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家长沟通的辩证法

2010-07-13

江西教育A 2010年6期
关键词:秦刚陈红李明

熊 彪

当老师的,尤其是班主任,少不了要和家长沟通。先进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不仅要把家长作为教育其子女的帮手,而且要把家长视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关心更多的学生,关心整个班级乃至一所学校。所以,和家长沟通既是教育学生的需要,也是办好学校的需要。但家长与学生不同,他们是与老师一样的成年人,跟他们沟通更需要方法与技巧。我在沟通中运用辩证法思想,对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生”与“熟”

【释义】这是沟通的程度与深度范畴的一对辩证关系,“生”是指沟通中使用的语言或措施有时轻度、适度,或者说点到为止。“熟”是指针对某种情况或某个家长,在沟通和处理事件时把道理讲透,把措施用够,必要时还要反复沟通,扩大沟通。

【案例一】在一个课间,学生李明急匆匆下楼,在楼道与正在上楼的王哲撞了个满怀,把王哲手中的MP4撞在地上摔坏了。王哲又急又恼,甩手给了李明一个耳光,并且要李明赔偿MP4。两个人闹到了我办公室。他们的主要“辩语”是——

李明:我急匆匆地下楼是因为下一节课是物理课,物理老师要我去帮拿实验仪器。王哲自己边上楼边看MP4,没有及时避让。王哲打了我一耳光,该赔多少钱?

王哲:这个MP4价值600多元,是我妈刚给我买的,李明撞坏了我的东西不但没道歉还怪我挡了他的路,他不撞坏我的东西,我怎么会给他耳光?

我说,快要上课了,你们先去上课。他们还算听话,悻悻地回教室去了。

【分析与处理】他们离开办公室后,我迅速作出决定:这件事必须及时处理,以免事件发展又生事端;由于涉及物品赔偿,且数额较大,必需双方家长到校协商解决。

李明的爸爸李连秋是一家公司的中层干部,在以往的接触中,感觉他话不多,但很讲道理。对他的沟通我会“生”一点——让他知道事情的原委和我的态度就可以了,对他儿子不必过多地批评,让他自己表态赔偿。王哲的爸爸开了一家公司,他妈妈陈红居家做全职太太,对王哲过去就有不少溺爱的表现,估计她会得理不饶人。果然,下午在与李连秋的协商中她说出了这样的话:损坏东西要赔偿,没有什么说的,我儿子打了别人耳光,也给他一点钱就是……

我不想让两位家长在办公室发生争论,没等处理结果,就让李连秋先走了,而把王哲的妈妈陈红留了下来。我和她谈了很久,道理“熟透”了,陈红也认识到了表面上李明理该赔偿,但实质上王哲动辄打人,深层次的教育必须抓紧,否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一周后的班会上,我请来了全班学生的家长,和学生们一起开了一个题为“要赔偿更要成长”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李连秋主动拿出600元钱,但陈红没有接受,并且要儿子王哲向李明道歉。我趁机向全体家长和学生说了一番道理。班会课后,李连秋还是将600元钱留在我这里,我也上门去交给了陈红。

对一件不好的事,不要就事论事地处理完就停止,还必须抓住机会,使之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这也是辩证法的一种应用。

“急”与“缓”

【释义】学生中出现某些问题而又必须与家长沟通时,有的沟通要及时,这就是“急”,如上文所述的案例;有的时候要先让当事人(学生和家长)看一看、想一想,作好接纳信息的准备,这样,沟通起来效果会更好,这就是“缓”。

【案例二】一次,因为上体育课打球发生碰撞,两个学生发生了摩擦。由于体育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课后两个学生再次扭打起来,其中一位学生的头被打破了。班主任知道后马上通知双方家长来学校政教处找我处理。魏强的家长带来七八个亲友,一进门就质问学校要怎么处理,并提出了很多的过分要求,抛出狠话说,如果学校不按要求处理,他们就“回打”。双方家长就这样在办公室闹开了。

【分析与处理】由于我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双方家长又非常激动,甚至要在办公室打架,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处理好的,我就请家长们先冷静下来。我说,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没有调查清楚,我们要先尽快把事件的原委调查清楚。之后,我们一定会给家长一个公正的解决办法。我请家长回去后仔细向孩子了解情况,并约定两天后来学校协商解决。经过调查知道,打篮球时秦刚不小心撞倒了魏强,魏强起身就要打秦刚,当时被同学拉开了。下课回教室的路上,魏强又冲上去打秦刚,并把秦刚掉出来的手机故意踩坏。在这种情况下,秦刚还手把魏强推倒,魏强的头被撞破了。情况调查清楚后,我请班主任打电话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双方家长,并特意叮嘱班主任做好秦刚父亲的工作。两天后,双方家长再次来学校。这次双方都只来了一位家长,魏强的父亲没来,他妈妈来了。魏强父母向他问清了情况,和学校调查的情况一致。他父亲自知理亏没来,妈妈来道歉并赔偿了手机款。事后,我们还是把魏强的父亲请到了学校,围绕他的行为与孩子的教育成长等话题进行了一番沟通。

“出”与“进”

【释义】由于通讯工具的普及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上门家访不多了,这并不是坏事。但动不动就请家长来学校,可不是什么好事。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有时候必须“出”——上门去和家长沟通;当然有时候也必须“进”——把家长请到学校来沟通,比如上文的案例。

【案例三】谢文是我班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平时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基本上都在前三名。但他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高一期中考试结束,学校发了家长会通知,这是高一学生的第一次家长会,所以我也在班上再三叮嘱:没有特殊情况家长一定要来开会,但结果谢文的家长没来。第二天,我问他为什么家长没来开家长会,他始终没有回答,一直沉默。我就向他要家长电话,他也不做声。由于谢文平时学习很好,也很守纪律,这件事我也就没有追究下去,告诉他下次开家长会一定要请家长来。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又要开家长会,我特别叮嘱谢文要请家长来学校,但结果还是没有来。我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通,但在我办公室,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一句话也不说。

【分析与处理】后来,我静心想了想,按理说成绩好的学生都愿意请家长来学校的,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但我从谢文嘴里得不到一句话,怎么办?后来我从其他学生那里了解到谢文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家境比较贫寒。谢文在读初中时,家长就从来没来过学校,谢文也从不带同学去他家。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决定走访谢文的家。在去之前,我准备了一些资料,主要是有关家境贫寒以及父母残疾家庭的孩子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自强不息的事例,在路上我就跟谢文探讨着这些问题。谢文自身刻苦学习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變命运和现状,所以这一路上的交流效果不错,他的话也越来越多了。谢文的家只有两间街边平房,父亲在家门口摆个修鞋小摊,母亲四出捡废品。从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很重视小孩的学习,但身体残疾带来的自卑心理又很强烈,从来都不与子女一起在公共场合出现。后来,我又多次去走访谢文的家,通过沟通,我不断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别人看不起你们,但你们不可以看不起自己;要让孩子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歧视,把别人的歧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高二期中考试,谢文考了班上第一名,年级第六名。家长会之前,我又来到他家,诚挚地邀请家长去开这个家长会,这次谢文陪同他的父亲参加了家长会。家长会上,我看到他的父亲始终都带着从容的微笑。

通过这件事的处理,我懂得了和家长沟通有时候必须走出去,了解学生家庭及其父母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沟通无障碍,从而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这就是与家长沟通“出”与“进”的辩证法运用。

沟通是一门艺术。娴熟地掌握沟通的艺术,就能建立起和谐畅通的沟通渠道,增强沟通效果,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

猜你喜欢

秦刚陈红李明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秦刚与马斯克驾车交流
更正
诗与远方
陈红作品
李明
为什么必须赔偿
Measurements of Conductivity for Low Concentration Strongelectrolytes in Organic Solvents (I) LiBr, LiCl, and LiNO3 in Alcohols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