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师范大学:“十二五”重在协调

2010-07-04武俊明

中国教育网络 2010年9期
关键词:十二五师范大学内蒙古

文/武俊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网络于2000年7月开始投资建设,历经多次扩容、升级和改造,现在已成为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校园网络之一。

十一五规划总结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按照以科研和教学的应用为目标,以电子校务为龙头,以网络环境的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的建设位核心;以规范的管理体制为保证,实施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实现了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和信息的标准化,相应的管理工作方面取得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不断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信息平台。

具体讲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校园网络建设建设方面,更换大对数光纤,完成了校园网核心系统的改造,真正做到了网络信息点遍布全校每个角落,实现了网络信息点的全校覆盖。

2.建立了一体化的网络安全系统 :建立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垃圾信息过滤、用户认证系统等组成的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系统和免费向所有用户分发网络版的防病毒系统等终端系统防护系统组成的网络安全系统,为校园网提供安全支持。

3.初步完成了数据中心机房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 改善校园数字化环境。

4.基本完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学校建设的应用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系统、就业系统、工资查询系统、离校系统、集成了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邮件系统等。制订颁布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标准》,建成了全校统一数据库、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信息共享、达到信息惟一。

5.教育技术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建设了资源制作平台,资源管理平台,教学与学习平台和教务管理平台。

6.数字图书馆建设 :“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基于文献信息的网络应用服务系统和计算机服务系统。

存在问题思考

1.相互协作问题。信息化校园需要全员参与和各部门协同工作。信息化要求各单位、部门间打破壁垒,具有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观念。内蒙古师范大学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如数字图书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等)如何更好整合到信息化校园的整体建设中,已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多部门协调的管理问题,需要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协调发展。

2.队伍建设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工作最后都会落实到人,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水平、有技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摆在学校面前的迫切问题。

3.软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学校的各种硬件建设已有显著成效,但在应用服务的提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软硬件投入比例不协调,有重硬轻软现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所提供应用服务的功能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扩展;另一方面,已有应用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升级和完善。充分挖掘应用服务的潜力,才能实现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为实现学校总体战略目标服务。

“十二五”规划的方向

在巩固“十一五”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主要围绕“一个平台、两个体系”的架构,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

建成特色鲜明、信息丰富、运行高效、资源共享、服务规范的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并实现建设成果深层次的推广应用,实现学校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使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化应用达到国内高校一流水平。

校园网络硬件平台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着重加强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使之成为结构稳定、运行可靠、出口通畅基础平台。

1.升级校园骨干网络,建成万兆校园网络,分三步实施。即光纤链路改造、校区间骨干链路的万兆升级、各校区内汇聚和核心之间的万兆链路升级。

2.改造校园网出口链路,增加链路,实现链路负载均衡和链路容错。

3.完善无线校园网络,真正做到网络信息点遍布全校每个角落,实现网络信息点的全校覆盖。同时要对无线上网用户实现身份认证。

4.建设IPv6网络。我们在“十二五”要建成支持IPv4/v6双栈的校园网主干网络,并与CNGI-CERNET2实现互联。

5.扩充服务器及集群系统。 主要包括:建设符合学校要求的IDC机房系统;建设服务器集群,为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可靠硬件平台;对各院系、部门提供IDC增值服务;建设异地容灾备份系统,确保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系统的安全。

6.扩充网络存储。“十二五”期间,学校存贮容量要达到100T以上。以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7.开展3G技术的应用。 按照坚持主权、强化服务和技术开放的原则,引进3G技术和项目,拓宽校园网的服务领域,使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最大限度地为学校服务。

信息应用及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功能和性能、扩充共享数据平台的信息、推广现有信息编码规范应用、完成业务构建平台的升级工作、扩大业务构建平台的使用范围、加快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保证“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一卡通系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

1.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1)信息门户和网上社区。加强信息门户和档案系统、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等系统建设的整合,提高信息门户搜索服务能力;建设基于信息门户的综合信息查询服务。

2)建设以校园卡为主要载体的综合性电子服务平台,实现 “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使各种基于校园卡的应用系统平台相互贯通,实现学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现有现有条件为基础,力争校园网上电子资源存储达到50TB以上。创建具有内蒙古师范大学特色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和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

3.数字档案馆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检索便捷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传输网络化。

4.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积极开发新的应用系统,并在各种系统较为丰富的基础上,实现部分管理流程的整合和优化,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完善共享数据库的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充分挖掘和利用共享信息,为学校的建设服务。

5.门户网站建设

用更多样的技术手段,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门户网站的知名度,通过3G网络与校园网整合的嵌入式应用,开发适于手机浏览的版本,引入用户自行定制栏目等功能,开设实名制的在线交流平台。继续大力推进各部门自办网站建设,扩大二级域名的使用范围,提高二级网站的水准。

6.服务系统建设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师范大学将建立包括学校和专业公司在内的多级运维服务体系,以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将运行维护人员分成一线支持和二线支持,通过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外部公司的共同合作,为运维服务提供保障。搭建一个网上服务、支持和沟通的平台。

7.大容量邮件系统建设

8.校友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基于 Internet的校友管理系统,促进学校与校友的联络。

9.逐步建立实时远程教育系统

“十二五”期间,我们首先要解决校区之间的远距离教学问题,到2013年实现各校区同时听同一堂课、同一个讲座,从而缓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紧缺的矛盾。同时逐步建立远程实时教育系统,到2015年全自治区盟市地区实现远程教育。

10.网络安全与管理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安全体系的建设遵循PPDR(策略、防护、检测、响应)模型,在信息化校园整体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操作系统身份认证、加密等手段)的同时,利用检测工具(如漏洞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及时响应和调整使得系统符合“安全”和“风险最低”的要求。

猜你喜欢

十二五师范大学内蒙古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爱在内蒙古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