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乡点燃发展农村经济新引擎
2010-07-02重庆市江津区科委冯竞刘先平孙紫琳
重庆市江津区科委 冯竞 刘先平 孙紫琳
重庆市江津区,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阳春三月,笔者来到江津,感受科技下乡“三项制度”为江津农村描抹出的缕缕春光,群众纷纷称赞:“这‘三把火’烧得好,点燃了农民的‘致富灯’。”
近几年,江津区委区政府以探索科技服务“三农”长效机制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科技人员、科技干部在城乡统筹建设中的作用,创立了“科技特派员长期入乡进村制度、定期送科技下乡制度和科技帮扶限期脱贫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科技下乡的实惠。
科特派驻点 星星之火燎原
“科技制度顺民意,农民致富增信心;今年养羊赚了钱,明年还把规模增;科特派硬是好,随叫随到暖人心……”阳春三月,卖羊告一段落,盘点着去年卖羊的收成,老马高兴得编起了顺口溜。
老马名叫马世富,是江津区郭坝村一普通农民。2006年年底,已年过50的老马从成都买进了50只纯种金堂黑山羊,开始了养羊生涯。
岂料到了2008年年初,老马觉得“不得病”、“很好喂”的羊开始出现病情,并陆续死亡。经过兽医及时诊断,再加上自己的经验,总算是有惊无险,没有太大损失。
2008年年底,江津区科委开始实施科技下乡“三项制度”,一位名叫马军的小伙子被指派担任起老马的科技特派员。起初老马对小马并没有太在意。
2009年9月,正当老马准备大量卖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症让老马慌了手脚——近十只羊皮肤开始长痘,并很快溃烂死亡。刚开始,老马凭经验用了些消炎药,但不管用,还迅速蔓延到80%的羊出现病情。
老马慌了。情急之中,他想到了小马。
“这是‘羊痘’,我马上过来。”接到电话,马军立即赶到老马家,给羊打了针。随后十多天,马军天天蹲守在老马家,做起了老马家的专职羊医生。“羊和人一样,从小要打疫苗,比如这羊痘,就专门有疫苗。”小马对老马说。
“感谢小马,要不是他,可能我这几百只羊都死了。”谈起小马,老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江津区,受益于科技特派员的农户远不止老马一家。据了解,该区为了解决农村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全区各镇街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站,采取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建服务站、示范基地、建共同利益体“三带三建”的方式,常年服务农村一线。截止到目前,该区已有科技信息特派员服务站87个,科技特派员500余名,解决技术难题1.3万余项。科技特派员成了农民离不开的“护农使者”。
科技下乡“及时雨” 惠民细无声
“快点、快点,区科委又送科技来了。”3月24日,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支坪街道场镇却热闹非凡,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区科委服务咨询台前开展“科技下乡”的专家们围着,竞相索取科技资料、农村实用科技丛书,咨询心中的疑惑。
“听专家一席话,胜过埋头苦种十年田。”向区科委农技专家咨询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后,农民涂江银茅塞顿开。他感叹道,施肥需制“配方”,用药要讲“道理”,种了几十年的菜,今天才知道老经验未必都好。
该街道仁沱社区不少咨询农技新技术、领取种养殖资料的农民,都纷纷感叹着:“赶这半天场,淋雨也很值!”此次“科技下乡”让支坪街道约1万多农民享用了“科技大餐”。
据悉,自江津区科委今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以来,共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8.8万余份,已有6个镇(街)、17个村(社区)、8万多人受益。先锋镇村民周德丰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科技下乡”活动的帮助对象,科技人员不仅教给他防治秧苗枯黄倒伏的方法,还深入到地头手把手地予以技术指导。周德丰乐呵呵地说:“科技下乡真是好,让我们长知识,学技术,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搞。”
“科技下乡活动已成为江津科技活动的名片,我们每年都会定期开展。”区科委主任何锡水说,每年关键季节,江津区科委都要精选专家、科技特派员、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定期把戏台搭到村头院坝、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上万件,为农民送去春播的科技“及时雨”。
同时,江津区科委还在选派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专门培养了300余名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土专家”、“农秀才”,让科技下乡的“及时雨”在农村常下不停,润物无声。
三年限期脱贫困 不是亲戚胜过亲
“陈阿姨,妈妈的羊又卖了3000多元。”“好啊,干得不错!”区科委副主任陈荣告诉笔者:“她是我亲戚的女儿,以前是全村最穷的”。
“亲戚”叫陈正军,是朱杨镇桥坪五队的农民,是陈荣在去年重庆市广泛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中结识的。之前,陈正军一家全年现金收入不到500元。去年,陈荣成为她的“亲戚”后,请来专家量身制定了养羊致富计划,并积极联系银行为其贷款。仅半年,100只“喜羊羊”就为她带来5000多元收入。
“很多村民都希望自己早富、快富,但由于缺乏资金和科学技术,只能望‘富’兴叹。”陈荣说,实际情况使他们认识到,扶贫更需扶智,授“鱼”更要授“渔”。为此,江津区科委制定了《区科委结“穷亲戚”、交“穷朋友”结对帮扶限期脱贫制度》,明确规定:科技干部所帮扶的对象必须三年见成效,即首年年收入增长不能低于上年的50%,次年年收入达全区农村居民收入的2/3,第三年达到当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并让被帮扶户或人掌握一项技术。
朱杨镇桥坪村枇杷园有王达恒、徐荣金、陈泽礼等6位业主。这6户都是区科委主任何锡水的“亲戚”和“朋友”。何锡水半年前为他们联系当地政府及农村信用社,一下子承包了20多亩地,一起当老板。半年后,桥坪村枇杷园就盈利5万多元。
如今,在江津区,这种对子已达12对,科技干部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在江津的山山水水。何锡水说,江津全区下派科技特派员、技术人员和科技干部帮扶2000余人次,结成帮扶对子19对,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咨询328场(次),培训农民1.9万人(次),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8项,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80多项,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