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村水利 保障改善民生

2010-06-22晋中市水利局严懿珍冯亚生

山西水利 2010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水利农业

◎晋中市水利局 严懿珍 冯亚生

发展农村水利 保障改善民生

◎晋中市水利局 严懿珍 冯亚生

农业是安定天下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抓好农村水利建设,是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题。文章结合晋中实际,就如何推进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从基础定位、模式创新、机制建立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强化农村水利基础地位

2009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突出强调要围绕“稳粮、增收、强基、富民”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就为我们指导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开展农村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为此要紧紧围绕发展民生水利,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第一,稳固农业基础,必须抓好农村水利建设。多年来,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由于晋中市自然条件差,加之历史欠账多,还有很多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全市还有50万乡村人口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现有的农田灌溉面积能够达到适时适量灌溉的仅50%;有相当一部分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因灌溉或供水不足难以发挥整体效益;防洪基础设施薄弱,防洪安全还存在不少隐患。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为此,必须把民生水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库河整治、农业节水、环境治理等工作,通过农村水利建设的开展,建设一批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扎扎实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水利发展的成果。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抓好农村水利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所谓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抓起。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直接关系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在调研中深切感到,凡是新农村建设搞的比较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乡村,基础设施都比较巩固和完善,生产经营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因此,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把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超前谋划,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第三,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抓好农村水利建设。晋中市水土流失严重,水质环境恶化,生态问题突出,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大力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实施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对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立足长远发展,进一步加大国土整治和水环境治理力度,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互结合、综合运用,实现区域内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的有机统一,建立起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模式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水利的建设重点和治理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立大战略、大产业、大配置的观念,用新思路、新办法组织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在具体实施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农村水利建设的核心是要解决农民群众在饮水用水、防洪保安、农业灌溉等方面的需求,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一是饮水安全建设。以保证水量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方便程度为目标,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搞好设施配套和供水用水管理,争取在“十一五”末解决剩余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并全面推进乡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工程建设标准化、工程管理自动化、农村供水城市化。二是水源工程建设。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用水需求,坚持大中小结合,蓄引提并举,抓好在建和计划实施的4座水库(电站)建设,完成1.58万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67万hm2,旱地补充灌溉面积达到0.67万hm2,农业灌溉年用水稳定在3.75亿m3。三是设施配套建设。对剩余的2座中型水库和立项的16座小型水库进行加固改造,对5处中型灌区和具有灌溉效益的小型灌区进行配套续建,使全市农村水利设施的配套率、完好率分别达到90%,80%。四是农业节水建设。以园区建设为龙头,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新建和改造节水园区50个,累计达到80个,平川区初步建成百万亩高科技农业节水示范带,节水面积达到12万hm2。五是水保生态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淤地坝系、主要支流、城市水保治理和汾河干流防治区建设为重点,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万hm2,水保生态修复面积4万hm2,治理度达到50%。同时,对境内23条主要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河道200km,使主要河段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通过以上5项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水平。

第二,围绕产业开发,建设设施载体。近几年,晋中市着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园区辐射功能不断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这一发展趋势,要求农村水利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治理模式,将其纳入产业开发的大格局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项,配套建设。在具体实施中,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区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布局,确定农村水利建设重点,凝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部门优势,协调配合,统筹运作,在重点区域、开发基地实施“渠、田、林、路、机、电、井”配套建设,使产业开发形成比较完备的设施支撑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和保障能力。

第三,立足提质增效,打造精品工程。要建立科技兴农的支撑机制,运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村水利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标准和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搞好设施配套,实行一步到位,发挥工程的多重功能和整体效应。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雨水集蓄、坝系建设、配方施肥、生物覆盖、立体栽培等实用技术,使产业开发形成一个区域、一套技术、一批精品的建设模式,提升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平台、夯实基础。

建立农村水利运行机制

第一,建立农村水利投资融资机制。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将农村水利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计划,调整投资结构,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民群众兴办水利工程。二是落实项目资金。抓住当前扩大内需、增加水利投入的重大历史机遇,选好项目,抓实前期,列项实施一批对解决农业和农村用水需求具有较大作用的重点水利工程。三是吸纳民间资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在水利的准入领域,对民营大户和社会团体投资兴办水利工程,在建设用地、投资贷款、费用交纳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治理规模大、综合效益好的项目,采取以奖代助的方式予以扶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兴水办水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第二,建立农村水利民主决策机制。要把“一事一议”制度的落实作为引深农村改革、推动水利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凡是受益范围为一村一组以上的水利工程,需要农民出资投劳的项目,都应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对经过“一事一议”群众支持和认可的,有利于生产条件改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农民可自愿筹集一定的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对各类工程项目,从规划制定、项目审批、工程预算、筹资方案到议事表决,都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实行公开议事、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的监督,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一事一议”制度的落实,把农村水利建设引入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三,建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引深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管理制度。对民间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形式进行建设和管理,并允许其进行产权流转,实行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于中型水管单位和灌区的管理,要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部颁“两定”标准,全面落实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搞好责权划分,实施管养分离,开展综合经营,促进良性运行。

第四,建立农村水利监管服务机制。围绕水利发展任务目标,按照“完善机构,建全网络,扩展功能,强化服务”的总体思路,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水利服务管理体系。一是加强县级防汛抗旱服务队建设,依托部门优势,增强自身实力,扩大经营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二是抓好乡镇水利员队伍建设,以县为单位,按流域、地域设立水利管理站,使其切实承担起农村水利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技推广等职能。三是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统筹协调和解决农民群众在工程建设、经营管理、设施维修、水费交纳等方面的问题,形成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有效促进农村水利发展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水利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