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减排”之路 路在何方
2010-07-11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局侯天燕
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局 侯天燕
在宣传“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畜禽养殖业也要服从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客观需求,养猪业的“减排”之路到底该怎么走?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一、推广环保养猪
环保养猪又称为发酵床养猪法、自然养猪法。发酵床养猪的基本模式是在猪舍内设置90~100厘米的地下式或地上式垫料坑,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土著菌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一个有益菌繁殖的小环境,抑制、分解有害细菌和病毒。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粪污向外界环境的排放,粪尿加速了垫料微生物的发酵产热,为猪只正常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传统养猪比较,发酵床养猪有诸多优点:节省用水75%~90%,节省精饲料10%~15%,节省劳动力30%~50%;垫料经2~3年的发酵,成为高档有机肥料,为绿色种植提供了肥料保证;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实现了粪污的零排放;猪舍环境好,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干燥舒适,减少了病原传播,减少了用药和消毒等常见费用;发酵床养猪省地、省煤、省电,猪舍冬季无需人工加热取暖;每10平方米的发酵床,可以使用1亩地的玉米秸秆,为秸秆处理提供了理想的途径,能有效避免焚烧带来的隐患及空气污染。作为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养殖技术,发酵床养猪法顺应了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需求,不但适用于中小型养猪场,更适用于大型养猪企业。纵观“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环保养猪会有良好的发展前途。看到了环保养猪的诸多优势,山东省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推广该项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走在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二、实行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的基本方式是立体养殖,这种养殖模式,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保护生态环境十分有益。
立体养殖是一类养殖模式,构成方式不一,具体应用到养猪业上,可根据猪与其他畜禽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关系灵活确定。“鸡—猪—蝇蛆—鸡、猪”养殖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养殖模式。在这种立体养殖链中,鸡粪可以用来喂猪,猪粪养蝇蛆后肥田,蝇蛆含蛋白质高达63%,加工制粉后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蝇蛆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猪、鸡的抗病力。采用这种立体养殖模式,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又使猪粪鸡粪作了无害化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明显。根据养猪环境特点和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设计多种养殖方式,达到“减排”的根本目的。
三、重视饲料调整
养猪业除了向外界排泄粪便污水,向大气中排出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还会排出160多种臭味化合物,如挥发性脂肪酸、酚类物质、吲哚类物质、硫化物等;一个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养猪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出约148千克氨气、13.5千克硫化氢,这些气体的污染半径可达5千米。
重视饲料调整,降低日粮蛋白水平、使用饲料添加制剂,能有效降低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研究表明,猪日粮中粗蛋白质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猪场中氨气的释放量会降低10%~20%。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式,将饲料中蛋白质的使用量降低2%~3%,就能达到“减排”的目的。在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制剂、矿石粉制剂、微生态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为养猪场“减排”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尿酶抑制剂等活性酶制剂,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氮的利用率,减少排粪量、排氨量。
四、科学处理粪便
猪粪便在厌氧贮存和发酵的过程中,会排出氨气、二氧化氮、胺及氨基酸衍生物,还会排出混合气体“沼气”,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科学处理粪便,是“减排”的重要研究课题。
散养户在猪舍内铺垫吸附能力强的麦糠、稻壳、锯末、黄土、矿石粉,铺撒能结合有害气体的过磷酸钙,使用能抑制粪尿分解发酵的硫酸亚铁,喷洒能净化空气的过氧乙酸,“减排”效果都很明显。有条件的养猪小区,应积极兴建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对养殖粪污统一进行资源化利用,减轻养猪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沼气也属于温室气体,沼气阻碍地球散热的能力比二氧化碳强20倍,猪粪便自然发酵产生的沼气,对环境的危害也很大。修建沼气池,将粪便通过密封管道排入沼气池中,经过发酵处理,将粪便中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使用,避免了向空气中的自然排放,沼渣是肥田的好原料,沼液既可以肥田也可用作饲料。推广使用沼气池,可减少粪便自然发酵分解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实现粪污综合利用,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是养猪业“减排”的重要辅助手段,适合各种类型的养猪场和散养户使用。
五、有效控制疾病
控制疫病传播,减少猪只死亡,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地球减负的重要手段。政府间气候变迁问题小组(IPCC)领导人帕卓里在巴黎记者会上指出,生产1千克肉约能产生36.4千克的二氧化碳,在看似提高生活水平的背后,却以严重损害地球环境为代价。如果疾病防控措施不到位,则病死猪只尸体的腐败分解,也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有效控制疾病,减少猪只死亡,不但能降低饲养成本,也是间接为“减排”作贡献。
在控制疾病方面,养猪业应注重革新理念,要彻底改变过去“重治轻防”的陈规陋习,坚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预防工作,变被动防疫为主动防疫。制订免疫计划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确定最合适有效的免疫途径和免疫程序,选择最安全的免疫剂量,慎重制定药物预防计划,严格筛选药物,坚决禁止使用任何违禁药物。平时要严格消毒,但不可滥用药物,要重视改善养殖场环境卫生条件,重点对妊娠期、哺乳期、保育期和高生产期的猪群进行保健检查。
无论是大型养猪场,还是中小型养猪场,都要树立动物福利的观点,从环境改造、畜栏设计到日常管理、转运方式和屠宰过程,都要充分考虑猪只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命本能需求,给猪只以人道化的饲养制度和管理措施,让猪只吃得舒服、住得舒服。猪的健康水平提升了,患病率、死亡率自然就会大幅下降,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六、搞好环境绿化
环境绿化可以明显改善养猪场的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状况。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改善大气环境,为“减排”作出重要贡献。在生长季节,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 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养猪场附近种植的玉米、大豆、棉花、向日葵等植物,会从大气中吸收氨气,既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又能降低大气中的氨气浓度。猪场经过充分绿化后,25%的有害气体被阻留净化,林带可降低恶臭50%,尘埃减少30%~60%,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减少20%~80%,噪音减弱25%,还可减少疫病的机械传播。
养猪场外可种植5~10米宽的防护林带。养猪场内可种植50~100厘米宽的绿篱植物带。可供选择的树种很多,常绿绿篱植物有桧柏、侧柏、杜松、小叶黄杨等,落叶绿篱植物有鼠李、水蜡、紫穗槐等,花篱植物有连翘、太平花、榆叶梅、丁香、银带花、忍冬等,刺篱植物有刺玫、蔷薇、花椒、山楂等,蔓篱植物有金银花、蔓生蔷薇、葡萄等。如果场内空地较多,也可以种植蔬菜或饲料作物、粮食作物,既可吸纳温室气体,又可增加养猪场的饲料供应。搞好养猪场区内外的环境绿化,能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减排”目标,让养猪场不再成为臭气熏天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