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未来发展之路

2010-06-29窦晓露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4期
关键词:温室能源经济

■窦晓露

气候问题 (特别是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未来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节能减排,实行低碳经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即新一轮的绿色革命。

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发展模式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低碳经济”的国家。在2003年颁布的白皮书 《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政府正式提出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该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该文中还提出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削减掉60%、并把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的目标。

1992年,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性条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订。1997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又签订了 《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都特别强调,发达国家应该严格履行减排目标,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清洁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2007年 “巴厘岛路线图”制定后,低碳经济由一个国家范畴真正扩充到全球范围。

2007年,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四项建议,明确主张 “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确定当年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几年来,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关措施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达国家纷纷向低碳经济转型。英、美、德、法、芬兰、日本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在低碳道路上也处于世界前列。其通过颁布 “气候变化法案”、启动 “绿色振兴计划”、公布 “碳预算”等政策措施,以及政府引导与商业激励,鼓励市场运用最新的低碳技术,为工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明确和稳定的政策框架,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第二,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等市场机制;第三,建立碳基金,发挥政府在扶持和鼓励开发低碳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美国也积极采取对排污排放收费、建设智能电网、投资新能源等一系列措施促经低碳经济发展。除了投入巨资研发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发电厂外,加州西部地区还建立了碳排放贸易制度,实施企业自愿减排计划等系列政策,建立了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激励机制。此外,美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 《低碳经济法案》(2007.7)、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2)、 《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等一列法案,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与政策保障。

欧盟国家签署了 《京都议定书》,并且采取了国家间的污染排放交易机制,即排放指标在富余和不足的国家之间调剂指标余缺,不足者购买富余者的指标。欧盟也宣布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 “绿色经济”。这笔巨额款项全部用于环保项目以及与其相关的就业项目,其中540亿欧元将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落实和执行欧盟的环保法规,280亿欧元将用于改善水质和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水平。作为一个整体,欧盟的低碳经济发展,从目标制订、标准与立法、机制建设到科研投入、项目投资,都走在世界前列,很好地完成了限制排放任务。

日本于2004年11月颁布了新环境税计划,旨在增强温室气体的减排力度,完成 《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任务。根据该计划,日本每户居民每年将须缴纳3000日元环境税,以帮助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日本政府在2009年4月公布了 《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来强化的日本低碳经济。此外,面对国内能源资源匮乏的现状,日本一直重视能源的多样化,并积极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做出了贡献。

尽管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各国已相继在能源、交通、电力、建筑等温室气体高排放行业推行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贸易、金融和生产计划方面实施决策调整,种种迹象表明低碳时代已经到来。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讲话中指出, “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

(一)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与低碳经济在实质内涵上是高度一致的。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关乎世界未来,也决定中国是否能在未来发展抢得先机。

(二)突出的碳排放地位使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压力。按照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我国的温室气体年度排放在2007年已跃居全球第一,人均排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且全球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约有一半源自中国。再加上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三)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缓解我国资源供求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这种能源约束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此外,中国工业化进程在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而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其产业盈利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对我国吸引力很大。

(四)我国产品行销全球,但也正遭遇到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而碳关税则是一种最新形式。迫于这种贸易的压力,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同时,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重碳产业正通过国际投资与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尽早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逐渐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进而解除 “碳锁定”。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挑战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两者存在着必然的矛盾,这就意味着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巨大而持续增长的人口及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和消费都要大。

(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能源的序曲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为粗放式增长,单位GDP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水平。因此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也十分艰巨。

(三)资源禀赋约束。我国能源结构为 “富煤、贫油、少气”,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因而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将比其他国家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四)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与激励机制。这应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显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在借鉴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时必须紧密结合现有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必须在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出一条既基于国情又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新路。

(一)强化国家的政策导向作用,进行总体安排部署。我国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发布实施全局性、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同时,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地区,开展低碳经济示范点,制定和实施地方发展低碳经济行动方案。其中可以借鉴英国的 《可再生能源法》,依次将电力、交通和建筑三个领域列为加快建设的范畴,在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为在全国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二)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低碳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发挥法治的保障功能。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方面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做法,制定 《环境教育法》。同时,制定如适当补贴、征免税费等激励政策,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此外,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促进全民参与。应倡导公众节能减排、绿色消费、低碳经营等理念,促使公众切实从自己身边做起,进而推动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同时,还应通过相应的政策与法规积极引导企业改变产品结构,以低碳需求的增加促进低碳产品的供应,并鼓励企业建立 “低碳文化”。

(三)技术创新是低碳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须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引入国际成熟技术,加强消化、再吸收,同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而形成地低碳技术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单位GDP的能耗。

(四)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应支持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试产准入。同时发展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引导农业朝着有机、生态、高效的方向发展。还应鼓励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逐步兴起和发展。此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五)主动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制定低碳经济的国际规则,并引入成熟的技术,获得必要资金支持,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应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等产权交易市场机制,培育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提高碳市场交易能力,而依靠碳排放交易来激励企业对提高能效和清洁技术开发的投资。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又是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最大、减排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是最具潜力的清洁发展项目国际合作伙伴。清洁发展机制目可以为我国企业带来大量高质量的外资流入和技术转移。

结束语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新趋势,而中国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11月,国务院会议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政府通过自主的减排行动,充分显示出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强调的那样, “中国自主宣布的减缓行动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同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一定要实现目标,甚至会做得更好,这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应借此次全球产业革命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带动中国的发展战略跨上一个新的平台,推动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资料

1.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

2.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发展研究.2009年第5期.

3.郭印,王敏杰.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0期.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著,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5.陈兴中,孙丽丽,李富忠.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探析.商场现代化.2009年10月 (下旬刊).

6.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开放导报.2009年10月.

猜你喜欢

温室能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