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也会受欺骗:神奇的视觉魔术
2010-06-28王月霞
王月霞
请你仔细盯住这幅画看看,是否看见一个个小多边形从中间由小到大地在向四周不断地扩张呢?这种视幻现象的发现被20世纪50年代现代派画家所应用,创造了各种“光效应艺术”(OPART)。视幻同错觉一样,也是最具形式感的设计方法之一。称之为“光效应设计”。
“光效应设计”主要是采用各种黑白或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重复、重叠等手法得出的具有强烈视幻效果的图形。其形式感强、有节奏感,形象捉摸不定,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错乱,造成一种有节奏的或变化不定的活动感觉。它蛊惑人们的视知觉,造成闪烁、放射、旋转、凹凸等运动幻觉。这种视觉上的飘忽不定,甚至使观者在不经意间便被拉入到意识涣散的恍惚状态之中。可以说,它是一种视觉魔术。人们惊异于静止平面上的那种起伏波动的幻觉效果。
《流》作于1964年,是赖利有名的黑白绘画系列中的一幅,也是她的代表作品,画面上的线条经过仔细的推算和精心的编排,如果观者紧盯着画面看,就会发现画面便不断地起伏波动,线条流动不止,“流”的幻觉产生了。这是因为人的视觉不可能只固定在一点上,只要略作移动图形对视觉马上发生变化,这种效果近似放电影的原理。这幅画中的线条是高密度的,所以能引起流动感。
布里奇特·路易斯·赖利(Bridget Louise Riley,1931--),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英国女画家,是奥普艺术的杰出代表。赖利在瓦萨雷里(Victor Vasarely)的影响下,投入到光效应艺术中。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赖利的作品以波纹式光效应的特色而著名。
《水流2》(Stream 2)《奔流3》(Cataract 3)可以看出画面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布局。每一条白色线条的外形虽然相似,但其起始位置和水平位置是有轻微改变的,且图案的局部色调也有不同之处,赖利很好地掌控了边缘错视。因此,有时观赏者会感觉水往右边流,那是视觉聚焦位置从左至右轻微移动的改变结果;而有时感觉画面中的水在平行轻微移动,那是视觉聚焦轻微地从下往上微移的结果。
《迷失》(loss,1992)和《大不列颠》(Britannia)所示:画面中每一个点都具有合适的亮度值和纯度值,各个层次的分离由观赏者自己的知觉产生出来。虽然它的位置、大小或形状有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它的相似、重复的组成,造成了同化现象。这样做,使画面看上去不断闪烁,使观赏者视觉紧张。让我们感觉到强烈的运动效果和闪烁感。
这两张图片中运动错觉产生的潜在原因都是眼睛运动,包括明显的和细微的。当观察者转动眼睛观看图案时,就会发现快速的螺旋式运动。
教学提示
1、“光效应设计”告诉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有时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当我们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被它的表面现象给蒙蔽了双眼,要学会追索它的本质特征。
2、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如:图书、广告、招贴画……色彩、线条的安排是千变万化的,你也可以学学画家,巧妙地安排线条、灵活地使用色彩。让它们也能由静止变成活动。
在欧洲还存在不少光效应研究组织,著名的有法国的“光效应艺术研究探索团体”,和德国的“泽罗团体”。他们在作画时常常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
从事光效应艺术创作的画家往往具有比较熟练的技巧,比较完美地掌握了图案艺术的规律,能使作品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可以说,他们是打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对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广告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