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0-07-06楼武林吴殿廷张艳平

当代经济 2010年5期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竞争力服务业

○楼武林 吴殿廷 张艳平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环渤海地区亦称环渤海经济圈,是指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位于中国北部沿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全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在世界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总体趋势下,环渤海地区的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2008年,环渤海地区服务业增加值为35438.35亿元,占全国的29.41%,服务业新增产值5068.25亿元,增长速度为16.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15.9%。然而,从区域内各个省市的统计数据来看,环渤海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省市之间差距巨大,各个省市之间的分工协调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速度偏慢,低于同期的GDP和第二产业的增长率等。对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研究评价,并不是单纯为了对省市进行服务业竞争力排名,更重要的是根据研究结果从整体上协调服务业在环渤海地区的布局,提高区域的分工协作效率,从而在整体上提升环渤海地区的服务业竞争力。

一、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竞争”一词最早是由古希腊人提出的,如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就使用了“竞争”和“垄断”这一对范畴。对竞争在经济发展中的本质和作用,直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逐渐认识。在经济范畴中,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获得最大利益而进行的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的斗争。竞争是竞争力的前提,竞争力是竞争的后备基础条件。竞争力的范围很广泛,包括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国际)竞争力。由于竞争所处的范围不同,它们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在国内的竞争和在国际的竞争。

国外学术界对于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由WEF和IMD每年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另外,国外学者把服务与竞争力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某一服务行业的研究,例如:Rubalcaba(2001)等人探讨了贸易领域中服务与竞争力的关系;Hardwick(1998)等人研究了保险业的竞争力;Windruml(1999)等人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国内学术界对于服务业竞争力,特别是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日渐增多,不过仍然属于初步发展阶段。

目前,国内对服务业竞争力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吴士元(2003)从反映服务业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包括经济实力、服务业总体情况、主要服务行业发展、科技实力建立了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的服务业竞争力进行排序;黄作明(2004)构建了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索贵彬(2005)利用DEA研究了我国各省第三产业(服务业)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判断相关因素对DEA测量出的效率值的影响程度;邹亚军(2005)通过选取一系列经济指标,从规模、结构、管理效率、增长速度、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比较发达地区的比较研究,从更深层发掘南京市服务业竞争力存在的不足;此外,还有刁慕蓉和庄丽娟(2004)、胡霞(2004)、王淑婧(2005)等学者也对这个领域进行了探讨。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生对不同省份的服务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做了整体研究,但基本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目前国内对于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现象描述、定性问题分析或个别具体行业的研究上,没有学者对环渤海地区整体服务业竞争力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

二、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竞争力总体评价

1、评价指标的选取

区域服务业竞争力是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函数。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兼顾指标的全面性、客观性、代表性、可得性和数据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以下20个指标(见表1)衡量环渤海地区5省2市的服务业竞争力。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

表1 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2、评价方法

由于各变量之间不是简单线性关系,变量之间的共线性会对分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方法用于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者样品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由于经过标准化变换不改变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所以不失一般性,后面的讨论均采用经标准化后的变量。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法作为因子提取方法,经过方差最大旋转,以特征值大于1为因子提取标准;将旋转后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对各地区因子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因子综合得分;将因子综合得分定义为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服务业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对环渤海地区各省市服务业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研究。

3、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文共提取4个公因子,它们共揭示95.817%的变量总方差,超过80%,也就是说,用这4个公因子可以综合代表原来20个变量,而且因子之间没有任何相互关系。旋转后的因子载荷情况见表2。

表2 因子载荷情况

第一主因子在指标X2(服务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X3(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X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X10(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X13(技术市场人均成交额)、X14(每万人拥有专利总量)、X17(人均金融保险额产值)、X18(人均房产开发投资额)和X20(人均社会公用服务业收入)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解释力。这几个指标主要是从地区服务业总体储量(X2、X3)、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X6、X17、X18、X20)和地区服务业所处的科技水平(X10、X13、X14)三方面影响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由于当前服务业总体存量的增长主要体现于现代服务业的增长,而科技水平的提升也直接影响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因子归纳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因子。这9个指标均与因子呈正相关,即区域现代服务业水平越高,整体服务业竞争力越强。

第二主因子在指标X5(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7(人均GDP)、X8(非农人口所占比重)、X11(开放程度)、X12(每万人高等在校学生)、X15(人均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和X16(人均批发和零售产值)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解释力。这几个指标主要是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X5、X7)和城市化水平(X8、X11、X12、X15、X16)等两方面影响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由于城市的经济占区域总体经济的绝大部分,所以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从整体上反应出某区域内城市化总体水平,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因子归纳为区域城市化总体发展水平因子。这些指标也均与因子呈正相关,即区域内经济总量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区域服务业竞争力也越强。

第三主因子在指标X1(服务业增加值)、X4(人均服务业新增产值)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解释力。这两个指标主要是从区域内服务业发展速度方面影响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因子归纳为区域服务业发展速度因子。这些指标也与因子呈正相关,即区域内服务业发展越快,区域服务业竞争力也越强。

第四主因子只有在指标X9(每万人拥有的载客车辆)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解释力。这说明区域内交通情况亦对服务业发展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以上四个主因子对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的贡献率分别为41.691%、36.061%、11.152%、6.905%,由此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第一、第二主因子,即区域内现代服务业水平因子和区域内城市化总体发展水平因子;第三、第四主因子所占比重较低,即区域内服务业发展速度因子和区域内交通情况因子对最后结果影响较小。

计算因子在各个区域中的综合得分(见表3),以说明环渤海地区5省2市的服务业竞争力总体情况。以旋转之后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加权平均的系数。由于数字较小,我们将其扩大 100倍。计算公式为:Ui=(41.691×F1i+36.069×F2i+11.152×F3i+6.905×F4i)。

表3 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竞争力得分及排序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北京四个因子都具有正的得分,而现代服务业水平因子得分尤其高,这就表明北京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在整个环渤海地区都处于相对强势的位置;辽宁省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因子上得正分,表明辽宁地区服务业发展在各个方面相对于区域内其他省市具有较好的平衡性和全面性;而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分别在区域总体城市化发展水平因子、区域服务业发展速度因子、区域服务业发展速度因子、现代服务业水平因子和区域人均交通条件因子上具有正得分,表明这些地区在服务业的发展上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方面,但也存在服务业发展较为单一、不平衡的特点。总体来看,北京具有较为成熟和平衡的服务业发展结构,已经迈入服务经济的时代;天津、山东、辽宁的服务业发展与北京差距较大,处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阶段,而剩下的三个省份目前服务业发展各方面都较为薄弱,仍应以发展工业为主、服务业为辅。

根据因子综合得分,借助arcgis软件,结合定性判断对环渤海地区5省2市的服务业竞争力进行分级。

服务业竞争力强的地区:北京

服务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天津

服务业竞争力一般的地区:山东、辽宁

服务业竞争力较差的地区:山西、河北、内蒙古

经过分析,环渤海地区省市服务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情况大致呈现一张“弓箭”形状,由弓、弦和箭三部分组成,如图1。

弓的部分:北京、山东、辽宁、山西

箭的部分:北京、天津、内蒙古

弦的部分:天津、山东、辽宁、河北

图1 环渤海地区5省2市服务业竞争力空间分异图

4、环渤海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弓箭”理论

根据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竞争力在空间上所呈现的“弓箭”形状及各个地区服务业发展态势,并糅合了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模式和点轴开发模式等理论,本文初步提出了该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弓箭”发展理论。

作为“弓和箭”的支点,北京市是整个环渤海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北京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首屈一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电信咨询、科教文卫等成为了当前北京市的主导行业,使北京市处于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增长极点上,也是服务业发展中的最高梯度上,具有极强的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扩散效应,对整个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为“箭与弦”交点的天津正是未来整个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竞争力提高的动力源泉,而为这个动力提供“强大能量”的正是另外两个交点山东和辽宁省。这2省1市的主要城市和地区作为环渤海地区发展一级轴线上的支点,处于服务业发展的较高梯度上,联接北京,吸收新的信息、科技和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这些地区的服务业腾飞的关键。只有这些地区的服务业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发展,才能顺利“搭建”整个环渤海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基本骨架”。

河北和山西处于“弓”的薄弱地段,需要靠北京、山东和辽宁这条“基本骨架”上的重点城市的带动。目前这些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还处于缺乏组织系统发展的阶段,依靠吸收一级轴线的经验和技术是这些地区发展的关键。内蒙古作为箭的指向,是急需为将来服务业发展做好准备的地区。此三省目前亟需根据自身的资源等优势发展工业,为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好准备。

三、提升环渤海地区5省2市服务业竞争力的建议

通过上面对环渤海5省2市的服务业竞争力的具体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本文对提升环渤海地区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作为整个环渤海地区服务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并位于服务业发展的最高梯度上,北京在服务业的各个方面——基础、公共环境、成长潜力、发展水平和主要行业发展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在高技术和创新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方面,北京俨然已经步入服务经济时代。然而,由于北京市存在极强的极化效应,它的扩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使得周围地区的服务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北京市服务业在从传统服务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同时,必须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在整个区域内制定协调阶梯式的发展政策,以利于整个环渤海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作为整个环渤海地区的门户,拥有北方最大的港口基地,处于“弓箭”发展模式的主要推动力地位的天津,在国家重点建设区滨海新区发展的大力推动下,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内部结构也开始逐步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然而,天津的服务经济也存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平衡和对整个地区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天津首先应该着重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性的物流中心,辐射整个地区;其次,国际贸易服务业也是一个发展重点,并逐步带动整个区域的国际贸易发展;再次,应加快金融创新,与北京共同建造成为北方金融区域中心。这样一方面能够加速天津自身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也能带动整个区域的服务经济的发展。

第三,作为环渤海地区服务经济发展一般的辽宁和山东两省,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发挥区域服务经济助推器的作用。在山东省内建立起以青岛、烟台、济南等城市的省内服务经济网络,并着重发展现代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在辽宁省内建立起以沈阳、大连等省内服务经济网络,并着重发展现代信息产业、软件外包与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同时,应大力改造该两省的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为整个区域的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推力。

第四,处于环渤海地区服务经济较为落后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产业结构仍是“二、三、一“的发展格局,工业化水平仍需提高。由此,不能盲目的追求服务业的发展,而应该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提升工业化水平,加强服务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基础时,建立吸收和引进由京津辽鲁等省提供的人才、科技、先进的管理教育体制等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建立未来发展服务业的经济基础。

总之,本文通过分析环渤海地区5省2市服务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利用相关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型,在提出“弓箭”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政策的同步协调化,提升北京服务经济的扩散作用;大力发展作为未来主要推动力的天津服务经济的转型,并提升其扩散效应;在提升本省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开发山东、辽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挖掘新的发展网络和路径;优先发展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工业,同时提升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建立未来服务经济发展的基础。

[1]《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十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2]胡霞:广东省服务业区域竞争力分析[J]商业经济文荟,2004(5).

[3]Rubalcaba,Luis,Gago,David.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s and Competitiveness:The Case of Spanish Trade.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Vol.21,No.1.Jan.

[4]Hardwick,Philip,Dou,Wen.The Competitiveness of EU Insurance Industries.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Vol.18,No.1,Jan.

[5]Windrum,Paul,Tomlinson,Mark.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 Four Country Comparison.Technology Analysis&Strategic Management,Vol.11,No.3,Sep.

[6]吴士元:我国省级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3(10).

[7]索贵彬、张晓林: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第三产业竞争力评价[J].统计研究,2005(7).

[8]邹亚军:南京服务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J].地方经济社会研究,2005(11).

[9]罗应婷、杨钰娟: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0]顾江、侯祥鹏:我国省际旅游业综合发展实力比较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5(4).

[11]吴殿廷、孙久文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环渤海地区竞争力服务业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海洋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日本竞争力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