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改革发展的探讨

2010-06-27运城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李安平

大众标准化 2010年10期
关键词:质监机构检验

■ 运城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 李安平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我们质监系统技术机构的发展确实有点儿落伍了。大多数县级技术机构有名无实,地市级技术机构发展缓慢,远远跟不上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不能满足企业生产技术迅速提升的需要。我们长期以重视稽查、重视罚款、重视收入的思想为主,而忽视了技术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依法行政靠的是技术机构的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而我们是有机构,没有能力,难以发挥作用。虽然近几年有了一些变化,那是沉痛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质监系统对产品质量监督是以技术监督为手段的国家监督,事实证明:没有技术机构的发展,就不能胜任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就没有质监事业的未来。

制约技术机构发展的因素

1.认识问题

就运城市质监局来说,从地方管理到垂直管理以来,各级主管部门没有把技术机构的建设当作质监局的重要工作去抓,只把它看作是质监局的一个下属事业单位,而且出具检验报告作为执法依据的可靠性差,这样它就失去了作为质监局依法行政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的意义。

2.人员素质低,仪器设备落后

目前,全市质监系统从事执法稽查和技术检验检测的人员有49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4名,占19%;工人293名,占59%;第一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390人,占79%。从市检测所来看,现有人员100人,第一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61人,占61%;有专业技术职称的49人,占49%。从各县(市、区) 和开发区的情况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更加严重。由于专业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配备的数十万元的检测设备在一些县局长期闲置,无人会用。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员进不来,低层次技术人员是有增无减,没有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成了一潭死水,没有活力,很难发展。

大多数县级技术机构根本没有检验仪器设备,计量检测检定仪器设备简陋、落后。直到2007年,国家及山西省政府对公路超载超限加大治理;2008年发生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抽查,技术机构才迎来了一次大发展的机遇,各种仪器设备的增加是过去22年的6倍。

3.行政管理不到位

省质监局的管理部门对下级技术机构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地市级、县级技术机构基本情况掌握不全,各级技术机构没有科学详细的统一规划,各行其是,多年来对技术机构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也太少,财力物力的支持不够。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需要检验检测机构应对突发事件,但是我们大多数县级技术机构、地市级技术机构的仪器设备简陋,技术人员缺乏,根本不具备检测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的能力。事后,山西省质监局给各级技术机构配置了仪器设备,又培训了人员。但是给县级技术机构配置的气相色谱仪,直至今天,有的还没有开箱,即使开了箱,也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购置配套费用,检验工作依然无法开展,设备闲置,浪费了国家资金。

山西省质监局每年都制订监督计划,上报下发的监督计划是不是已认证的项目,每年按计划能执行多少?有的单位没有认证的项目它也敢报计划,报了计划不按计划去执行,形成了省级、地市级、县级技术机构对企业重复检查、检验、检定,增加了企业负担。还有个别单位检验检定项目没有取得省局认证,也敢出检验报告和检定证书。技术机构检验检定的混乱现象对质监系统的形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省级、地市级、县级技术机构多少年来未解决的问题。

4.法律对其限制

质检系统的技术机构是一个全额事业单位,是国家依法设置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计量检定机构,承担有关产(商)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仲裁检验、计量检定等,是具有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的第三方监督检验检定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单位。其性质和宗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不能跟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原因:一是政府拨款(包括仪器设备)有限,二是我们不能成立自己的企业或公司来创收,发展壮大自己。

技术机构改革发展的思路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全国市场奶制品下架检验,对奶制品批批抽样检验。全国县级、地市级技术机构有几家能胜任这项工作?突发事件使我们措手不及,对质监系统技术机构实力进行了一次随机检验,结果使人大失所望。沉痛的教训应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推进技术机构改革迫在眉睫。

1.统一思想,统一规划,共谋发展

山西省质监局主管部门人员要下到基层,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摸清各级技术机构的家底,掌握各县、市区域的产业结构。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做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统一规划。在质监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晰各级技术机构责、权、利。我认为,省级技术机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以下3方面:(1)省级技术机构应把煤化工等山西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作为重点;(2)着力关键技术研究,做好战略性技术储备,为质监部门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3)建设设施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能跟踪消化吸收相关领域国际前沿检验检测技术,具备较强的检验检测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一些技术基础薄弱、仪器设备落后、业务范围小的县级技术机构可以考虑根据行政区域和地理位置,按照就近原则,选择技术机构实力比较雄厚的县局,进行技术机构重新整合,建立布局合理、优势突出、资源优化配置的检验检测机构,加大区域辐射,有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县级技术机构的作用。

2.人才战略

必须把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作为技术机构发展的首要工作去抓。技术机构有20多年的历史,但没有发展,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我们发展的一大因素。首先,各级技术机构每年要上报省局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保障,省局要制订全省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整体人员素质,以检验检测工作为依托,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全省质量、计量检验检测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其次,为了质监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招聘人才、储备人才。建议省局在目前体制下,能出台招聘人才管理办法,使其得到很好的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再次,各级技术机构要提高业务技能,要加强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交叉比对是提高人员业务技能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山西省质监局这几年开展技术机构检验比对活动很有成效,我们要大力开展这项活动。上下级、同级、与企业、甚至邻近省市之间检验结果比对,提高检验水平,培养专业人才。

3.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综合实力

地市级技术机构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大力加强能力建设,积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现有项目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造、完善、升级,逐步提升产品检验能力,检测技术创新研究能力。一是在检验检定能力具备条件下,检验检测项目要上等级、上水平;二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新项目建设,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为主导思想,以产业为依托,以公益性项目为基础,全面提高检验检测项目覆盖率,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增强技术机构发展的后劲。

4.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我们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虽然技术机构现在还是政府管理,根据《产品质量法》要求,它在未来必然是走向市场的中介机构。技术机构的发展和建设要靠各级政府给予灵活的政策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但是我们不能依赖政府,我们要培育发展自己的经济实体。建议省局在技术机构改革中,制定有利于各级技术机构发展的宽松政策,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不但要创造社会效益,更要创造经济效益。在完成国家赋予我们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和仪器设备优势,服务社会。如陕西省计量院与中航公司展开战略合作,是推进陕西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面向企业展开技术合作,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寻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一个重要范例。

5.改革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激发技术机构活力

事业单位人事工资改革不能一刀切,国家把事业单位分成3种类型,质监系统技术机构属于社会公益型,我们要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责,又要促进技术机构的发展,要创新,要创收。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在于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从制度上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化队伍的结构。要积极探索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工资与分配任务直接挂钩,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绩效的理念,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待遇、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分配政策,调动和发挥全体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应通过对全省技术机构的改革,建立良好的发展机制,以提升全省技术机构的综合实力,使我省技术机构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质量兴省”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质监机构检验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走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监之路
新常态下多举措实现质监工作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