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安徽人才高地
2010-06-27刘胜男
■刘胜男
当前,安徽已经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未来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支撑,更加需要各类人才贡献聪明才智。构建安徽人才高地,培养吸引使用好各类人才,已经成为安徽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构建安徽人才高地就是要使安徽成为人才数量多、质量高、结构好、效益突出的区域。在各类人才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分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键人才,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关键人才,是决定安徽创新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党政人才高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地及专业技术人才高地,是安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构建党政人才高地
第一,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进团结为重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基本依据,把一大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从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合理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期制、试用期制、辞职等制度。
第二,加大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坚持每年抽调五分之一左右的各类在职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在高等院校建立干部培训基地,抓好主体班次培训,办好各类专题培训班,合理利用国(境)外培训资源搞好境外培训。改革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制度,使干部教育培训的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干部交流,使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多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继续选派县(市、区)党政负责人、市直部门负责人和省直经济厅局负责人到经济发达省(市)挂职学习,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任职,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边远地区挂职锻炼。
第三,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在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中,对新一届领导班子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推荐,对拟提拔人选在会议投票推荐的基础上进行差额二次推荐。扩大考察谈话范围,规范和完善民主测评,普遍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并注意通过信访、举报、巡视等多种渠道了解情况。普遍实行全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制。同时加强对干部的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第四,切实加强干部监督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对县以上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意见》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年度总结报告制度的意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继续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条例和有关规定的行为。健全干部监督工作机制,认真执行谈话、函询、诫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任后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加强组织、纪检、信访、审计等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干部监督工作格局。
构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地
第一,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机制。探索建立人才评荐中心,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介机构建设,努力形成全省统一、功能健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积极推进职业经理人认证、考核、选聘工作,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业化和市场配置步伐。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方式,采取公开选聘、竞争上岗、市场猎取等方式选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探索建立业绩考核和综合考核两位一体的考评体系,把考核结果与奖惩、任用挂起钩来,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
第二,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机制。积极整合省内各类培训资源,适度利用省外境外优质培训资源,构建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格局。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并体现到人事考核、选拔任用中去。强化企业在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培训。充分利用网上教育、远程教育、专题讲座等途径,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法。
第三,健全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机制。要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鼓励支持企业从发展的需求出发,扩大视野,完善政策,打破机制性障碍,积极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要落实好人才的相关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引导和支持企业采取兼职、长期任职、咨询服务、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智力和技术。加强企业人文环境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文化氛围,确保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第四,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分配机制,逐步建立经营管理人员工资奖金与企业经济发展、责任绩效等相联系,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和途径,鼓励支持企业采取经营管理人员持股、风险抵押经营和期股、期权奖励等多种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强化精神激励,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强化对省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建立决策失误、资产损失等重大事项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
构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地
第一,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建设,依托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通过自主创业、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有偿租赁、技术入股、特聘兼职、担任顾问等形式,培养、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团队。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第二,优化科研环境。牢固树立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观念,建立国家社会单位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制度,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研管理与评价制度。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环境氛围,加强产业环境、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
第三,建立健全激励与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宣传奖励力度,激发各类各级人才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对具有冲击世界科技前沿潜力的人才,要重点倾斜、长期支持,加速杰出人才成长和发展。建立基于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价值界定体系,量化科技人才的贡献。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科技人才的合法权益。
第四,建立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联系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及组织部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定期考核制度,并据此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