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自然科学基金管理 提高福建自主创新能力
2010-07-18游建胜
游建胜
创新自然科学基金管理 提高福建自主创新能力
游建胜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基础研究处
根据国家与地方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定位的不同,介绍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成立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新近出台的《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特别是对基金的设立目的、定位和申报条件、立项程序、过程管理等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如何更有利于提高地方自主创新能力入手,对下一步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创新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福建省 自然科学基金 管理 自主创新
根据国家与地方对科技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定位的不同,自然科学基金拟资助的对象也不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扶持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主要以资助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福建省也不例外。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从1986年成立开始,就明确了要定位在以资助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但不管是国家基金还是省级基金,都是要资助科学研究,培养壮大科技队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本文立足我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和发展情况,着重分析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创新,最后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展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促进地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发展及其主要成效
原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86年决定并设立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出台了试行管理办法,主要是对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受理处室等有关工作流程问题进行规范。
从1990年代初到2007年,针对省基金的试行管理办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细则,主要有基金计划项目的学科分类、项目申报、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对基金计划项目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至2007年底,经多年实施和经验总结,省基金计划根据资助目的和发展重点形成了三个资助类别,分别是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自由探索项目。通过20多年的持续规范管理,省基金计划以其客观公正和科学决策的典范在全省科技队伍中树立起了很好的权威,很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把承担省基金计划项目作为评价科研人员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评聘科技人员正高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
省自然科学基金实施以来,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了一大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技队伍,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也为其它各类科技计划提供了大量项目源,同时促进了我省学科领域的全面发展和一些优势学科的跨跃式发展。一些基金项目成果经过中间试验后直接转化为工业化生产,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由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资助的、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科研人员完成的煤制乙二醇项目不仅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重点项目得到了升级,而且还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该成果在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公司进行转化,设计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品,2009年12月全线工艺流程顺利开通,生产出了合格乙二醇产品。中国科学院和工业与信息化部曾专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世界首创万吨级“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示范项目的新闻发布会。该项成果转化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技术,对国家的能源和化工产业将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突出的技术创新性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总之,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的实施培养锻炼了我省科技队伍,整体提高了我省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主要创新内容
在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有关管理规则实施多年并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讨论之后,省科技厅于2008年底修订出台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的目的与定位重新作了规定,并对计划项目重新进行分类,分为三类,分别是面上项目、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简称“青年创新项目”)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杰青项目”)。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三年,杰青项目实施期限为三年。同时,对基金要重点支持的研究内容及项目申报、评审与立项、过程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规范。
2.1 目的与定位
基金计划设立的目的是:重点资助对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科学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加快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和人才团队的形成;推进我省优势学科和优势技术领域的发展;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基金计划定位: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是我省为促进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而设立的科技专项基金,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资助应用基础研究,兼顾基础研究。
2.2 适应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1) 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技术创新价值,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
(2) 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助于发挥我省自然资源优势的应用基础研究;
(3) 能推动我省有优势及特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开展的基础性研究;
(4) 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科技人才群体培养的基础性研究;
(5) 有助于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性研究。
2.3 申报条件
基金计划项目对申报条件进行了规定,主要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我省有固定的受聘单位且聘期覆盖该基金项目的执行期限,也就是说,基金计划只资助中国人(含港澳台),是我省企事业单位的固定人员,不是兼职人员或客座教授。
各类基金计划项目的申报都要符合上述条件,同时不同类别的项目申报还必须满足其它条件。其中面上项目申请者所申请的研究项目完成时间不应超过其法定退休年龄。青年创新项目的申请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申请立项当年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尚未主持过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杰青项目申请者还应具备以下条件:申请立项当年的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持过省部级或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未主持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或省杰青项目。同时杰青项目申请者特别注重申请者已有的成就,如已取得省内外同行承认的创新性科技成果,或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这些条件非常重要,关系到杰青项目是否真正给予有重大成绩或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
2.4 申报要求
省基金项目申请每年集中受理,具体受理时间在福建科技网发布。申请者应登录福建省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填写、提交项目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核、主管单位推荐提交。2010年起,面上项目、青年创新项目不要求提交书面材料;杰青项目要求提交书面材料,但不要求提交查新报告。总之,主要是想尽量简化手续。当然,主管部门还是要报送申报项目的汇总表。
2.5 评审与立项
省基金项目立项实行专家评审机制。收到项目后,首先要进行形式审查,主要是审查项目申请者是否具备申请资格,申请手续是否完备或申请书填写是否符合要求,申请项目主体内容是否符合省基金资助范围。申请经费超出省基金项目资助范围且未对资助不足部分做出自筹承诺的,也不能通过形式审查。省基金项目的立项评审采用网络评审的的方式进行。杰青项目还要结合会议评审,评审专家委员会要在听取申请者汇报和充分质疑、讨论的基础上投票产生。
科技项目立项实行专家评审的决策机制,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也是各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份。例如,英国科技项目的立项与评价情况是:(1)要成立科技项目评估委员会,由本领域的著名专家和有关政府、工业产业界代表组成。(2)开展三方面的评价,对申请科研项目要进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评价;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成果也要进行评价;有时还要对某一科技计划实施若干年之后对该计划进行总体评价,一般是委托中介机构或第三方进行评估,以便确定政府是否继续拨款实施该计划。(3)在评价指标方面,对于基础性研究项目主要以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依据,对于应用研究项目主要参照项目合同所规定的内容和项目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主要评估标准,政府各部门为此制定有一系列评价指标。(4)评价所需要的经费主要从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中列支,一般不超过研发投入的1%。严格的评价制度保证了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的有效性和经费投入的公正性、客观性。
2.6 实施与管理
一旦承担了省基金项目,负责人就要承担接受管理和监督的义务。我们要求项目负责人每年度都要上网填写、提交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年度执行情况表,并经主管单位审核通过后集中报送省科技主管部门。承担单位负责本单位基金项目的日常管理。项目主管单位应于每年底前报送本系统或本地区省基金项目年度执行报告。
杰青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省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组织进行检查,也可以采用集中汇报的方式进行。同时,青年创新项目和杰青项目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得更换项目负责人。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研究人员变动、研究内容调整、中止实施、延长研究期限等情况,都要上网填写变更申请并写出书面报告,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省科技主管部门审批。
基金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归属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但应标注“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项目” 或“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项目编号。
结题方面,比以前做了些简化。面上项目和青年创新项目通过网上申报审批,最后以批复验收方式结题,全年进行但要在项目到期的年底前全部完成。杰青项目以评审方式结题,要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
2.7 监督
监督实际上是两方面的,对管理人员和项目承担者都要监督。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开展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项目承担者也要严格遵守管理规定,认真开展项目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工作。
3 进一步创新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若干建议
省自然科学基金,经过20多年的实施,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项目源,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队伍,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我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情况,省科技厅于2008年修订出台了基金管理办法,提出了若干管理创新的内容。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共福建省委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明确了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此,本文提出创新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若干对策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增加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的资助范围,尽量让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能从中受益。与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类似,科技界在科技资源分配方面也存在着:少数科技人员拥有多数科技资源,而多数科技人员则仅拥有少数科技资源。这种状况对发挥多数科技人员的研发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利,因此我们必须从项目资源分配方面进行创新,扩大基金项目支持的资助面,让多数科技人员都能争取到项目,都能从中受益。
第二,在项目源的培育方面,要注重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目前,省基金的资助是根据科技人员申报项目情况来决定资助数量的。这种情况有助于提高全省整体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培育创新资源,对于提高我省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培养科技队伍都十分重要。但是,同时也要注重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培育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共性的科学技术问题。
第三,完善立足于科技创新平台基础上的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近年来,国家和省直有关部门都十分注重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安排了较多建设经费补助,部分创新平台的有关实验设备等与国外同类型的平台相比已不逊色,但对于其中的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壮大则往往重视不够,一个和谐的、梯次合理的科技创新团队对于科技研究至关重要。此外,还要重视加强海峡两岸科技创新团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让海峡两岸共同的科学研究活动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
第四,要进一步创新科技项目经费的支出模式。我们目前的状况是,科技项目经费支出中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和试验材料等比例较高,而用于科技人员加班补贴、奖励等方面的费用比例则较低,同时科技项目结题时往往要求项目经费不能留存,也要支付完毕。而实际上,科研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科技人员要申请新的项目立项必须有一定的前期研究,这部分研究也需要经费支撑,其主要来源应该是前一项目结题时留存的经费。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所需要的体面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我们应该创新科技项目经费的支出模式,让科技人员在为全社会进行科技创新时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使科技活动有长期的内在的活力和动力,这样才会有长效机制。
第五,要重视各梯次科技人员研究项目的资助。既要重视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启动科研项目的需要和杰出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也要重视更高层次的有望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后备科技人才的培养。今后要在青年创新项目和杰青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对院士后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资助,促使我省科技人员队伍中能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和国家层面竞争的科技人才的快速发展。
总之,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将继续以“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为原则,注重自主创新、培育项目源,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队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项目源和广泛的人才支撑,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