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BMT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结果分析

2010-06-22肖玉萍刘兆民刘增清王丽华

饲料博览 2010年9期
关键词:乳汁隐性患病率

张 琪,肖玉萍,刘兆民,刘增清,王丽华

(黑龙江省绿色草原牧场,黑龙江 大庆 166263)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会导致奶牛乳产量和质量的降低,而且还可能传染给其他奶牛,导致疾病的扩散[1]。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运用各种方法对乳汁进行检测,通过有关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和评价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了能够有效防治隐性乳房炎,2010年8月,对黑龙江绿色草原牧场兽医院抽检5个奶牛小区泌乳牛632头,应用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剂(BMT)法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隐性乳房炎诊断液,BMT检测盘,BMT原液为北京市奶牛研究所奶牛新技术公司生产。将检测药液与蒸馏水按1:4的比例进行稀释,现配现用。

1.2 试验动物

2010年8月9—13日,在黑龙江绿色草原牧场5个奶牛小区(奶牛中心、阳光奶牛园区、惠民奶牛园区、东升奶牛园区、腾飞奶牛园区)抽检不同泌乳期临床健康的奶牛共计632头。被检奶牛乳汁无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年龄在3~9岁之间,胎次为 1~6胎。

1.3 检测方法

分别取左前、左后、右前、右后4个乳区的乳汁进行检测。挤奶前先用温水清洗乳区,用柔软洁净的湿巾纸擦干,先挤去前3把乳汁,把乳液挤在乳房炎诊断盘中,诊断盘倾斜45°,弃去多余乳汁,诊断盘中各乳皿约留2 mL乳样,每个样品加稀释后的BMT诊断液2 mL,做水平样同心圆摇动,上下倾斜摇动50 min后,作出判定。

1.4 判定标准

隐性乳房炎的判定标准见表1。

表1 BMT试验的判定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

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

由表2可知,奶牛的平均感染率为18.8%,均低于国内检出率40%~60%。

2.2 胎次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结果

胎次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结果见表3。

表3 胎次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结果

由表3可知,随胎次的增加,奶牛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2.3 年龄与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的结果

年龄与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的结果见表4。

由表 4可知,3~4岁年龄阶段的发病率比5~6岁、7~9岁年龄阶段的发病率低。相比之下,7~9岁产奶牛的发病率最高。

表4 年龄与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的结果

3 讨论

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乳区、年龄、泌乳月份等有一定的关系。段玉等对大理地区的调查显示,3~4岁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明显低于5~9岁奶牛,且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7~9月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显著高于10和11月[2]。郭小雅等调查则表明,5岁以上泌乳奶牛患病率显著高于2~4岁奶牛的患病率,3胎以上奶牛患病率显著高于1~2胎的奶牛患病率[3]。调查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年龄、胎次的增加而增加。黑龙江绿色草原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不高,平均感染率为18.8%,均低于国内检出率40%~60%。

3.1 发病原因

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原因主要有乳房炎治疗不彻底,没有临床症状就停止用药;气温炎热;盲目追求高产,精饲料投入过高;奶站没有严格按照挤奶操作规程进行,挤奶前乳房清洁不到位,挤奶后不进行药浴;外伤及机械榨奶反复长时间空吸乳头;由于环境卫生差,环境中致病细菌数量多,养牛户环境消毒意识不强;病牛不及时治疗等。

3.2 饲养管理

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上应增加粗饲料适当减少精料给量;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强后备牛的培育,犊牛要尽量采用犊牛岛单栏饲养,避免互相吸吮,损伤乳头;保持奶牛个体卫生,采取乳头药浴,干乳期经乳导管注入抗生素药物及加强运动;淘汰慢性乳房炎病牛。

3.3 免疫治疗

接种疫苗:肩部皮下注射3次,5 mL·次-1,第1次在牛干奶时注射1针,30 d后注射第 2针,并于产后72 h内再注射第3针,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药物治疗应根据乳房炎的性质,正确选择适当药物防治。内服盐酸左旋咪唑:按7.5 mg·kg-1体重拌精料饲喂奶牛,1次·d-1,连用2 d,效果较好。盐酸左旋咪唑为驱虫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帮助牛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奶牛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 2 mg·头-1·d-1或维生素 E 0.74 mg·头-1,都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微生物的能力,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乳炎灵注射液40 mL·次-1,肌内注射2次·d-1,连用 5~7 d或蒲公英注射液 5 mL·次-1,肌内注射,2次·d-1,连用3~4 d,均可治疗隐性乳房炎。

[1]赵兴绪.兽医产科学(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段玉,闻重阳,杜克龙,等.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调查[J].畜牧与兽医,2006,38(9):36-38.

[3]郭小雅,束婧婷,杨章平,等.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调查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3):23-25.

猜你喜欢

乳汁隐性患病率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乳汁点目需谨慎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