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微波辅助萃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研究
2010-07-12李庆龙曲有乐欧阳小琨
李庆龙,曲有乐,欧阳小琨
(1.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医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2.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离子液体是在室温及相邻温度下完全由离子组成的有机液体熔融盐[1,2],具有蒸汽压低、挥发性小、溶解能力强、萃取能力好、液态范围宽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微波具有强的吸收和热转换能力。离子液体作为一种可设计的绿色溶剂广泛应用在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固相微萃取、双水相萃取。离子液体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具有热稳定性好、不爆炸、不易燃烧、不挥发、便于重复利用的特点[3-5]。以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可以减少在萃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微波萃取技术(MAE)具有萃取速度快、产率高、安全无污染等优点,将微波萃取技术和离子液体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萃取方法应用于萃取分离领域,使其具有二者各自的优点,可达到理想的萃取分离目的。杜甫佑等[6-8]以离子液体溶液为溶剂,研究了离子液体微波辅助萃取石蒜中石蒜碱、力克拉敏和加兰他敏生物碱,并与传统有机溶剂和传统萃取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本方法快速高效、环境友好。本文在有机溶剂MAE萃取绿原酸的研究工作基础上,以离子液体溶液为溶剂,微波辅助萃取金银花的绿原酸,并与传统萃取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绿原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金银花(购于舟山市芝林大药房)。
1.2 试剂与仪器
溴代正丁烷(化学纯),乙腈(色谱纯),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DZF-6021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eb85-2恒温磁力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RE-2000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FA1004N电子天平(上海民桥精密科技仪器有限公司);SHB-IIIA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河南省太康科教器材厂);XH-100A电脑微波催化合成/萃取仪(北京祥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800B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伊利特1201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试剂的预处理
1-甲基咪唑:加入KOH干燥24 h,130℃下减压蒸馏出1-甲基咪唑;正溴丁烷:加入CaCl2干燥24 h,70℃下减压蒸馏出正溴丁烷;硝酸银(AR)溶液:在避光条件下称重1.019 2 g的AgNO3,用去离子水溶解,然后稀释至100 mL于棕色瓶中保存,备用。
1.3.2 中间体 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r)的制备
反应式如图1所示。取重蒸的1-甲基咪唑和溴丁烷各0.5 mol至于500 mL圆底烧瓶中,油浴加热并进行搅拌,调节加热功率使加热油的温度在10 min中内从室温升到140℃,烧瓶内生成白色乳状物,当白色乳状物消失后溶液变为金黄色,撤去油浴锅继续搅拌,温度降至室温再置于140℃油浴下反应15 min[9],得到金黄色液体[Bmim]Br,生成物用二氯甲烷溶解,活性炭脱色纯化2~3次,再旋转蒸发除去二氯甲烷,在398 K(125℃)下真空干燥12 h后取出,底层析出白色针状晶体,用活性炭脱色后得率为86.8%。
图1 [Bmim]Br的反应历程Fig.1 Scheme of[Bmim]Br
1.3.3 [Bmim]BF4的制备
反应式如图2所示。取中间体0.1 mol[Bmim]Br和 0.11 mol NaBF4,加入到250 mL锥形瓶中,以丙酮作溶剂,在磁力搅拌下室温反应24 h,真空抽滤反应液,除去生成的NaBr,然后减压蒸馏出滤液中的丙酮后,加入二氯甲烷,进一步析出白色固体NaBr,真空抽滤,滤液经减压蒸馏出二氯甲烷,重复操作2~3次,直到没有白色固体(NaBr)析出为止,将产物置于真空干燥箱,70℃干燥至无失重,得无色粘稠液体[Bmim]PF4,得率为90.1%。
图2 [Bmim]BF4的反应历程Fig.2 Scheme of[Bmim]BF4
2 结果与讨论
2.1 [Bmim]BF4的表征
2.1.1 红外图谱解析
对[Bmim]BF4离子液体进行红外光谱检测,测定波数范围4 000~400 cm-1。3 161~3 170 cm-1是咪唑环上的C-H伸缩振动峰;2 967~2 968 cm-1是咪唑侧链上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峰;1 465~1 574 cm-1是咪唑环的骨架振动;1 169~1 167 cm-1是咪唑环C-H面内弯曲振动峰;1 047 cm-1是B-F的伸缩振动峰。图谱显示的特征与文献[10]一致。
2.1.2 核磁图谱解析
以CDCl3为溶剂对[Bmim]BF4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核磁共振主要数据见表1。
表1 核磁共振氢谱数据Tab.1 Data of NMR-H1
在δppm=0.95处积分面积为3.02的三重峰,表明有3个质子,是正丁基末端的甲基;在δppm=1.38处积分面积为2.05的六重峰,表明有2个质子,为正丁基上甲基旁边的亚甲基;在δppm=1.86处积分面积为2.1的五重峰,表明有2个质子,为与氮相连正丁基上的亚甲基2个氢,受到旁边4个氢的作用分裂成五重峰。在δppm=3.9处有个积分面积为3.05的单峰,表明有3个质子,证明为与氮相连的甲基,化学位移比正丁基上的甲基高;δppm=4.20处有个面积为2.0的三重峰,表明有2个质子,证明为与氮相连的亚甲基上的2 个氢;在 δppm=7.34 和 δppm=7.26 两处有 2 个峰,积分面积分别为 0.98 和 0.99,推定为咪唑环上的另外2个氢,由于它们处在相似的化学环境下,所以具有相近的化学位移值;在δppm=9.0处有一个单峰,积分面积为1.00,表明此处为单个质子,咪唑环上2个氮原子之间碳上相连的氢符合此条件。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此谱图为1-甲基-3-丁基咪唑阳离子,阴离子为BF4-离子,对氢谱没有影响。
2.2 [Bmim]BF4水溶液微波辅助萃取金银花中绿原酸
2.2.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100-5 C18(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0.4%磷酸(1∶9),检测波长:327 nm,柱温:室温,流速:1 mL/min,进样量:5 μL。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金银花提取液中的绿原酸峰对称性好,并可以与其它组分达到基线分离。
2.2.2 绿原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准确称取绿原酸标准品10 mg,加4 mL甲醇(AR),制成2.5 mg/mL的母液,吸取母液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2 mg/mL、0.4 mg/mL、0.6 mg/mL、0.8 mg/mL、1.2 mg/mL 的绿原酸标准溶液,摇匀,按照 2.2.1 的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以绿原酸的浓度(x,mg/mL)与峰面积(y)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12 634 x-185.57(R2=0.995)。
2.2.3 萃取条件优化
2.2.3.1 萃取溶剂筛选
分别准确量取15 mL的水、V水:V[Bmim]BF4=11:4的离子液体、50%甲醇和50%乙醇各1份,将准确称取的1 g金银花粉末加到各自溶剂中,在900 W、70℃微波辅助条件下分别萃取5 min,离心10 min,分别取上清液进行HPLC检测。不同萃取溶剂萃取绿原酸的得率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溶剂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solvents on yield of chlorogenic acid
从图3中各种溶剂提取绿原酸可知,对比纯水做溶剂,离子液体溶液的加入影响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萃取得率,高于水(2.78%),高于 50%乙醇溶液(6.25%),高于 50%甲醇(3.5%),并且由高效液相色谱图可知,利用离子液体溶液萃取所得杂质最少,其他溶剂萃取绿原酸的峰面积小于或接近离子液体萃取的峰面积,但经萃取获得的杂质明显较多。甲醇有毒易挥发污染环境,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有机或无机阴离子组成的有机盐,对微波具有强吸收和转化能力,能有效提高离子液体溶液对微波的吸收和转化,使溶剂和样品迅速升温,快速萃取样品中的绿原酸。因此本文选择[Bmim]BF4的水溶液为萃取剂萃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
2.2.3.2 V[Bmim]BF4水溶液体积比的优化
分别配置15 mL的水和[Bmim]BF4的混合萃取溶剂5份,水和[Bmim]BF4的体积比分别为:14:1、13:2、12:3、11:4、10:5,分别准确称取1 g金银花粉末加到5份混合萃取溶剂中,在900 W、70℃微波辅助条件下萃取5 min,萃取液离心10 min,分别取上清液进行HPLC检测。不同体积比的离子液体/水萃取绿原酸的得率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得出,当V[Bmim]BF4/V水从1/14增加到4/11时,绿原酸的得率增加了10%。再将V[Bmim]BF4/V水从4/11增加到5/10时,绿原酸的得率下降了4.2%,其主要原因是:当V[Bmim]BF4/V水为4/11时,离子液体溶液将绿原酸从样品中基本萃取完全,得率达到最大值(1.43%),当加大V[Bmim]BF4/V水时,样品中残留的绿原酸很难被萃取出来,并且由于离子液体的增加,使溶液的粘度增大、扩散能力变差,溶液更难渗入到样品基质的内部,导致提取率下降。因此,选择V[Bmim]BF4/V水比4/11为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萃取溶剂。
图4 水和[Bmim]BF4体积比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of V[Bmim]BF4/Vwateron yield of chlorogenic acid
2.2.3.3 微波萃取功率的优化
配置15 mL体积比为11:4的水和[Bmim]BF4混合萃取溶剂5份,分别准确称取1 g金银花粉末加到5份混合萃取溶剂中,在70℃萃取功率分别为900 W、800 W、700 W、600 W、500 W微波辅助萃取5 min,萃取液离心10 min,分别取上清液进行HPLC检测。不同功率萃取绿原酸的得率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当功率从500 W增加到600 W时,绿原酸提取率增加,在功率600 W时,达到最大值(1.43%),绿原酸的提取率随微波功率的增大而增加;当功率超过600 W后,提取率开始下降,由于离子液体溶液吸收微波的能力较强,因此用小功率即可将样品中的绿原酸萃取完全,功率过大使绿原酸降解,并且浪费能源,增加了成本。因此本实验最优的提取功率为600 W。
图5 微波功率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microwave power on yield of chlorogenic acid
2.2.3.4 萃取时间的优化
配置15 mL体积比为11:4的水和 [Bmim]BF4混合萃取溶剂5份,分别准确称取1 g金银花粉末加到5份混合萃取溶剂中,在600 W、70℃微波辅助条件下分别萃取 3 min、5 min、7 min、9 min、11 min,离心 10 min,分别取上清液用HPLC检测绿原酸的收率。不同萃取时间所得绿原酸的得率如图6所示。
由于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具有加热快速高效的特点,一般在10 min内萃取完样品中的目标物。从图6可知,萃取时间从3~9 min,绿原酸得率一直增加,在9 min得率达到最大值(1.475%),提取超过9 min后,提取率下降,因为萃取时间过长,绿原酸可能被降解。因此,本实验的最优萃取时间为9 min。
图6 萃取时间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Fig.6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yield of chlorogenic acid
4 结论
(1)本文合成了[Bmim]BF4离子液体,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利用微波萃取快速、离子液体绿色环保的优点,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萃取方法,该法可以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快速高效萃取。
(2)对离子液体微波辅助萃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与传统溶剂提取进行了比较,离子液体溶液作为萃取剂比常规溶剂萃取效率高。实验结果对于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1]李汝雄,王建基.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的制备与应用[J].化工进展,2002,21(1):43-48.
[2]阎立峰,朱清时.离子液体及其在有机合成中应用[J].化学通报,2001,11:672-679.
[3]WELTON T.Room-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solvent for synthesis and catalysis[J].Chem Rev,1999,99:2 071-2 074.
[4]ANTHONY J L,MAGINN E J,BRENNECKE J F.Solution thermodynamics of imidazolium-based ionic liquids and water[J].J Phys Chem B,2001,105(44):10 942-10 949.
[5]ELLIIS B,KEIM W,WASSERCHEID P.Linear dimerization of but-1-ene in biphasic mode using buffered chloroaluminate ionic liquid solvents[J].Chem Commun,1999,377.
[6]DU F Y,XIAO X H,LI G K.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 in the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of trans resveratro from rhizma polygoni Cuspidati[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7,1 140:56-62.
[7]DU F Y,XIAO X F,LUO X J.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 in the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from medicinal plants[J].Talanta,2009,78(3):1 177-1 184.
[8]杜甫佑,肖小华,李攻科.离子液体微波辅助萃取石蒜中生物碱的研究[J].分析化学(研究报告),2007,35:1 570-1 574.
[9]蔡月琴,彭延庆,宋恭华.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合成[J].化学试剂,2005,27(1):122.
[10]黄一波.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J].天津化工,2007,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