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生产中几种常见地上害虫的防治

2010-07-10谷瑞平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1期
关键词:穗轴黏虫心叶

姜 波 谷瑞平

(黑龙江省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桦川 15430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据统计,近年来由于各种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达6%~10%.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其中,防治玉米虫害也是保证玉米可持续增产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玉米螟

(一) 习性和发生规律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各地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它可以为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折断率增加,使子粒产量下降。

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cm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天。幼虫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爬行,开始为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落到邻株,形成转株为害。幼虫多为5龄,3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4龄以后,大部分钻人茎秆。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为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为害也较轻。

(二) 防治方法

1.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年春在其中化蛹。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

2.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吐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剂,稀释成2 500~3 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m1,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同时对玉米蓟马的兼治效果可高达96.8%。

3.穗期防治。用50%的敌敌畏乳剂0.5kg,加水500~600L,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少量药液,1L药液一般可灌雌穗360个。

4.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和末期分别放蜂,每公顷放蜂15万~45万个,设30~60个散蜂点。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m为宜。

二、黏虫

(一) 习性和发生规律

黏虫俗名称五彩虫、麦蚕,属鳞翅目夜蛾科。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各地,是一种以为害粮食作物和牧草为主的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的害虫。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每年发生世代数全国各地不一,从北至南世代数为:东北、内蒙古每年发生2~3代,华北中南部3~4代,江苏淮河流域4~5代,长江流域5~6代,华南6~8代。黏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0一带。在330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福建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

黏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19~25℃,30℃以上产卵即受很大影响。另外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阴晴交错、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成虫产卵,而且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活发育。在北风及偏北风且降雨时,可使南迁黏虫下落为害,东北地区春季虫源与南风及西南风有关。此外,植株密度大、杂草多、蜜源多,对黏虫的发生也有利。

(二) 防治方法

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有条件者,应做好地区甚至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工作。

1.诱捕成虫(蛾)。利用成虫产卵前需补充营养,容易诱杀在尚未产卵时的特点,以诱捕方法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比: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夜晚诱杀。

2.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至盛期以后为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要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

3.药剂防治。玉米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即应用药剂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每公顷喷30~37.5kg,或2.5%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洒,效果都很好;亦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

三、玉米蚜虫

(一) 习性和发生规律

玉米蚜虫可为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玉米蚜虫一年繁殖10余代,从5月初开始向玉米、高粱地迁移,群集在心叶、叶鞘、叶筒内繁殖为害,吸食叶汁,使受害部位褪绿;抽雄后扩散到雄穗上繁殖,扬花期是为害最猖狂的时期,吸食汁液,严重的抽不出雄穗,籽粒秕瘦,产量下降。其分泌物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二)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可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3 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3 000倍液等常规喷雾,或每公顷用药液225~300L喷雾;也可提前进行根区施药,每公顷用30%呋喃丹(克百威)颗粒剂15kg拌细土150~225kg,在玉米蚜初发阶段,在植株周围开浅沟埋施,药效长达3天,并可兼治玉米螟,还可同追肥结合进行。

四、玉米叶螨

(一) 习性和发生规律

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分布较广,可为害多种作物。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严重时叶片完全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成螨体形椭圆,体色红色或锈红色。卵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初产下的卵五色透明,以后逐渐变为橙红色,孵化前出现红色眼点。初孵幼虫圆形,体色透明或淡黄,取食后体色变淡绿。幼虫蜕皮后变为若虫,体形椭圆,体色由橙红变红,背面两侧斑点明显。全年发生10多代,世代交替,由于虫体微小,又多在叶背取食,田间不易被发现。被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枯死,影响玉米灌浆进程,致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二)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浇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

2.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1∶1) 1 000~1 500倍液,效果很好。

3.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猜你喜欢

穗轴黏虫心叶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玉米穗轴长与穗轴粗的QTL定位及全基因组预测
玉米穗轴粗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玉米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与穗轴特性关系分析
玉米穗轴粗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十月,黎明不懂夜的痛(组诗)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