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露“王亚丽、韩峰们”网络监督功不可没

2010-07-07建达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7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真话隐私权

最近曝光率很高的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处长韩峰等人,都是因为网络舆论的揭露和穷追猛打而身败名裂。网络的反腐功能进一步彰显,网络的力量让那些不干净的官员心惊胆战。

网络监督是继传统媒体监督后的新兴舆论监督,使得本来很难发现的问题被发现,本来潜伏得很深的贪官污吏被揭露,本来不可能曝光的丑闻被公开,本来被封住口的真相大白于天下。难怪有的官员叹息:“没有互联网有多好!”

网络监督弥补了制度监督的缺陷。在管理和监督官员方面,有人大、政协的政治监督,有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党内监督,有看似严密的法律监督,还有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等等。这些监督发挥运用得好,确实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当王亚丽、韩峰等人通过网络监督露出马脚后,人们再一次发现,其实新兴媒体的监督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它的理念、手段、技术和不可阻挡性,让政府的反腐倡廉目标更加接近。

网络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更加积极地保护网络舆论监督,要爱护敢说真话的网友,不让说真话、说实话、说有利于人民幸福尊严话的网民受到类似“跨省追捕”的打击和报复,不让新兴的民主形式被某些人以“法律”的名义扼杀。贪官污吏和昏官庸官对网络监督有一种本能的抵触。他们不但怕网民从他们的穿戴、吃喝、娱乐以及不慎透露的日记里找出腐败的证据,更怕上级领导和纪检监察机关从网络上发现情况,对他们进行查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挑网络监督的毛病,给网络监督罗列罪名,把网络监督置于他们可以管控的范围里,从而最终达到封锁网络监督的目的。

网络上的民众监督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侵犯他人隐私权、发泄情绪、道听途说等问题。按照现代民主社会的法则,官员的隐私保护和一般公民的隐私权有很大的不同。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官员的隐私保护自然要有一定的限制。官员的隐私越少,这个社会就越进步。同样的道理,一般公民的隐私权越多,人民就越幸福越有尊严。网络监督假如正常进行,体现公开透明,这样不但不会危害我们的社会,而且能起到提供反腐反贪信息、找到事实真相、澄清错误消息的作用,还能有效地监督官员。当然,假如有人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他人进行诽谤,那么,受害人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与其对簿公堂,以证清白——这在法律上早有设定。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真话隐私权
浅论如何有效发挥融媒体语境中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真话能走多远(节选)
“人肉搜索”侵害隐私权的法律解析
真话都可以写吗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网络反腐——舆论监督的利器
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理性对待孩子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