(玉林市蚕种场,广西玉林 537000)

自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启动后,广西蚕桑产业发展迅速,一跃成为全国蚕茧生产第一大省,年产茧量占全国总产茧量的 24%以上,自 2005年起已连续 5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广西农业新的经济支柱产业[1-2]。然而,作为 20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末期广西蚕桑产业的领头者、产茧量占广西 1/3强的玉林市,近年来桑园面积及鲜茧产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与快速发展的广西蚕桑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后来居上的河池、柳州、南宁、来宾、贵港等市的差距越来越大。玉林市蚕业生产如何保持与广西同步发展,使之成为玉林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已经成为蚕业工作者及有关部门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1.1 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逐年下降

2005年与 2000年相比,玉林市桑园面积由6000hm2减少到 4330hm2,鲜茧产量由 0.99万 t减少到 0.89万 t,分别减少 27.83%、10.10%;而广西全区同期桑园面积却由 2.0万 hm2增加到9.4万 hm2,鲜茧产量由 2.95万 t增加到 14.85万 t,分别增长了 370.0%和 403.4%。2005年以后,玉林市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仍然逐年减少,至 2009年,全市桑园面积仅有 2630hm2、鲜茧产量 0.62万 t,分别比2005年减少 39.26%和 30.34%,占全区当年总量的比重分别为 2.07%和 3.59%;而同期广西全区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在 2006—2007年以较大幅度增长,仅 2008—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表 1)。总的来说,玉林市蚕桑产业已经远远落后于全区发展的步伐,这与快速发展的广西蚕桑产业极不协调。

?

1.2 蚕业技术人才紧缺

根据玉林市科技局的统计,目前玉林市共有蚕业专业技术人员 42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6人,中专学历的 16人。这些专业技术人才中有29人在玉林市蚕种场、陆川县蚕种场、博白县蚕种场等仅有的 3家国营蚕种场负责蚕种生产技术工作,另有 7人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负责蚕业技术推广的只有 6人。全市蚕业技术推广机构只有玉林市经济作物站(兼)和陆川县蚕业站,其他县(市、区)的蚕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均由农业局其他技术人员兼管,乡镇以下均无蚕业专业技术人员。

1.3 蚕茧深加工能力薄弱

根据我们对玉林市蚕茧深加工能力的调查和了解,目前玉林市仅有陆川古城缫丝厂 1家蚕茧深加工企业。2009年,该厂加工鲜蚕茧 2250t,年产生丝 300t,鲜茧加工总量约占全市的 36%。由于蚕茧深加工能力薄弱,全市约 64%的鲜蚕茧作为原料茧销往其他省(区)。

2 影响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服务不到位

专业人才不足、技术服务不到位是影响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每饲养2000张蚕种需配备 1名中专水平的技术人员,每饲养 1万张蚕种需配备 1名大专以上的人员[3],据此计算,2009年玉林市饲养 17万张蚕种共需蚕业技术推广的大中专人员 102人,而当年全市只有蚕业技术人员 42人。可见,玉林市现有的蚕业科技人员远远不能满足蚕业生产的需要,从而导致蚕业生产技术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根据我们对容县、福绵、陆川、兴业等县(区)部分蚕区 255户新老养蚕户的调查、了解,由于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服务不到位,栽桑养蚕技术不能普及,致使许多新栽桑养蚕户的养蚕成功率只有 40%~60%,有的批次饲养成功率甚至低至 30%以下,产茧量比技术熟练的养蚕户低50%以上。技术服务不到位,栽桑养蚕成功率不高,使蚕农的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从而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全市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产业化程度不高

玉林市蚕业生产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只有玉林市天宝蚕茧公司为其所管辖的玉州区蚕桑基地农户提供栽桑养蚕的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并签订蚕茧保价收购协议,与蚕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而其他蚕区,如容县、陆川县、兴业县、博白县、北流市等地,均缺少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组织,在这些地区,由于蚕茧流通领域几乎由有证或无证的私营业主、个体户占领;他们中大多数无固定的基地,也不与蚕农签订收购协议;而技术推广部门只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而蚕茧加工企业是通过蚕茧经营者进行蚕茧原料的收购,无法直接与蚕农签订协议,再加上没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导致玉林市蚕桑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衔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蚕农及蚕茧经营者、蚕茧加工企业的利益都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产业化程度不高还表现在蚕茧深加工能力低。目前玉林市蚕茧加工企业仅有陆川古城盘龙缫丝厂1家,全年加工鲜蚕茧能力仅为 2250t,约占全市鲜茧产量的 1/3。由于加工能力低,全市所产鲜茧大部分不能就地加工增值,只能作为原料输送到其他地区及省外。大量蚕茧外销,一方面使得外销蚕茧的价格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本地内需蚕茧的价格,使蚕农的利益受到损害[4]。

2.3 产业发展各环节欠协调

玉林市蚕桑产业分为蚕种生产、技术服务、蚕茧流通、蚕茧深加工等环节。蚕种生产主要由 3家国营蚕种场负责,全市养蚕户所需要的一代杂交蚕种由其提供;技术服务主要由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承担,负责蚕农栽桑养蚕阶段的技术培训、指导;蚕茧流通领域几乎是由有证或无证的私营业主、个体户占领,他们负责蚕茧进厂前的收购工作;蚕茧深加工主要由陆川古城缫丝厂承担,负责蚕茧入厂后的缫丝生产和产品销售[3];但是,这几个环节的相关单位相对独立,各自为战。

2.4 工业废气污染严重

据 2009年 12月我们对玉林市 5个县(区)新、老蚕区的调查,近年来,玉林市各地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如水泥厂、红砖厂、各种机械加工厂、水洗厂、化肥厂、制革厂、印染厂等,这些小企业由于缺少“三废”治理设施,所排放的废气、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致使处在这些企业附近的桑园因受到污染而无法养蚕。如曾经闻名广西、一度成为全区15个“千担村”之一的蚕区——玉州区南江镇新联、七一、分界 3个村,每个村的桑园面积都曾达到20~30hm2。由于这 3个村地处城郊,交通便利,许多投资者纷纷看中了这里的有利条件,于是在这 3个村附近陆续投资建设了各种水泥厂、机械加工厂、水洗厂、化肥厂、化工厂、皮革厂、印刷厂等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投产后所排放的废水、废气严重污染了这 3个村的桑园,造成蚕儿食下污染桑叶而中毒死亡,轻者产量下降 50%,重者颗粒无收。目前,由于受工业废气污染影响,新联、七一、分界这 3个村的蚕桑产业已不复存在;其他处在中小企业附近的蚕区,不少蚕农也开始挖桑弃蚕,改种其它经济作物,蚕桑产业已处于严重萎缩的地步。

2.5 桑园被调整种植其它作物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不少桑园被调整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其它经济作物,这是许多蚕区无法巩固和发展的原因之一。玉林市原有的不少蚕区处于城郊和交通发达的村镇,这些地区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由于调整种植的其它经济作物如天冬、冬瓜、果蔗、香蕉、红茹等,经济效益比栽桑养蚕好;因此,农民就把桑园改种这些经济作物,从而使桑园面积大减。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一方面传统优势蚕区被调整种植其它作物而减少,另一方面新的蚕区未能及时建立起来,从而导致玉林市蚕桑产业逐步萎缩。

2.6 蚕区劳动力缺乏

栽桑养蚕属于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技术性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从业人员体力充沛,素质较高。近年来,由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企业用工增加以及玉林市中小企业不断崛起需要大量工人,吸引了玉林市蚕区的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从而导致蚕区劳动力缺乏。目前,不少蚕区留守村中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和儿童。这些留守人员大多年老体弱、文化素质不高,很难胜任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的栽桑养蚕工作。由于缺少青壮年劳动力,这些蚕区无法坚持发展蚕业生产。

3 发展玉林市蚕桑产业的建议

3.1 健全蚕业管理机构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玉林市蚕业管理机构很不健全,全市 7个县(市、区)只有陆川县成立了蚕业站。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蚕业生产处于管理失控状态。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县级蚕业管理机构;条件不成熟不能建立乡镇级管理机构的,要指定专人负责蚕业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蚕业管理机构,促使蚕业生产管理工作走上正常轨道。并且,市级管理机构也要从经济作物站独立出来,以强化其蚕业管理职能。

在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的同时,要及时配备、充实专业管理人员,并且加强对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加快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队伍;要对科技特派员、养蚕大户以及其他有关从业人员进行栽桑养蚕科普培训,使他们掌握栽桑养蚕知识。要通过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培训,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蚕业技术推广网络;并改善技术服务设施,提高技术服务质量,促进蚕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全市蚕业跨越式发展。

3.2 提高蚕桑产业化水平

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蚕业的发展前途。只有提高产业化水平,才能确保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玉林市天宝蚕茧公司是一家蚕业生产龙头企业,在其所辖的蚕桑基地村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并与蚕农签订蚕茧保护价收购协议,与蚕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基本上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格局。据我们调查和了解,2008—2009年,在蚕茧市场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下,该公司所辖基地成为广西唯一一个不受蚕茧价格波动影响、蚕农情绪稳定的蚕区。但是,在玉林市能够组织蚕桑产业化经营的企业也仅玉林市天宝蚕茧公司 1家,而且该公司的产业化经营规模还不够大。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能够为蚕农提供优质服务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以促进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

3.3 深化蚕桑产业经营体制改革

深化蚕桑产业经营体制改革,改变目前玉林市蚕种生产、技术服务、蚕茧收购与蚕茧加工等各环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管理模式,使之相互配合、相互拉动,并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发展蚕桑生产。一是引进、扶持、建立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与生产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蚕茧加工企业,使其发展成为玉林市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制定出更优惠的投资政策,承接“东丝西进”,引进技术设备先进、管理精良的茧丝绸加工企业到玉林市安家落户,加快缫丝、织绸企业等深加工业的发展,提高蚕茧加工能力,延长茧丝绸产业链,提升品质。三是整合玉林市蚕种生产系统,组成蚕种生产集团,取代现在的技术力量分布不均、质量不稳定、生产能力不强的生产模式。四是发展和扩大蚕桑技术协会及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发挥这些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平台、桥梁作用,提高蚕桑产业抗风险的能力,持续、稳固发展玉林市蚕桑产业。

3.4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在一些蚕桑产区,工业废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桑园周边工矿企业加强废气净化处理,确保废气达标排放,避免污染桑园。对排放废气污染周边桑园影响蚕业生产的企业,环保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判罚企业赔偿蚕农经济损失,以维护蚕农的合法权益。

3.5 优化蚕桑产业布局

随着近年来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玉林市原有的蚕桑产业布局已经被打破。要使玉林市蚕桑产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考虑蚕桑产业优化布局的问题。今后,新开辟的蚕桑产业要布局在不与粮食作物和其它优势经济作物争地的地区,布局在相对边远、无工业污染的地区,如博白县的龙潭、东平,兴业县的蒲塘、高峰、沙塘,容县的罗江、石头,陆川县的马坡、米场、古城等乡镇。同时,今后在调整种植业结构时,要尊重蚕农的意愿,蚕农愿意栽桑养蚕的不宜将桑园调整种植其它作物,尽量稳定原有优势产区的桑园面积;在原有桑园被调整种植其它作物时,要开辟新的地区发展桑园,使全市桑园面积总量不减。

3.6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蚕桑综合利用

在发展蚕桑产业的同时,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推广和普及省力化养蚕技术,减轻养蚕者的工作量,减少劳动力,降低成本;彻底改变以往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的状况。二是推广抗逆性较强的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效益,增加栽桑养蚕的利润。三是推广和应用蚕桑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和开发桑枝培育食用菌,利用桑园冬季休眠期开发和种植冬季经济作物,利用冬季闲置蚕室培育食用菌等,延长蚕桑产业链,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吸引部分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返乡从事栽桑养蚕工作;从而使玉林市的蚕桑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让蚕桑产业继续发挥在玉林市农业中的优势。

[1]肖丽萍,祁广军.广西蚕桑产业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蚕业,2009,30(1):39-46.

[2]佚名.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EB/OL].广西蚕业信息网,2010-03-23.http://www.gxcy.gov.cn/tytg/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059.

[3]黄扬文.浅析影响广西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与对策[J].广东蚕业,2009,43(4):4-9.

[4]屈达才,蓝树思,顾家栋.广西茧丝绸产业人才培养设想与思路[J].广西蚕业,2007,44(1):1-6.

猜你喜欢

玉林市蚕农蚕种
墨韵书香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绘颜绘色
玉林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TSH切值在GSP分析仪上的设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泉塘小学
躲雨
攻克优质蚕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