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休闲计划与旅游弹性消费——基于旅游应对危机的政策选择

2010-07-06冯学钢

旅游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修学入境国民

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241)

1 问题的提出

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一场严峻的挑战,如预期低迷、消费疲软、就业困难等,而由于旅游业的高开放度、易敏感性和强关联性,危机对旅游市场规模与结构、旅游投资方向,以及酒店、航空、旅行社等旅游分支行业也产生了巨大冲击[1]。

对于以往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内外经济学家从供需失衡等传统视角去分析并提出防范或治理对策[2],而历史经验证明,全球每次经济危机,率先回暖并起带动作用的都是旅游、休闲、培训、教育等服务产业。因此,我国在当前危机冲击的压力下,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背景下,应对经济严冬,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有望成为恢复最快的行业之一,并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解决就业的战略产业和优先“突破口”。

在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各要素中,扩大消费需求是基础、是首选,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来激发、引导旅游消费,特别是弹性消费。基于此,以“人本”、“和谐”、“发展”、“救市”为基调的“国民休闲计划”成为时代“宠儿”,并得到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响应。计划并推出的措施很多,如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国内游产品组合、市民休闲游成为各省重点培育对象、定向派发旅游消费券(卡)、配合法定节假日鼓励弹性休假和长假消费等等。虽然国内外研究旅游消费的文献较丰富,但对于通过国民休闲结构调整促进弹性消费应对危机等研究尚少。

本文以我国旅游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视角,以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为杠杆点,阐述了实施国民休闲计划扩大旅游弹性消费的作用机制和具体途径,进而总结了我国旅游业减少危机影响、促进国民休闲计划良性发展的主要政策与建议。

2 科学评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阶段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确实打击了旅游业,但要科学分析不同阶段的危机通过何种机制或途径影响了旅游业的哪些方面或环节,既不能简单将危机影响扩大化、普遍化、负面化,也不能将任何旅游发展本身的结构性问题归咎于金融危机。

2.1 阶段性:危机对旅游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影响

分析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的阶段性,既要正确审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当前冲击,更要科学预测危机对旅游业的后续影响,注意不同阶段危机影响的差异性或特殊性。根据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入境旅游的变动情况把危机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图 1所示。

第一阶段:风险初显期(2008年 1月 ~2008年 5月)。虽然次贷危机于 2007年 4月已经爆发,由于开始仅限于美国境内,所以相关数据显示,到 2007年 12月止,中国入境旅游并未受影响,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与前一年同期相比仍保持较快增长趋势。但从 2008年 1月开始,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虽然还是正数,但已开始比前年同期增长速度减缓,到 2008年 5月,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较前一年同期下降 17%。因此,本文把 2008年 1月作为危机显现的起始时间,把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增长比前一年同期减缓的时间段划分为第一阶段。从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看来(如图 2),有略微的下跌,但还是保持在 95左右,危机风险初现端倪。

图1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减率(2008年 1月 ~2009年 11月)

图2 国内消费者预期指数与信心指数走势图(2008年 1月 ~2009年 11月)

第二阶段:全面爆发期(2008年 6月 ~2009年 3月)。 2008年 5月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由增长速度减缓到双双出现负增长并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从图 1可看出,入境旅游收入比入境旅游人数下降得更快,说明人均入境消费在减少。不乐观的经济前景使得国内消费者预期指数和信心指数开始迅速下跌(见图 2),其中 2008年 10月和11月下跌幅度最大。到 2009年 3月,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均跌至最低点(如图 1和图 2所示),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已经全面显现出来。

第三阶段:逐步恢复期(2009年 4月 ~至今)。如图 1所示 2009年 3月后,由于各国相继实施经济复苏计划,救市措施效果显现,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趋于好转,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的下降趋势开始趋缓,并一直维持至今,2009年 4月、8月和 11月还出现正的增长率。同时如图 2所示,在对抗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刺激下,2009年 3月起,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已止跌回升,国内旅游开始快速发展,出境游也开始升温。因此,将此阶段划分为第三阶段。

2.2 传导链: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的主要路径

危机对旅游业影响路径的分析,既要认真梳理国际金融危机在我国旅游业链式结构中的传导途径,还要深入判断这种传导中的危机对我国旅游消费、旅游投资的影响机制。本次金融危机源自美国,迅速蔓延至全球。经济恶化不仅使得人们的当期收入减少,还对预期收入产生担忧,于是人们开始捂紧口袋,减少消费。首先是削减非必需品的购买,这时弹性较大的旅游产品就首当其冲,在国外市场表现为入境旅游的减少,在国内市场则表现为长途游改为短途游,国外游改为国内游。根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2008年 12月中旬完成的一项城市居民 2009年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的调查结果,金融危机让近 4成的城市居民改变旅游计划,削减旅游支出。无论旅游计划是否受到影响,在未来 1~2年有旅游计划的城市居民中,仅国内短途游(不含城市周边游)就占到居民未来 1~2年旅游方式的 58.5%,而旅游计划受危机影响的居民对城市周边游的选择则达到了 54.7%[3]。同时,通常发生危机的国家其货币会出现大幅度贬值。自危机发生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而相对的以人民币报价的国内旅游产品价格则上升,客观上抑制了国外消费者的入境旅游需求。同时,国外旅游产品报价的相对较低也刺激了我国消费者的出境旅游需求。

另外,金融危机发生使得全球的股市急速下跌,股市下跌一方面会通过财富效应降低居民的收入,缩减旅游开支,同时也影响到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降低旅游投资热度。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对旅游企业贷款项目的审核也将会更加严格,旅游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此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价值容易被低估,有潜力的项目也更容易被埋没,这也会对旅游投资的扩大形成制约[4]。

2.3 冲击面:危机对旅游业正负双向的影响领域

既要科学评价危机对我国旅游业某些方面的负面冲击,也要正视危机给我国旅游业某些方面带来的机遇。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入境游方面,2008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 1.3亿人次,比上年下降 1.4%,但仍居世界第 4位。全国旅游外汇收入 408.4亿美元,同比下降 2.6%[5]。对于客源市场来说,平均看来,欧美等远程市场比俄罗斯、日、韩和东南亚周边国家、港澳台地区等近程市场形势严峻。2008年 1~12月,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亚洲占 59.86%,欧洲、美洲占 35.74%,其他地区占 4.5%。到 2009年 1~3月,亚洲占比为 63.38%,欧美市场占比则下降至 31.77%,其他地区占 4.85%[6]。从国内的不同区域来看,金融危机中大幅度国外商务游的减少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程度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如下图所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率远低于中西部地区。

图3 2008年三大区域入境市场增长率比较[7]

金融危机对一些旅游业态的冲击却促进了另外一些旅游业态的兴旺发展。以饭店为例,虽然高端商务游的减少使得严重依赖商务游客的高星级饭店的出租率急剧下降,但是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却正是其扩张的机会。2009年 8月 17日汉庭酒店宣布计划新开酒店 300家,而其目前现有酒店总数还不到 250家[8]。另一个例子是金融危机中高消费的长途游意愿的抑制却带来了收费低廉的近郊乡村游的繁荣。2009年“五一”前夕,北京、成都、天津等多个大城市周边乡村旅游项目的预订率均超过 90%[9]。

政策利好也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在旅游业方面,早在 2008年 8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各省市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休闲计划。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9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为14.3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9.4%;国内旅游收入 76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10]。旅游投资也逆市而动,在各地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中,几乎都把“加大旅游投资”作为重要内容。旅游投资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0]。在 2009年 1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旅游业被重新定义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此定义把我国旅游业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而且《意见》提出的“制定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也与各地的国民休闲计划不谋而合。

3 促进国民休闲扩大旅游弹性消费的机制与途径

3.1 国民休闲计划的提出及其消费约束

“国民休闲计划”是我国政府拟颁布的一项有关全民休闲的计划,其目的在于“通过制订有关扶持政策,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参与旅游休闲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要,使旅游休闲真正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消费行为,进一步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11]。”因此,“国民休闲计划”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关注,另一方面,从该计划产生的背景还可以看出国家对该计划所能产生的经济拉动以及抵御金融风暴的作用寄予了很高期待。

本文认为,国民休闲计划主要针对国民休闲的两大消费约束(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采取具体的鼓励或扶持措施,来调节各类具有不同约束特征的国内旅游市场消费群(见图 4),包括倡导针对优秀员工的奖励旅游、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旅游、针对学生群体的修学旅游以及针对离退休人员的银发旅游等,通过减缓消费约束,达到增加旅游弹性消费拉动内需的目的。

图4 国民休闲市场的时间和收入约束矩阵图

可见,国民休闲计划重点调节对象集中于四大国内客源市场,分别涉及不同收入群体及拥有不同闲暇时间的旅游市场,其中银发旅游市场作为收入和时间都充裕的旅游消费市场代表,奖励旅游市场作为高收入群体及拥有较少闲暇时间的代表,福利旅游市场是拥有较多闲暇时间及较低可支配收入的代表,而修学旅游市场则在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方面均处于较低层次,我们将这四大市场为代表的国民休闲计划市场归纳如图 4所示。

上述“国民休闲计划”中的四类旅游群体中,奖励旅游、修学旅游和银发旅游在出游时间上具有弹性,可以避开如“黄金周”这样的旅游高峰期,避免了“旺季”时景点人满为患,甚至超负荷运转,“淡季”时景点门可罗雀,收支难以平衡的局面出现,达到了“削峰填谷”的目的,从而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有效避免过度使用,使旅游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3.2 突破国民休闲约束扩大旅游弹性消费的机制与途径

国民休闲计划的直接目的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提高民生质量,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国民休闲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国民性、福利性、阶段性。阶段性强调了计划推进的时序和步骤问题,它决定了不同阶段或时点上旅游消费市场的规模,可以认为是一种存量概念;而国民性和福利性会直接通过对旅游市场的刺激从而影响旅游消费的扩大,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增量概念。在现有旅游消费规模上扩大的旅游消费增量我们称之为旅游弹性消费。因此,利用上述国民休闲市场约束矩阵,可以总结通过国民休闲计划扩大旅游弹性消费的作用机制和渠道。具体如下图 5所示。

图5 国民休闲计划与旅游弹性消费的作用机制和渠道

国民休闲计划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旅游消费倾向刺激基础的旅游消费市场,还可以通过调节弹性时间和弹性收入对上述四大细分市场进行刺激,使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当然,国民休闲计划与旅游弹性消费的实现还需要旅游企业的推动和政府的政策保障。

4 应对国民休闲计划扩大旅游弹性消费的营销策略

根据国民休闲消费的约束矩阵,旅游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约束特征的休闲消费行为,深化市场调研,细化顾客资料,通过多层次休闲产品创新实现差别定价,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既为高收入者的休闲消费提供弹性空间,又鼓励低收入者能恰如其分地适度消费,从而提高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倾向。

4.1 奖励旅游:激励效果是重点

根据世界奖励旅游协会的定义,奖励旅游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目的在于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的企业目标,并对于达到该目标的参与人员给予一个非比寻常的旅游假期作为奖励;同时也是为各大公司安排以旅游为诱因,以开发市场作为最终目的的客户邀请团”。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奖励旅游是管理上的一种激励手段,需要精心设计一个“非比寻常的旅游假期”,服务对象应该是面向企业的精英或者重要的客户,这也决定了其高端性、活动内容独特的特点。为了达到让员工惊喜的效果,企业会不惜重金,除了豪华旅程,还会安排颁奖典礼、主题晚宴或晚会等,企业的首脑也会出面作陪并和受奖者共商公司发展大计,企业的精神和理念贯穿始终。所以奖励旅游往往价格不菲,花费通常是一般旅游团的五倍[12]。

我国奖励旅游主要集中于华东、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但是很多企业对奖励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给员工金钱让员工自主旅游的形式,未区分奖励旅游与普通员工旅游,因此在对承接奖励旅游的旅行社或会展公司的选择也非常随意,不能体现浓厚的企业文化。而由于收入较高的精英阶层对普通物质奖励并不敏感,激励效果往往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旅游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宣传力度,以成功案例做模板,提高企业对奖励旅游的认识。在奖励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应该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原则,以客户公司员工的需要为出发点,大力挖掘产品的激励性[13],产品设计应该融入企业特色和目标,并在旅游活动中加入旅游者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因素。

4.2 福利旅游市场:降低价格是前提

福利旅游市场包括政府、社会团体、社区、企业等为照顾困难家庭而组织的社会旅游,以及单位为普通员工组织的分批分期旅游等,这部分人群可支配收入低,闲暇时间相对较多,旅游带有福利性。此类市场的特点是消费水平较低,对价格敏感程度高,这要求旅游产品的定价不能太高,并尽量减少购物的活动内容。

因此,旅游企业必须尽量争取政府、社区、企业等福利旅游实施主体的资金支持,产品设计方面可以考虑乡村旅游、郊区游等低消费的旅游线路,为避免和旺季旅游的竞争,可以把出游时间选在淡季,并给予一定的折扣,此外,旅游企业还可以提供小额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使低收入群体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到旅游中来[14]。

4.3 修学旅游市场:素质教育为核心

“修学旅游”起源于日本,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旅游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修学旅游被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德国的大学鼓励学生在学期间到其它欧洲国家的大学学习一年,在此期间学生仅需支付自己生活费。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塑造全面的世界观,提高全民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消费。

修学旅游的实施对象并不仅限于学生群体,自古以来修学旅游就是各类人群、各个阶层皆可参加的事情,忽略了非学生群体等于在理论上排斥了更大的顾客和市场[15]。修学旅游市场的代表阶层往往在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方面均处于较低层次,这决定修学旅游消费不能太高档化,并要突出教育功能的特征。

目前修学旅游设计中存在两种偏向,一是过于强调修学旅游的学习和教育功能,产品设计太过呆板化,忽略了修学旅游作为旅游产品的娱乐功能,如游览名校时继续挥舞“高考指挥棒”,抹煞了游览的兴趣;二是重游轻学,在许多修学游线路中,纯旅游的项目占绝大多,修学主题往往只占两三成,学生修学游团是成人旅游团队的低质化[16]。

因此,对修学旅游的产品设计要打破以学生群体为单一服务对象的观念,在修学旅游的主题上,不应仅仅局限于高校等人文景点,还可以联合职业教育开展专题旅游。产品应该在教育性和娱乐性中寻找平衡,一方面应始终围绕着素质教育和文化知识学习的主线来展开,一方面要防止修学游的过度功利化。此外还要制定合理的市场价位,薄利多销,视角从高端修学游转到适合大众的中低档次上来[17]。

4.4 银发旅游市场:服务到家是关键

据了解,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1.69亿人,且还在以每年近 1000万的速度增加[18]。近年来,“银发族”已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生力军。本课题组对上海老年人出游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参团旅游的老年人基本为两种:一种为儿女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为表孝心,替父母报名外出游玩散心;另一种为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一般的日常休闲活动,希望能出门接触和了解新鲜事物。

据全国老龄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 20%以上,而且老人独自出游或老人之间结伴出游的方式占有相当大比例。老年人在出游时间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机动性,而且也不太喜欢在游客集中的时候选择出游,因此通常能够与大众旅游市场的出游高峰形成错位互补,在很大程度上填充了旅游淡季市场的空档。

老年人有很多闲暇时间及一定消费能力,但他们体力差,因此“银发游”产品设计应节奏舒缓,体现为出游目的地近、步行路途少、旅行日程松等,同时为应付突发情况,还要求旅行社能配备随行医生,并提醒老年人注意自带药品。老年人消费能力较高,但在消费观念上还是热衷于购买价廉物美产品,旅行社在进行“银发族”旅游产品的价格决策时,应按如实报价,将旅途中的购物消费、加价、额外费用一一说明,尽可能少地安排购物。银发旅游市场开发,既要体现社会和企业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又要追求合理利润,以利于老年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19]。

5 实施国民休闲计划扩大旅游弹性消费的政策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国民休闲”时代或阶段的提前到来,但“国民休闲”并不是危机下的产物也不能是危机的伴随品,“国民休闲”中的众多弹性行为、灵活性内容和适时性制度安排都对旅游“减危排危”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就时”、“因地”的非常行为扩大了旅游的弹性消费空间、提高了旅游就业能力,进而成为我国旅游业应对危机的一服良剂。针对危机时代有效需求不足,除了上述旅游企业要有目的地引导国民休假休闲行为之外,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配合市场更好地满足“有钱人群”的多样假日需求、满足“有闲人群”的多种福利要求,从而更有效地刺激不同旅游市场的弹性空间,扩大国民休闲牵动下的国内需求,服务于保持经济增长的需要。

5.1 积极倡导休闲教育,巩固国民休闲的理念基础

美国学者 Brightbill(1963)提出,教育是一种思考和学习的过程,而休闲教育则是一场使人能够通过休闲来改善生活质量的全面运动,一个使人明确自己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目的的过程,一种使人在休闲中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方法[20]。休闲教育意味着,应当尽早地让人们参与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休闲活动,帮助人们培养休闲技巧和休闲鉴赏力,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我国应尽快将休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的休闲教育。早在 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就将休闲教育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它阐述到:“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它的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他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如果相反,滥用闲暇时间将损害健康、扰乱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坏其公民意识。由于立法的作用,工业化环境中的生活将趋于缩短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虽然被缩短的工作时间有助于减少由于长时间工作带来的有害效应,但他们也增加了对接受休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21]。”青少年受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较强,又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意识地给他们正确的休闲观的教育和引导,将他们培养成具有现代休闲消费意思的休闲消费的先锋,不仅具有一定的迫切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5.2 鼓励旅游福利化,提高国民休闲的社会保障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了人们的持续收入预期,增加了城镇居民的制度改革风险支出,从而影响了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特别是城市弱势群体。为此,国家除了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政策增加居民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外,还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医疗保险、人身保险、失业救济等方面增加扶持力度,让居民对自己未来的消费支出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与此同时,建议将国民休闲纳入社会福利范畴,利用税收、保险杠杆,一方面给有条件的职工群体增发“旅游福利金”,从“四金”变为“五金”,另一方面增加对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包括旅游费用的直接支付、优惠,旅游设施的借与等,促使旅游福利化、休闲常态化。

目前许多省市向市民发放免费旅游券成为旅游福利化很好方式之一。2009年 3月份,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首先试点发放免费旅游券,旅游券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和企业协作让利,它作为一种积极的旅游消费鼓励措施,与单纯的社会福利、救助保障并不相同,是通过增加和变相增加消费投入,刺激和推动潜在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从而有效扩大最终消费。例如 2009年农历大年初三,浙江安吉县试发旅游券,仅春节期间旅游收入就同比增长 270%,一、二月份旅游接待和收入均有两成多增长。旅游券对旅游消费拉动取得了效果的良好。为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建议可采取请社区派送、凭户口本“摇号”、网络申领、邮局投寄、增设申领网点的办法,将其逐步纳入社会福利范畴,并纠正过多的功利性。

5.3 推进带薪休假制度,提高国民休闲的制度保障

“有钱”和“有闲”是旅游消费缺一不可的条件,对于“有钱”却“无闲”的人群而言,有“休”才有闲,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将刺激其产生一定的旅游消费。建议政府将带薪休假制度纳入有关法律条款之中。同时,考虑到当前阶段各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蔡继明提出的“旅游消费券 +集体诉讼”的机制设计来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具体做法是,由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全国总工会联合设立全国旅游消费基金,基金来源于旅游业税收,其中一部分用于旅游消费券,由各级工会下发给企业并由企业发送给员工,在员工享受优惠带薪休假的同时,企业可以凭借员工签字的花名册从旅游消费基金中获得相应的税收返还。另一方面,进一步保障劳动者集体诉讼的权利,集体诉讼是胜诉才收费,降低了劳动者打官司的成本,而且集体诉讼标的额较高,采证较易,可以提高律师的积极性,从而对带薪休假实行有效监督[22]。

5.4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强国民休闲的公益属性

我国目前的休闲业态已初具雏形,既有闲情逸致、小资情调的传统消费场所,也有乡村庄园、葡萄酒庄、高尔夫球场、豪华游艇、大型游乐园等西方“舶来品”。但上述休闲供给结构层次仍然明显滞后于休闲需求结构的变化,带有公益性的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供给明显不足,从而未能及时适应由收入增长、视野开阔所导致的休闲消费需求向高层次演进的需求。休闲供给不合理,已成为消费者多样化休闲消费需求实现的巨大障碍。

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各类公益性休闲设施和休闲项目的开发力度,以公共服务的角度填补旅游供给盲区。如完善景区内公共休憩设施,在城市的公共景区中提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自行车租赁点等,还可推进当地财政支持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社会公益设施免费开放进程,虽然此举可能会导致公共景区点门票收入的大幅减少,但游客人数的增加会带来其他如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收入的大幅提高,提升整个地区旅游形象,如杭州西湖的免费开放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致谢:感谢课题组成员吴文智博士、丁忆博士生、刘霁雯博士生为本文所做的前期研究。

[1] 于成国.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10):46-49.

[2] 姚慧琴.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01.

[3] 金融危机促使平价游盛行[EB/OL].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roll/20090625/14322914824.shtml.

[4] 和军.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9(4):56-59.

[5] 国际旅交会对推动旅游市场恢复有重要意义[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zgzx/09lyjyh/2009-11/19/content_9000183.htm.

[6] 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旅游服务贸易[EB/OL].http:∥trip.cinic.org.cn/hyfx/2009-07-29/93727.shtml.

[7] 邹家红,王慧琴.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9(1):90.

[8]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型酒店扩张提速[EB/OL].http:∥bj.house.sina.com.cn/biz/news/2009-08-18/08156378.html.

[9] 乡村游将成今年旅游消费热点[EB/OL].http:∥www.ccots.com.cn/2008_2/6_28/9z4nfznx0mex_3_0.htm

[10] 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发布 2009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EB/OL].http:∥www.cnta.com/files/liuying/201001/国家旅游局发布 2009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doc.

[11] 国民休闲计划[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130986.htm?fr=ala0_1_1.

[12] 王晶.试析我国奖励旅游发展现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8-62.

[13] 刘少湃,蓝星.奖励旅游生命周期模型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7(11):155-158.

[14] 李祗辉.福利旅游概念内涵与研究评述[J].江苏商论,2009(3):62-68.

[15] 陈非.修学旅游初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88-91.

[16] 王延东.我国修学游市场开发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4-86.

[17] 白四座.修学旅游:如何“游”“学”相长?[J].中国经济周刊,2008(25):30-31.

[18]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1.69亿,每年增近 1000万[EB/OL].http:∥news.sohu.com/20091004/n267157333.shtml.

[19] 丁宗胜.“银发族”旅游市场营销探讨[J].江苏商论,2007(2):102-103.

[20] Charles K B.The Challenge of Leisure[M].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60.

[21] Goodale T L,Godbey G C.The Evolution of Leisure: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M].The second ed.,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Inc,1988.

[22] 蔡继明.提案 10:带薪休假的机制设计:旅游消费券 +集体诉讼[EB/OL].http:∥blog.china.com.cn/caijiming/art/498064.html.

猜你喜欢

修学入境国民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日本的修学旅行:举社会之力打造安全行走中的“必修课”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韩国的修学旅行是什么活动
曲阜修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