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新著概述
2010-07-23杨玉圣
○杨玉圣
学术规范已经是当今学界中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关键词了。然而,这也主要是最近十五六年学界有识之士不断努力推动的结果。有关这一跨世纪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代表性文章,目前已有两种不尽相同的文本,即杨玉圣、张保生主编的《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邓正来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其他更多、更新的相关文章,可浏览学术批评网有关栏目,尤其是“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学术批评”专栏)。
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内部有关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准则,即“学术联邦宪法”,有关学术规范的概论性著作,目前已有杨玉圣和张保生主编的《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叶继元等编著的《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高晓清著的《学术规范的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王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系学界相关讨论成果的积极反映与总体结晶。
学术规范问题的提出、讨论与建设,主要是针对当今社会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界、学术界存在的严重问题,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违背学术道德等学术失范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腐败现象。学术规范建设既是为了亡羊补牢、有效防范学术流弊,也是为了学术积累、学术建设与学术创新。近年来关于学风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问题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可参考中华读书网所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陈晓梅、翁昌寿、杨玉圣主编,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杨守建著作《中国学术腐败批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江新华著作《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杨玉圣著作《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李醒民主编的《见微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吴励生所著《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天津市语言学会编的《震惊海内外的学界打假大案始末》(马庆株、刘树功、谭汝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李世洞和杨玉圣主编的《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学术批评网2009年)等。对于学风问题与学术不端的重灾区——大学,学者们也推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著作,其中有熊丙奇所著《大学有问题》(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4年版)、张维迎著作《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杨东平著作《杨东平教育随笔——教育需要一场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韩水法著的《大学与学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陈平原的“大学三书”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薛涌的《北大批判》(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另有两本译著:美国科学新闻记者尼古拉·布罗德等著、朱进宁等译《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日本学者山崎茂明著、杨舰等译《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给我们提供了外国的案例,可谓前车之鉴,警钟长鸣。
学术规范,既与法律有关,也与伦理有关。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有关著作权研究的著作,也应当为学界中人的必读品。而关于学术伦理方面,除了翻译过来的唐纳德·肯尼迪脍炙人口的名著《学术责任》外,科技部科研诚信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科研活动诚信指南》和《科研诚信知识读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科学院编的《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应成为包括人文学术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内的所有中国学人的案头必备读物。
学术规范建设重在落实。要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论文方法教授与论文写作规训是基本途径。在这一方面,艺术家朱青生的《十九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法学界梁慧星的《法学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两本书一版再版,广受欢迎。历史学家李剑鸣的《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上海三联书店版)、社会学家郑也夫的《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也文如其人,具有画龙点睛和拍案惊奇的双重功效。与此类似的还有张静所著《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吴量福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邝邦洪主编的《中文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文秋芳等著《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蔡镇顺等主编的《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刘国涛等编著的《法学论文写作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陈国海编著的《商科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张黎的著作《怎样写好文献综述》(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陈燕等所著《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于志刚的《学位论文基本结构与写作规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肖东发等编著的《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段明莲等编著的《学位论文转写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毕恒达著《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论文写作枕边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等。而译成中文出版的有,罗温纳·摩雷著、顾肃等译《怎样撰写学位论文》(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科林·费希尔等著、徐海乐译《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帕特里克·邓利维著、赵欣译《博士论文写作技巧——博士论文的计划、起草、写作和完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此外,美国卫生与福利部所属的研究诚信办公室为推进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而写的教材——《科研伦理入门》(曹南燕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著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刘华杰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也同样值得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
学术征引与注释是学术规范的主要形式表现之一,也是推进学术积累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方面,查尔斯·李普森著、郜元宝等译《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戈登·哈维著、沈文钦等译《学会引用——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罗伟主编的《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都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值得称道。
不难看出,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五年来,关于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的著作的出版,已经形成为一个学术与出版的热点。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本文只是一个鸟瞰式的描绘,既不足以宏观,亦难以微观。笔者将在随后的系列评论中,有选择性地对有代表性的相关著作加以重点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