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5%
2010-07-06张金刚
张金刚
2009年9月28日。海南清水湾。英国人胡润的百富榜。一位备受巴菲特看重的中国人———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榜上有名,以35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他的传奇经历也随之渐入世人视野。
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比亚迪一路走来,除了王传福的刻苦钻研、艰难打拼之外,他过人的“山寨功”与“抄袭术”,也因台湾科技业首富、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的一计置疑,而浮出水面。从讶异不解到点头称奇,不得不承认,这一招来得高明、来得智慧,算得上是王传福的一大成功法宝。
2005年起,富士康因挖角、专利和泄密纠纷等缘由把比亚迪告上法庭,郭台铭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向比亚迪发难,“为何投资偷窃商业机密的公司?敢不敢开比亚迪汽车上下班?用何种专业判断比亚迪的潜力?”面对郭台铭不依不饶的诘难,以及有人“难道全世界就你们比亚迪人是聪明人吗”的刻薄追问,王传福气定神闲地回答———“那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譬如说汽车的外观专利有5幅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5个里面都是相似的,你就可能是侵权的,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风格完全不一样,其余的完全一样也不侵权。”这就是王传福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比亚迪首席设计师廉玉波毫不避讳:我们每年要拆很多车,有专利就规避掉,没有就拿来用,并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而且100%不会让对手赢。一位富士康的中层透露,比亚迪对规避法律责任很有心得,他们几年前就成立了一个100多人的“知识产权团队”,专门对付这类诉讼官司,“说难听一点,就是证据销毁以及专利规避团队。”
从早年的电池研发到如今的汽车制造,王传福一直以来对所谓“专利”嗤之以鼻,他认为:“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樣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竞争胜于战场的商界,王传福能把山寨功玩得如此炉火纯青,且不伤元气,堪称一个奇迹。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抢摘财富的金苹果,这是王传福的智慧。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领域,我们不妨也智慧地山寨一把,在5%的创新空间里发挥到极致,相信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