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结构调整方向及策略分析

2010-07-09陈绵水教授陈秋云副教授

国际贸易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西部降幅金融危机

陈绵水(教授) 陈秋云(副教授)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结构调整方向及策略分析

陈绵水(教授) 陈秋云(副教授)

金 融危机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外贸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在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以及以要素为界面的产品内分工方兴未艾之时,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次思考的机会:中国如何调整外贸结构并有效参与新的国际分工?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结构的 “压力测试”

本文所界定的外贸结构包括四个方面:贸易方式、贸易商品、贸易国别及贸易主体。由于我国政府提出稳定外需的政策目标,故而主要从出口的角度分析外贸结构。为此,文章根据我国海关对外贸易统计数据,对我国外贸结构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贸易方式的影响

根据海关的统计分类,我国的贸易方式 (这里是指出口方式)分为19种基本形式。考虑到少数方式贸易发生量很小甚至没有,例如2008年以来的补偿贸易,文章分析了11种基本的贸易方式 (见表1)所受金额危机的影响。

表1的数据显示:一般贸易直到2009年1月才开始连续负增长,而来料加工贸易自2008年8月就已经开始连续负增长,而且呈递增趋势。这说明来料加工贸易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更加敏感。进料加工贸易和出料加工贸易相对来料加工贸易而言,滞后了四个月出现负增长,但是后者受影响的程度要重于前者。引人注目的是,寄售代销贸易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幅度的增长,而金融危机之前是负增长,这说明面对金融危机企业调整了出口方式。对外工程承包出口货物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几乎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边境贸易受影响的时间晚,而且程度偏小。租赁贸易受影响的时间更晚,直到2009年3月份才为负增长。易货贸易表现较大的波动性、不平稳性,这与贸易的不确定性有关。

表1 各出口方式同比变化率

(二)金融危机对出口产品的影响

在我国前36种主要出口产品中,根据2009年4月海关统计数据,文章将出口产品分为金额降幅(未考虑价格因素)在10%以内的产品 (见表 2)、金额降幅大于30%的产品 (见表3)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

在2009年的前四个月,只有煤、原油是正增长,其他都是负增长。在前36种主要出口产品中,降幅小于10%的产品是9种,大于30%的是8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是17种,这17种出口产品的平均降幅为15.2%。降幅小于 10%的9种产品的出口金额占同期36种产品的比例为12.5%,降幅大于30%的产品出口额占比为2.1%,平均降幅为15.2%的产品出口额占比为82%左右。另外,降幅小于10%的产品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各年份的出口增幅一般都在20%以内,而降幅大于30%的产品在金融危机前出口增幅一般在40%以上 (少数大幅下降)。因此,前者出口平稳,而后者出口受危机影响很大。

(三)金融危机对出口目的国(地)的影响

在所选择的我国最大的23个出口目的国 (地)中,我国在2009年的前四个月对它们出口的平均降幅为23.1%(同比)。高于平均降幅的出口目的国 (地)为10个,它们分别为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印尼、泰国、越南、荷兰、俄罗斯、巴西和新西兰。我国对这 10个国家 (地区)的平均降幅为31.4%,而其余13个国家 (地区)的平均降幅为16.6%,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而且后者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为主。这说明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小。另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对已签订自贸协定国家 (地区)的出口受危机的影响更小。

表2 金额同比降幅小于10%的出口产品变化率

表3 金额同比降幅大于30%的出口产品变化率

(四)金融危机对出口主体的影响

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105.8亿美元,增长12.4%。其中出口7906.2亿美元,增长13.6%;进口 6199.6亿美元,增长10.8%。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 6110.4亿美元,增长 23.5%,增速比2007年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72.3亿美元,增长14.4%;进口 3538.1亿美元,增长 31.1%。此外,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进出口增长平稳,2008年进出口5400.2亿美元,增长27.3%。其中,出口3807亿美元,增长27.9%;进口1593.2亿美元,增长25.7%。

2009年的前两个月,国企出口279.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2.8%,进口了317.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0.3%;外企出口了849.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3.8%,进口了614.4亿美元,下降了34%。因此2009年国企和外企有相似的表现。

二、我国外贸结构的脆弱性

上述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结构的影响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经过长期的高速增长后,开始显现其自身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集中表现在外贸结构在全国31个省市 (区)分布的失衡性,因而金融危机对各省市 (区)的影响明显不同。

(一)金融危机对各省市 (区)出口的影响

为了比较金融危机对各省市(区)出口的影响,这里选择以直属海关的关别总值作为比较标准。2008年出口增幅高于30%以上的海关有15个。它们没有一个是沿海发达省份,全部都是中西部地区的省市 (长春属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除了合肥海关外,其余的五个省都以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幅增长。另外,新疆、广西、重庆、四川、内蒙古、甘肃及银川等都表现为极高的增长速度。

2009年的前4个月,有7个关区是正的增长,其余都是负增长。在这7个关区中,只有杭州海关属于沿海发达地区,其余6个都是中西部地区。并且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平均降幅要小于发达地区降幅。

(二)我国区域性外贸失衡

国内区域性外贸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依存度过高,即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分依赖于发达地区的外贸发展。它们的外贸波动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很大冲击。入世以来,我国外贸前十强的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例一直在92%以上,即另外21个省市 (区)的外贸总额之和只占我国外贸总额的8%不到。此外,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逐年提高 (已上升到70%左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外贸前十强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它们的外贸依存度见表4。

表4和表5表明: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前十强依存度的提高,而前十强中又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和天津等五个省市,因为其余五个省市的依存度偏低,尤其山东、辽宁、河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我国的外贸严重依存于上述五个省市。相反,其余21个省市的外贸依存度平均值在2007年也只有13%,不仅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省市水平。这种区域贸易的严重失衡问题是我国外贸结构脆弱性的一个主要原因。面对金融危机,中西部地区的良好表现是对失衡的调整,表明中西部地区具有很大外贸潜力,而发达地区的外贸潜力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下已经很小了。

表4 前十强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

表5 其余省市 (区)外贸依存度平均值变化情况

表6 主要贸易方式比较单位:%

这种区域性外贸失衡的背后是外贸结构的四个方面在全国分布的失衡性。以贸易方式为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是两种占绝对优势的贸易方式,两者出口额总和占总出口额的比例达到93%,而其他一些贸易方式虽然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得到了大幅增长,但是在整个贸易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见表6)。不仅如此,从全国各省市(区)来看,加工贸易在发达地区的比例非常高 (浙江省例外),而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出口更多依赖于一般贸易。对贸易商品、贸易主体等都可以做类似的分析。

三、我国外贸结构调整及其策略选择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外贸结构暴露出了内在的脆弱性。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外贸结构的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一)外贸结构调整的必然性

第一,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形势,外贸结构必然要作出相应调整。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仍不乐观,这意味着我国将在较长时期面临外需下降的制约。首先,世界经济尚未找到真正可持续的增长点。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启动了房地产市场,这已经说明难以持续。其次,最新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不容乐观。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第一季度,欧盟27国经济环比下滑2.4%,同比则下滑4.5%,创下1999年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个人消费不断下降,储蓄上升。美国经济2009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5.7%,略好于此前公布的6.1%的降幅,为美国经济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作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日本,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比上季度下降4%,按年率计算则下降了15.2%,这是1955年日本编制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跌幅。最后,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化,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态,即产品内分工,正日益发展。这种分工形态使得各国联系更为紧密,增强了世界经济波动性的传导。我国加工贸易以更大幅度下降就是一个例证,因为加工贸易更多的是基于产品内分工。为了顺应这种分工,外贸结构需要作出调整。

第二,我国外贸结构脆弱性的解决有赖于结构调整。发达省市的贸易模式曾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金融危机中的颓势表现(相对中西部地区),表明其现有贸易模式的潜力已经极其有限,而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则表现出勃勃生机。通过结构调整,不仅发达地区的外贸要恢复活力,而且要释放其他地区的外贸潜力。

(二)外贸结构调整的策略选择

我国外贸结构的调整要避免走入误区。外贸结构调整不只是意味着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点甚至不是主要的调整方向,主要的方向是解决区域性贸易失衡问题,即发达地区外贸在现有模式下空间不大,而其他地区的外贸潜力难以释放。外贸结构调整的原则应该是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当前,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仍然是丰裕的劳动力。这一点不仅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而且是有效解决就业,实现 “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政策所在。因此,劳动力丰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

第一,通过发展边境贸易解决区域性贸易失衡问题。解决区域性贸易失衡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外贸的发展,这是发达地区改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必要条件。如果发达地区通过发展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等,以改变外贸增长方式,其结果是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甚至大幅下降。如何转移富余的劳动力呢?显然,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是可行的方法。这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改革造成的富余人员流向了发达地区,这帮助了国企改革顺利进行。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外贸甚至可以对发达地区改变外贸增长方式形成 “倒逼机制”。因为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起来后,流向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就会减少,甚至形成 “民工荒”。其结果要么提高工人工资,要么工厂搬家,要么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工资可能难以奏效,而后两者的结果是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这是基于 “倒逼机制”的结果。

如何发展非发达地区的外贸呢?我国不仅有很长的海岸线,而且有很长的内陆边境线。通过发展边境贸易带动整个 “沿边”省市的发展 (上文已分析边贸是受危机影响较小的方式),并形成与沿海省市的合围。制约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没有码头港口,因而存在很大的交易成本,如何发展沿边内陆省市的边境贸易呢?一方面是与相邻的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另一方面是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如中西部地区实行更高的出口退税率。目前,我国西南角的云南和广西等就可以享受我国与东盟自贸区带来的利益,它们与东盟的边境贸易近年来大幅发展。西藏地区可以通过我国与印度、尼泊尔建立自贸区来发展边境贸易。当前,印度已经是我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亚东口岸及樟木口口岸已经开放,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自贸区可以有力促进西藏边贸发展。新疆地区可以通过我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自贸区来发展对外贸易。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成自贸区是具备条件和基础的。我国东北三省可以通过建立东亚自贸区来发展边境贸易。自贸区的建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有时候颇费周折,例如东亚自贸区就是呼声大、成果小。

第二,发展商贸集团,拓宽贸易方式。贸易方式作为贸易结构构成因素过于单一,我国高度依赖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上文指出易货贸易、寄售代销、工程承包出口具有很好的抗风险性,我国为何没有大力发展起来呢?该怎样发展起来呢?浙江的经验值得借鉴。浙江一些产品相关企业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在国外设立商贸公司 (集团)开拓市场,国内生产的产品直接发给海外的商贸公司 (属于公司内贸易),再由商贸公司在海外进行易货贸易、寄售代销、工程承包出口。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防范易货贸易、寄售代销等带来的风险 (正是风险制约了这些贸易方式的发展),这就是浙江尽管大量出口传统产品但经济充满活力的一个原因所在。在2009年的前4个月杭州海关关别总值仍保持22%的增幅,这是发达地区唯一一个保持增长的海关。

第三,通过外贸流程再造,增强外贸竞争优势。外贸行业的比较优势在哪儿?在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产品内分工快速发展背景下,在生产企业大量应用外包、供应链管理、公司内贸易的环境中,外贸行业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就是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外贸流程再造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方向。今天大量的外贸公司规模较小,不可能是职能部门齐全的公司,即涵盖单证部、运输部、仓储部、业务部、结算部等,必须实现行业内的进一步分工,进行外贸流程再造,香港利丰公司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图1 一般贸易型的外贸流程再造

图2 加工贸易型的外贸流程再造

从一些成功经验来看,外贸流程再造主要有下面两种模式:

(1)一般贸易型流程再造。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可以根据图1的流程进行如下再造。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如下:出口商在国外设立公司,并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及时向国内的办事处下达出口计划,收到计划后,国内办事处迅速联系国内供货商并签订合同 (浙江的生产企业将供货商与国内办事处合二为一)。根据合同的规定,供货商将订舱、储运、商检、保险、报关等出口环节外包给国际贸易中介组织,供货商在约定的时间内交货并接受款项。

(2)加工贸易型流程再造。这种流程再造主要适用于从事加工贸易的生产型企业。其具体再造过程见图2。这一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进口商在全球各地寻找供货商,经考察合格后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并建立合作关系。进口商同时和某一国际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将进口运输等相关事宜外包给它。进口商根据生产和销售情况向供货商和进口商办事处下达进口计划,并由后者对前者进行生产监督与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供货商将货物交给国际物流企业,并由后者将货交给进口商。

从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探讨了我国外贸结构内在的脆弱性,并且将外贸结构界定为贸易方式、贸易主体、贸易国别及贸易产品。尽管招商引资、调整产品结构等都是提升外贸水平的措施,但是我国外贸结构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区域结构性问题,即区域性贸易失衡问题,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依存度 (对少数发达地区的依赖)过高。因此,我国外贸结构的调整应主要放在区域性对外贸易的调整上。

九江学院;责任编辑:郭周明)

猜你喜欢

中西部降幅金融危机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2019年6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2019年5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2019年1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商用车降幅更为明显
零售量额降幅环比收窄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