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及机制的探讨

2010-06-20刘贵池王永清赵一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利血平针药高血压病

刘 江,刘贵池,王永清,赵一帆

(1.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2.顺平县医院,河北 顺平 072250;3.涞源县医院,河北 涞源 074300)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EH发病的原因之一。已有文献报道EH可引起血中NO(一氧化氮)和ET(内皮素)的改变,本组采用针药联合和单纯药物对EH患者血压及NO、ET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选取2006年至2009在我院住院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8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按配对设计采用随机法分成治疗组(针药联合)和对照组(药物)各25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49.35±11.69)岁,病程1~12年,高血压病Ⅰ期9例,Ⅱ期16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8.65±10.72)岁,病程1~12年,高血压病Ⅰ期10例,Ⅱ期15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病分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停服其他降压药至少1周以上,除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妊娠/肾性高血压病、心梗病史、晕针及不接受本观察者[2]。

1.2 方法

治疗组 采用针药联合,口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北京双鹤药业生产)1片/d,取穴风池、行间穴,配合谷。双侧风池进针40~50 mm,行间穴进针15~25 mm,合谷进针13~20 mm,均施以提插捻转泻法,中等量刺激[3],以有明显酸胀感为宜,留针20分,每隔10分行针1次,持续30 s,1次/d。

对照组 口服同厂生产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1片/d。两组均以15 d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

1.3 检测方法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同一上臂血压,并抽取空腹血,测定NO、ET,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ET采用放免法,药盒由南京聚力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提供。

1.4 统计学分析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定标准

收缩压下降≥30 mmHg,或舒张压下降至正常/下降≥15 mmHg为显效;收缩压下降≥15 mmHg、<30 mmHg或舒张压下降≥8 mmHg、<15 mmHg为有效;其他未达有效指标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3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n(%)]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NO比较(±s,mmoL/L)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NO比较(±s,mmoL/L)

治疗组 25 32.62±18.3 46.52±21.38 2.47 <0.05对照组 25 30.98±18.84 31.76±20.54 0.139 >0.05

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ET比较 (±s,pg/mL)

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ET比较 (±s,pg/m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由表2、3可见,治疗组治疗后NO含量明显升高,ET含量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基本无变化。

3 讨论

从文献资料及本组临床观察看,针灸加药物对EH的降压效果肯定[4],且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双向调节密切相关,既抑制其分泌ET又促进其分泌NO,从而促使其逐步恢复应有的平衡与协调。

EH发病因素很复杂,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其发生和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分泌具有很强收缩血管作用的ET和舒张血管作用的NO,二者保持动态平衡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5]。如果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分泌ET增多,NO偏少,二者比例失衡,就会导致血压升高。有资料表明,EH 患者ET和ND含量分别是明显升高和降低的[6],而且与患者病情和病程有相关性,同时EH患者对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反应迟钝,主要是NO的生物活性降低导致的,ET具有强烈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对心肺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有调节作用,是迄今所知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成分:每片含有氢氯噻嗪12.5 mg,氨苯蝶啶12.5 mg,硫酸双肼屈嗪12.5 mg,利血平0.1 mg。本观察结果显示:针刺对人体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ET分泌、提高NO含量作用,以拮抗ET升压作用达到降压目的。对防治高血压病疗效显著,治疗组NO含量回升,ET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使用。

[1]赵广胜.现代高血压学[J].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2.

[2]张艳玲.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及对血浆神经肽Y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2):155-157.

[3]朱广旗,吴远华.针刺曲池和太冲对高血压病不同症型的疗效[J].浙江中西医杂志,2006,16(1):4-6.

[4]彭丽辉,冯玲媚.艾灸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NO、ET、SOD、MDA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3):157.

[5]张金星,王 或.针灸对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1):52-54.

[6]张 奇,华 琦.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9-120.

猜你喜欢

利血平针药高血压病
利血平通过神经免疫代谢信号传导和MEK1/2激活改善鸡肠道中的肠杆菌科抵抗力
不停用利血平对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循环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四种外排泵抑制剂逆转阴沟肠杆菌耐药性效果比较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型头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