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研究回顾与框架构建
2010-07-19柳青,蔡莉
柳 青,蔡 莉
(1.吉林大学 创业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022;2.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130022)
一、引 言
创业是一个识别机会、利用资源开发机会的过程,新企业的创建过程通常是通过识别机会和整合资源来完成的(Gartner,1985;Stevenson和Gum pert,1985;Shane和Venkataraman,2000)。目前的创业研究主要侧重于创业机会识别问题,而对创业资源开发问题的关注则显得不够。[1]现有的关于创业资源开发的研究大多运用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来考察创业的关键资源、创业者获取资源的行为以及创业资源开发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创业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现有的相关研究虽然探讨了资源与创业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却没有考察新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如何开发资源以及如何对自己的创业活动与资源进行适配等问题(Gartner,1985;Brush和Lichtenstein,2001)。因此,有必要基于创业动态过程深入研究新企业资源开发问题(蔡莉等,2006)。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拥有独特的资源基础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对于新企业来讲,创业资源的开发过程正是构筑资源基础,奠定竞争优势的过程(Brush等2001)。本文以新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研究框架来解释新企业资源基础的形成过程,并把资源开发过程分为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四个核心环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建立了基于资源开发过程的整合研究框架。
二、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相关文献回顾
资源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关注的核心问题,[2]对于新企业当然更是如此。但是,由于新企业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其资源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新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新企业的创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Brush等,2001),因此,本文认为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问题,并且主要从创业生命周期、创业资源分类和影响企业资源问题的内外部因素等视角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一)创业生命周期与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
创业生命周期(entrepreneurial life cycle)涵盖新企业从创建到成为成熟企业的不同演化阶段,主要包括创业者产生创业意愿、采取行动创办新企业,以及新企业问世、快速成长和稳定发展等阶段(Parker,2006)。Roberts(1999)把创业生命周期分为创建期、快速成长期和持续期三个阶段。创建期是指新企业创建阶段,快速成长期是新企业建立以后迅速发展的阶段,而持续期是指新企业建立竞争优势、获得稳定发展的阶段。新企业在其创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采取不同的资源(包括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获取和整合行为(Parker,2006),而且对资源开发的投入也有所不同。在创建期,新企业严重受到资源约束的束缚,因此更加注重识别和获取资源;在快速成长期,新企业必须筹措更多的资源,并且不断优化资源整合以满足自身快速成长的需要;而在持续期,企业必须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和能力,以开发新的市场机会。
有关创建期资源开发的现有研究为数较少,较有代表性的有Brush、Greene和Hart(2001),Lichtenstein和Brush(2001)[3]以及Baker(2006)分别在2001年和2006年完成的相关研究。他们在各自的研究中着重分析了新企业创建阶段的资源开发问题,提出了新企业在创建时期动态开发资源的观点,并且指出新企业要通过集中、获取、整合和转换等方式来开发资源,同时还关注各种方式之间的动态反馈特征。在创建阶段,新企业当然更加注重识别和获取资源。很多创业是基于创业者手头掌握的仅有一点资源实施从无到有的创造的过程(Baker,2006)。这些学者主要关注新企业在创建阶段的资源获取问题,如新企业为获取创业资源所采取的战略(Brush等,2001),以及战略要素(如社会网络)对获取资源的作用(Zhang等,2005)。
有关新企业成长和持续发展阶段的资源开发研究主要关注资源的获取、整合和利用问题。新企业通过建立和保持与其他机构的正式关系,来保障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持续性,同时也会缔结战略联盟,以在敌对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Premaratne,2002)。但有关新企业成长和持续发展阶段的资源开发研究大多只针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某个或几个环节展开,只有Sirmon和Hitt(2003)比较系统地考察了家族企业在持续发展阶段的资源开发过程。[4]
现有研究表明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具有明显的创业周期性,但相关研究仍缺乏系统性。
(二)创业资源与资源开发过程
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与创业资源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学者们还没有就创业资源(资本)的定义达成共识。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如Brush等1997;Brush和Lichtenstein,2001)认为,重要的创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和组织资源;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如Greene等,1997)社会资本也是一种特殊的创业资源。不过,Dollinger(1995)把创业者的社会资本视为创业者人力资源(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蔡莉和柳青(2007)把创业资源概括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组织资源和市场资源,本文将沿用这种资源分类。
鉴于初始创业资源会对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Boeker,1988),新企业基于不同的初始资源,可以执行不同的战略,并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Borch等,1999)。目前,有关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两个方面,并且比较系统地考察了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的识别、获取、整合和利用等方面。现在的问题在于资源的获取、整合和利用过程并不局限于单一资源要素,因此,相关研究还应该关注初始创业资源的配置结构、资源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杠杆(attracting/leveraging)作用关系以及资源之间的替代关系(Brush和 Lichtenstein,2001;Brush等,2001)。G reen等(1997)研究了根据不同的价值创造体系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问题,并且认为不同水平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会创造不同的价值。
(三)情境因素与资源开发过程
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过程与内、外部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的情境变量会影响企业的行为和绩效。结合创业活动的特点,我们认为新企业的情境变量可分为内部情境变量和外部情境变量两种。其中,内部情境变量包括创业者特征、创业机会类型;外部情境变量包括创业网络、创业环境和新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区特征。
创业者特征主要包括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和资源禀赋。由于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由创业者来主导,因此,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和资源禀赋必然会影响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首先,创业者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个人创业倾向。例如,创业者个人的风险承担倾向越强,就越有可能采取创新的方式来整合资源。其次,创业者的资源禀赋决定新企业需要进一步获取哪些资源,如Brush等(2001)研究了如何把创业者的人力资本与其他创业资源进行整合以及如何通过创业者的社会资本来获取和整合其他资源等问题。另外,创业机会类型也会影响新企业的资源配置。创业机会的创新含量决定新企业的资源需求和整合方式,创新含量较高的创业机会需要整合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和大量的财务资源(Green等,1997)。
影响新企业资源开发的外部情境变量主要包括创业网络、创业环境和行业与区域特点。创业网络对于新企业识别和获取外部资源具有重要的影响(Brush等,2001),新企业可以利用创业者的个人社会关系(Coleman,1990;Starr和M acmillan,1990)以及组织间的联盟网络来获取互补性资源(Glaister和Buck ley,1996)。不过,网络本身也是不断演进的,个人的社会网络与资源开发是一个交互过程(Larson和Starr,1993)。随着新企业的发展,网络结构会由创业者的个人网络演化为新企业的组织网络,并对资源开发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Hansen,1995)。
新企业的任务环境和所处的制度环境也是影响资源开发过程的情境变量。任务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会影响资源的获取,同时也会对战略资源的价值产生影响(Terrence和Bruce,1996;Bowman和Collier,2006),而宽松的任务环境则可以提高资源的可获得性,便于新企业获取资源(Bruno和Tyebjee,1982)。制度环境的变迁也会对新企业的资源获取和利用战略产生显著的影响(Peng,2001)。在制度转型时期,基于网络的战略(netw ork-based strategy)更有利于新企业构建竞争优势。
也有学者认为,新企业所处的行业也会对其资源开发过程产生影响,行业内竞争对手的行为会对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Brush等2001)。一项有关制造业的实证研究(Sawyer和McGee,2001)表明,环境不确定性越高,新企业越倾向于从事网络化活动,通过建立和加强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来整合自己所需的资源。Goelho和Eastingwood(2005)所进行的一项对金融服务业的实证研究显示,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会影响新企业对资源获取渠道的选择。
总的来说,现有研究绝大部分关注外部情境变量对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的影响,而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把注意力放在了创业者特质和创业机会等内部情境变量上。值得关注的是,新企业往往面对较为复杂的组织情境,情境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会影响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因此,相关研究还应该关注这个问题。
三、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本文把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定义为新企业在发现创业机会以后,通过识别、获取、整合和利用内外部资源来实现商业化的过程。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是创业过程的核心(Dollinger,1999)。不同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千差万别(Hunger等,2002),但新企业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资源开发过程所决定的。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包括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四个环节。资源识别是指创业者根据自己所发现的创业机会和自己的愿景,在对现有资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资源需求和来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初始资源、细化资源需求和确定资源来源三个方面;资源获取是指新企业在确定了资源需求以后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获取资源的过程,主要包括外购、吸引和积累三个方面;资源整合是指新企业对资源进行组合以构造或改变新企业能力的过程,主要包括稳定调整、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三个方面;而资源利用是指新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开发创业机会以及创造顾客价值和企业财富的过程,主要包括动员、协调、配置三个方面。
(一)资源识别
如上所述,新企业的资源识别过程是创业者根据自己所发现的创业机会和自己的愿景,在评价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资源需求和来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初始资源、细化需求、确定资源来源三个方面。新企业的初始资源始于创业者的资源禀赋(Chandler和Flanks,1998;Brush等2001),初始资源评价能够帮助新企业明确自己当前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了解下一步的资源和能力需求。资源识别会影响新企业的资源战略,并对它们的长期运作产生影响(Boeker,1988;Gersick,1991)。新企业必须在评估初始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自己的资源需求,确定开发创业机会所需的资源结构。早期阶段,新企业应该着重关注资源识别,根据创业机会的特点详细列出自己的资源需求,并进一步确定各种资源的相对重要程度。[5]在明确了资源需求以后,接下来就应该了解控制相关资源的主体(资源提供者)。有些资源掌握在个人手里,有些资源被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控制,而还有一些资源则散布在社会网络中,因此,新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初始资源和能力来明确可能的资源来源。
(二)资源获取
如上所述,资源获取是新企业在确定资源需求以后利用自身的初始资源获取所需资源的过程,主要包括外购、吸引和积累三个方面。新企业要保持较高的成长性,就必须广泛获取外部资源(Chandler和Flanks,1998),其关键在于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得所需的资源(Elfring和Hulsink,2002)。新企业主要通过外购和吸引两种方式获取外部资源。外购是通过直接经济交易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转移,通过支付全额费用来获取资源;而吸引则是以创业意愿和预期回报来引起资源主体的投资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创业(Brush等,2003)。创业者具有很强的资源约束,因此更倾向于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来获取所需的资源(Elfring和Hulsink,2002)。Starr和Macmillan(1990)把创业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通过社会关系,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资源的创业者;另一类是不利用社会关系,只通过支付全额费用来获取资源的创业者。前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通过社会网络获得所需的创业资源。因此,高效的创业者可以通过与资源主体建立关系,利用信任和承诺等社会交易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Sexton,1991)。但是,有些特殊资源(如特殊的人力资本等)是无法从外部直接获得的,新企业必须采取内部积累的方式,提升现有资源的质量来获得。[4]
(三)资源整合
这里的资源整合是指新企业对资源进行组合以构造或提高能力的过程,主要包括稳定调整、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三个方面。新企业在获取资源以后,要通过利用资源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研发、营销能力等),进而利用自己的能力来为顾客创造价值。[4]新企业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合理利用自己的能力(Hitt等,2003)。稳定调整就是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改进,一般适用于低环境不确定性及高环境宽松性的情形。丰富细化就是扩展和细化企业现有优势资源和能力的过程,一般适用于高度不确定的环境(Brush等,2001;Sirmon等,2007)。在丰富细化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或增加互补性资源来实现资源的丰富化,这些追加的新资源既可以是企业提升现有资源,也可以是获取新资源的结果。Sirmon等学者认为,这种整合过程类似于“嫁接”——协调互补资源以形成新的能力。[4]不过,丰富细化过程会降低资源和能力的因果模糊性,因此,经过丰富细化的资源或能力极易模仿。[6]开拓创造一般适用于动态环境,是创造新能力的过程。由于动态环境中的商机转瞬即逝,企业必须发展新的能力来开发商机(Sirm on等,2005)。开拓创造通常遵循的是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为目的的熊彼特式创新逻辑(刘晓敏和刘其智,2006)。资源的开拓创造过程要求企业进行探索性学习(March,1991;Ahuja和Lampert,2001),通过要素市场来整合资源,并把新资源增加到自己的现有资源集合中(Sirmon等,2005)。开拓创造过程旨在把企业所控制的零散资源整合在一起,不仅整合已有的资源,而且还要把新获取的资源与已有资源进行整合(Smith和Gregorio,2002;Sirmon等,2005)。
(四)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是指企业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调配资源、开发商机、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财富的过程,主要包括调动、协调、配置三个方面。这里的调动就是调动资源,是指基于某种战略目标识别和选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支持必要的资源结构,以便通过这种资源结构来开发新的商机。调动资源要求与资源利用战略相匹配,同时也要与企业所处的环境相吻合。尽管资源调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只依靠它是无法有效推动新企业成长的。[4]因此,还必须通过协调过程来合理配置资源。资源协调是对调动起来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以便对它们进行高效、合理的配置,并把它们整合成可利用的资源结构。最后,通过资源配置对资源结构与新企业的资源战略(如资源优势战略、市场机会战略等)进行匹配。
四、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综合研究框架
根据上文阐述的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下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内、外部情境要素共同作用的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研究框架(参见图1),并针对不同情境要素对资源开发过程的作用关系提出了若干命题。
图1 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综合研究框架
首先,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所拥有的初始资源禀赋是新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Bhid,2003)。Brush等(2001)认为,创业都始于创业者的资源禀赋(受教育程度、经验、声望、行业知识、网络关系等),不同的资源基础可以形成不同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企业的资源战略(Jarl等,1999)。创业者的初始资源禀赋会影响对创业资源的识别和获取。[5]Brush等(2001)通过研究同一创业者先后创立两家公司的案例揭示了创业者的初始资源禀赋对于新企业识别和获取所需资源的重要意义。初始资源禀赋能够影响创业者的机会选择和资源整合,[6]创业者必须利用自己拥有的初始社会资本与合作者、供应商、顾客及其他组织建立关系,以求得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Manev等,2005)。在创业的早期阶段,创业者必须利用自己的资源禀赋来获取创业所需的资源[7],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初始资源来撬动财务和物质资源,以充分利用资源的杠杆作用[3]。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命题:创业者的初始资源禀赋会影响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进而影响新企业的绩效(命题1)。
其次,现有理论认为,很多创业活动是由目标导向的,创业者识别资源的方式要受到商业模式和创业目标的影响。创业者通过确定企业的未来愿景和预期目标来决定未来企业的运行模式,然后再确定所需的战略资源和能力。因此,创业目标决定新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资源结构特点。
然而,在创业早期,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很多创业者是利用手头的资源来探索创业可能性(Baker,2005)。因此,创业者要构想一种商业模式,以最优的方式利用手头的资源,根据自己所构想的商业运作模式来确定所需的核心资源,进而寻找和确定资源来源。[8]商业模式会影响创业者利用手头资源进一步整合和开发其他资源的过程。
另外,创业机会类型也会直接影响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创业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为创业活动提供了既定的创业情境。在既定的创业情境下,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和人口条件的变化为创造新事物提供了可能性。创业机会不仅以新产品或新服务需求或者新的市场需求的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发现新的生产方法、原材料、组织方式的可能性的形式存在(巴隆和谢恩,2005)。Ardichvili等(2003)基于经济价值的视角运用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诉求这两个维度来描述创业机会。[9]不同的创业机会所提供的不同情境会对创业者的初始资源禀赋与新企业的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命题:创业目标、商业模式和机会类型会调节创业者的初始资源禀赋和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之间的关系(命题2)。
再者,新企业大多受制于资源约束,因此必须与外部环境主体建立一定的联系,并通过这些外部联系来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我们把这种联系称为创业网络。创业网络本身也是一种社会网络。有学者用强联系和弱联系(Grannovate,1986)来描绘创业网络,也有学者把创业网络分为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10],而Butler和Hansen(1991)以及Premaratne(2002)则把创业网络细分为个体网络、商业支持性网络和企业间战略网络,以及基于身份(identity-based)的网络和基于算计(calculative-based)的网络。在创业初期,创业者的人际关系网络基本上等同于新企业的网络,但随着新企业的成长,人际关系网络通过惯例和程序逐渐转化为组织间关系网络(Grousbeck和Bhide,1999;Galaskiewicz和Zaheer,1999),而新企业的组织间关系网络又会逐渐跨越企业边界影响资源流动,这种网络化能力对新企业的成功具有关键的作用[11,12]。
创业网络有助于识别、获取和配置稀缺资源(Birley,1985;Aldrich和Zimmer,1986;Greene和Brown,1997;Uzzi,1999)。建立并运用与外部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创业者提高自己的可信度,获得信息、市场、技术等资源。[13]在社会经济交往中,新企业利用创业网络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获得资源。[14]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命题:创业网络会影响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进而影响新企业的绩效(命题3)。
最后,新企业的资源开发活动同时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新企业往往面临资源约束、信息不对称和信用水平低等发展障碍。环境的敌对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是创业环境的基本特征。[15]动态性和复杂性反映了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Duncan,1972),不确定的环境往往能为创业提供机会空间,但同时也对新企业的资源战略形成巨大挑战。[16]在动态环境下,整个行业都在快速创新和变革,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行为难以预测,[17]因此,资源的价值也具有不确定性,从而能为创业者创造获取超额租金的机会。成功的创业者都非常善于利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新企业争取尽可能多的外部资源;同时,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竞争对手的行为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新企业还必须创造新的能力,以使自己的资源具有独特价值。复杂或异质的环境中存在很多细分市场,需要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的顾客需求。所以,新企业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拓展和细化自己已有的优势资源和能力。环境的敌对性主要指竞争对手的威胁程度,与宽松性相对立,反映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产业变动趋势。很多创业活动都发生在敌对性很高的环境中;同时,新企业又普遍受制于很强的资源约束,因此,在高敌对性的环境中,新企业往往会选择内部开发资源,挖掘手头的资源或者通过强联系从外部获取资源。由于环境特征往往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存在,因此,新企业必须在充分分析和判断环境特征以后,选择适当的资源开发方式。所以,我们认为:环境特征会影响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进而影响新企业的绩效(命题4)。
五 、结 论
本文从创业生命周期、创业资源分类和内外部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现有的创业资源开发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目前的相关研究热点以及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对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由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四个环节构成的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受内、外部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研究框架,提出了有关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的研究命题。
必须指出的是,新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本文旨在提出与之相关的研究命题,把创业研究的主要内容纳入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研究。不过,本文所提出的新企业资源开发过程的概念、研究框架和相关命题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1]Greene,P G,and Brown,T E.Resource needs and the dynamic capitalism typology[J].Jou 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3):161-173.
[2]Sirmon,D G,H itt,M A,and Ireland,R D.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 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Looking inside the b lack box[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1):273-292.
[3]Lichtenstein,BM,and Brush,CG.How do“ resourcebundles” develop and change in new ventures?A dynam icmodeland longitudinal exp loration[J].En trepreneu 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1,26(3):37-58.
[4]Sirmon,DG,and H itt,M A.M anaging resources:Linking unique resou rces,m anagem ent and w ealth creation in fam ily firms[J].Entrepreneu 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3,28(4):339-358.
[5]A rild,A,Terje,B,and U Sk jevdal.Initial resources'in fluence on new venture surviva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 s[J].Technovation,2005,25(11):1 337-1 347.
[6]杨俊,张玉利.基于企业家资源禀赋的创业行为过程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2):2-6.
[7]Barney,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 anagemen t,1991,17(1):99-120.
[8]Brush,CG,Greene,PG,and Hart,M M.From initial idea to unique ad vantage:The entrepreneurialchallengeof constru cting a resou rce base[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1,15(1):64-78.
[9]A rdichvili,A,Cardozo,R,and Ray,S.A theory of en trepreneu 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Jou rnal of Business Ventu ring,2003,18(1):105-124.
[10]Birley,S.The role of netw ork 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Jou 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5,1(1):107-117.
[11]H ite,JM,and H esterly,W S.The evolution of firm netwo rk s:From emergence to earlier grow th of the firm[J].StrategicManagement Jou rnal,2001,22(3):275-286.
[12]Galaskiew icz,J,and Zaheer,A.Netw orks of competitive advan tage[A].in S Andrew s,and D Knoke(Eds.).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C].Stam fo rd,CT:JAIPress,1999:237-261.
[13]Gulati,R,and Westphal,JD.Cooperative or con trolling?The effects of CEO-board relations and the content of interlocks on the formation of join t ven tu res[J].Adm 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44(3):473-506.
[14]Starr,JA,and MacM illan,IC.Resource cooperation via social contracting:Resourc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for new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 ent Journal,1990,11(S.I.):79-92.
[15]Tan,J.Venturing in turbu len twater: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reform and en trepreneu rial transformation[J].Jou rnal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5):689-764.
[16]M iller,D,and Friesen,PH.Strategy-making and environment:The third link[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3,4(3):221-235.
[17]Child,J.Organizational structure,environmen t and performance:The role of strategic choice[J].Sociology,1972,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