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BAF预处理微污染水实验研究

2010-06-26郝兆亮刘建广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气水原水滤池

郝兆亮,刘建广

(山东建筑大学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济南 250101)

随着饮用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污染源水的生物预处理技术成为水处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其中,曝气生物滤池(BAF)技术已被成功引入到水处理领域,逐渐成为对微污染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表明,曝气生物滤池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其中对氨氮的去除率达80%以上,对耗氧量、浊度、色度、铁、锰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相当有效[1~2]。本实验研究采用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UBAF)对模拟微污染水进行预处理实验,并对实验进行分析探讨。

1 实验装置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UBAF滤柱用有机玻璃制作,规格为Φ100mm×1500mm,内装陶粒滤料,粒径2~5mm,外表为褐色,堆积 密 度 1.06g/cm3, 运 行 方 式 为气、水同向流(下进水上出水),填料层高度为0.9m,在滤料层与滤板之间设卵石层。以滤板为零点,在滤柱壁上每隔30cm设置一个取样口,取样管内径15mm,以利于取水样与填料样品。

图1 UBAF实验装置示意图

1.2 原水水质

本实验原水采用实验室配水方式,水质变化范围见表1。

表1 原水水质

1.3 主要检测项目与方法

水质指标CODMn、氨氮、NO-2-N、NO-3-N均按国家标准方法,DO采用便携式溶氧仪(HANNA HI-9143),浊度采用(SZD-2)。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试验装置从2009年6月底开始进水运行,连续运行到2009年8月底,水温变化范围为22~35℃,曝气量按气水比为1∶1,分别进行了不同进水滤速的试验。

2.1 UBAF对氨氮的去除

2.1.1 挂膜期

本实验采用某高校中水站的原水进行接种挂膜,并且在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回流污泥。实验自2009年6月20日开始,水温为25~30℃之间,挂膜期间流量为25L/h,气水比为1∶1,水力停留时间为0.28h。经过14d挂膜运行,用肉眼可以看到填料之间有灰色粘稠物质,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80%左右,可以认为挂膜成功。

UBAF挂膜期的进出水氨氮见图2。

由图2可知,在水温为28~29℃的条件下,在投入运行的前几天,UBAF对氨氮的去除率一直很低,说明细菌在陶粒载体上的附着量较少,正处在附着状态。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UBAF对氨氮的去除率有所增加,说明附着在填料上的细菌已经开始生长繁殖。运行10d以后,氨氮的去除率已经达到75%~85%,并且在填料上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有灰色粘稠物质,说明实验挂膜已经成功,实验装置运行两周后,氨氮的去除率已经达到稳定,可以用原水进行试验。

2.1.2 稳定运行期

进入稳定运行期后,UBAF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见图3。

由图3可知,稳定运行期间,进水氨氮的最大值12mg/L,最小值5.5mg/L,进水平均氨氮值为6.5mg/L。 出水氨氮最大值为6.9mg/L,出水氨氮最小值为0.17mg/L,出水平均氨氮值为1.05mg/L。UBAF对氨氮的去除率平均为85%。因此,UBAF在稳定运行中,对氨氮的去除率能保持在85%左右,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当进水的氨氮值有很大变化时,如图3中进水的氨氮浓度为13mg/L时,氨氮的去除率只有55%左右,UBAF对氨氮的去除率降低,只是由于进水氨氮浓度高时,亚硝化细菌对氨氮的转化能力远低于进水的氨氮浓度[3]。

2.2 UBAF中-N的转化

由图4可知,进水NO-2-N最大浓度为0.4mg/L,最小浓度为0.075mg/L,平均值为0.25mg/L;经过UBAF转化后,出水NO-2-N最大浓度为0.2mg/L,最小值为0.01mg/L,平均值为0.046mg/L;平均去除率为80%。由此可见,UBAF在稳定运行期间,对NO-2-N的转化效率是相当高的。在运行期间出现NO-2-N出水值较高时,是因为亚硝化菌对氨氮的转化能力大于硝化菌对NO-2-N的转化能力,从而造成NO-2-N的累积[4]。 随硝化细菌的不断增殖,两类群细菌达到平衡,硝化细菌转化-N能力增大稳定后,-N的出水浓度就降低了。

2.3 UBAF对CODMn的去除

由图5可知,进水CODMn的最大值为13.4mg/L,最小值为4.53mg/L,平均值为8.1mg/L;出水CODMn的最大值为10.5mg/L,最小值为2.18mg/L,平均值为4.9mg/L;经过UBAF后去除率平均为40.6%。由此可知,UBAF稳定运行期间,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相对稳定,去除率能够达到40%以上。

2.4 不同水力条件对UBAF运行效果的影响

试验出了在水力停留时间30min运行外,还采用了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运行(20,50,80min)。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如图6。试验条件为:进水氨氮平均值为6.5~8.4mg/L,曝气量按气水比为1∶1,各种水力条件下试验运行一周期7d。

由图6可知,水力停留时间从20min提高到80min,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0min提高到30min时,UBAF对氨氮的去除率从79.5%升高到87.7%;而当水力停留时间继续提高时,氨氮的去除率降低,这是由于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对应流速较低,生物膜在填料上的厚度会比较大,水头损失较大,使生物膜上的生物更新较慢,对氨氮的转化能力下降。因而,将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气水比为1∶1时,可以保持UBAF出水的稳定性。

3 结语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在预处理微污染水时,可以有效地去除氨氮和有机物,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曝气量按气水比为1∶1运行时,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N的转化率达到80%以上,CODM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0%以上。

[1]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桑军强,王占生.BAF在微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2):21-23.

[3]刘建广,张晓健,王占生.瓷珠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源水中氨氮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5):32-36.

[4]刘建广,张晓健,王占生.UBAF处理高氨氮微污染水的特性[J].水处理技术,2005,31(11):30-33.

猜你喜欢

气水原水滤池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去除黑河原水浊度的研究
气水脉冲法在自来水非开挖管道中的应用
南方某自来水厂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分析
原水大阵
原水臭氧氧化生成溴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原水加氯系统分析
处理沉后水的炭砂滤池优化研究
新型曝气生物滤池(BAF)除磷脱氮特性研究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