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0-07-01李国萍
李国萍
新课标下物理高考命题新的指导思想是:在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的同时,加强对考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逐渐掌握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常见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即突出考查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但知识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广度有所拓宽,打破了传统的重、难点知识的划分。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所谓应用题所涉及的知识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新知识,再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所谓信息题所涉及的知識已游离于课本,但最终所考查的仍立足于课本知识,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物理复习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应有所调整。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和发现,可能都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高三物理复习的教学过程,应在一个“精"字上做文章。
“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精讲。高考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犯错的地方详讲,其它知识略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出现厌倦心理和畏惧心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的大脑动起来。
2.精练。针对高考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犯错的地方多练。根据高考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对常考的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每一本复习资料都有自己的特点,什么才是最适合学生的,需要一个“选"字。因此老师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不要照搬照抄全盘接受,更不能被资料牵着鼻子走,而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4.精评。对试卷和模拟套题考后,不要从头到尾逐个讲评,甚至每个题详细讲评。所谓精评就是画龙点睛,对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评,学生都会的题目只需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讲评并非老师唱独角戏,形式以多样化为好,可以老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共评。
二、做好限时训练与挫折训练。
高考的严肃性是我们共知的,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为一个题目费心费力却不一定取得满意的结果,从近年学生对物理综合试题时间不充足的反映出发,做好限时训练与挫折训练对于学生复习效果的提高非常有益。
1.定时训练,提高作题速度与作题的正确率。很多学生作题时速度太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做好限时训练。单元复习结束时,为了检验复习效果我们通常要进行检测,在检测时一定要规定好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无论学生完成的怎样一定要收起来,在学生形成考试就是做习题的轻松理念。练习的次数多了,作题速度和正确率会自然的提高。
2.挫折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考题中一定会出现让学生迷茫、难度较大的题目,为减少这些题目对学生的不利影响,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多做相关训练。测验题中,我们可以把较难的题目放在任何位置,甚至专门设计再靠前的位置。在同学们完成试题时会按难题在最后的思维习惯处理,当遇到拦路虎时看他们会不会避开或者是否戒除急躁心理去沉着处理;在测验结果公布后,当成绩不理想时看他们如何对待。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当他们遇到难题时才能不慌乱,冷静地去处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三、瞄准“中档题”,注意对“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考命题改革一个令人瞩目的举措是命题思想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变。《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如果说通过第一轮复习已经逐步建立起物理学的知识系统,那么第二轮复习就应当侧重在提高能力上下工夫。由于不同考生的差异和对知识体系的把握程度不一,因此拾遗补漏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第二轮复习阶段中不宜大量做题,尤其不宜脱离自己的知识基础去解那些过难的题。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扎扎实实稳步前进。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可以分一些精力研究历届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求得更好的成绩。根据近年物理高考的趋势,考生应特别注意提高自己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历年高考题不难发现物理压轴题的解算都有较高的数学运用的要求,所以提高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物理高考大有裨益。
总之,教师对高考的复习指导应当坚持“五为主”,即课堂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科学定位,精选题目,以中档题为主;精讲精练,以课堂为主;回归基础,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实验,以课标和考纲为主;全面复习,以主干知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