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投资地区的贸易效应分析
2010-07-04赵明
赵 明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天津 300211)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 2009年底,中国近8000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超过1万家,共分布在全球173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1962.5亿美元,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保持一定规模扩张的同时,投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09年末在投资存量行业分布情况是:商务服务业305.2亿美元,占25.9%;批发和零售业202.3亿美元,占17.2%;金融业167.2亿美元,占14.2%;采矿业150.1亿美元,占1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0.6亿美元,占10.2%;制造业95.4亿美元,占8.1%;房地产业 45.1亿美元,占3.8%;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9亿美元,占1.6%;建筑业16.3亿美元,占1.4%;其他行业2.4亿美元,占0.2%(如图1)。
图1 200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行业分布(单位:亿美元)
从投资存量行业分布现状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于资源开发业和初级制造业。截至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资源开发业投资为150.1亿美元,制造业投资为95.4亿美元,两项合计为245.5亿美元。在资源开发方面,矿产资源为主要开发对象。初级加工制造业也是投资中较为集中的部门,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技术相对简单,投资少、见效快。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比重较低,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先进的管理知识等。
第二,经营范围相互渗透并形成多元化格局。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日益拓展以及制造业、服务业各行业间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投资的多元化方式,符合跨国企业的一般发展趋势,有利于跨国经营企业增加盈利、减少风险,提高竞争力。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化。近年来国有大型企业主要通过并购等方式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投资活动,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并参与全球化竞争。而民营企业凭借产权清晰、低成本、小规模技术等优势积极参与跨国经营,以贸易类投资为主,使中国投资主体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化。
第四,技术密集项目的投资有所增加。近年来,中国新建了若干高科技企业,如中信公司在中国香港合资开设的亚洲卫星公司,赛格在中国香港建立了生产精密集成电路板的工厂,以及以联想、四通集团为代表的技术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海外。这一系列的事实表明,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正在由贸易、加工等传统行业向信息产业领域扩张。而信息产业、销售分销业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且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二、不同投资地区的贸易效应
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覆盖173个国家和地区,由早期的美、日、欧、澳、港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到周边国家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东欧独联体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贸易国家间的密集度和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投资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贸易效应也不尽相同。中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中国向该东道国的出口增加0.01个百分点,中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中国向该东道国的出口增加0.18个百分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造出口贸易,同时也使出口贸易量增加,这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长期内能够持续带动国内原材料、资本、技术等出口。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即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是互补的。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也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即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密切度影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空间变化。根据不同的贸易密切度,可以将国家和地区划分为高出口密切度国家和低出口密切度国家,从而可以清楚地阐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地区差异。综上所述,尽管我国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从地区角度分析,投资对贸易促进效应还是占主要地位的。
三、政策建议
(一)实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政策
在所得税方面,通过制定税收属地化政策,避免双重征税问题,减轻对外投资企业的税收负担。按照投资产业的不同,提供差异化的税收优惠,鼓励国内优势产业、贸易创造型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从而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实现贸易与投资的双赢。在关税优惠方面,考虑到某些海外投资机构的产品最终返销国内,我国应该对这部分商品给予相应的进口关税优惠。对一些运往国外加工制造和装配的机电产品,在重新进口时享受减免关税的待遇。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根据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目标地区的差异,有选择地对投资主体进行补贴和资助,可以设立专门的“政府基金”或“政府援助”等帮助资金实力尚不雄厚的中小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高竞争力。
(二)建立专门机构服务海外投资企业
建立企业境外投资信息中心,搜集有关东道国的信息,为企业提供东道国的宏观经济资料、企业成本要素资料、与海外投资相关的法律框架和管理程序等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分析投资行业和东道国的具体环境,使某些贸易型企业在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有效地配置资源。
(三)企业“走出去”应明确目标
企业有必要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之前对企业本身和投资东道国的国情有所了解,再决定是否应该采取对外投资的战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要了解投资于哪些行业收益会比较高又能带动企业整体的竞争力。而对于产品相对单一的中小型企业来讲,产业的可选性较小,就应该更多地从投资目的地方面入手。
(四)企业应努力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
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找出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所在。具体来说,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分三类:一是核心资产优势。二是规模经济优势。三是内部化优势。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能力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创新企业管理,吸引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改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
(五)采取更加灵活的对外直接投资竞争策略
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依靠提高产品性能和售前售后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尤其要积极发展本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要尽量避免与跨国公司直接展开竞争,关注跨国公司尚未注意到或目前仍无法涉足的领域或地区。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开发、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
[1]邱斌,唐保庆.对中国国际贸易与FDI相互关系的新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6(4).
[2]张鹏,李荣林.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动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6).
[3]王英,刘思峰.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综述[J].对外经贸实务,2006(12).
[4]朱亮,杨明华.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J].北方经贸,2006(8).
[5]张洁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思考[J].国际贸易,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