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①

2010-06-20任登平徐玉春

中外医疗 2010年27期
关键词:导尿管溃疡性结肠炎

任登平 徐玉春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 江苏沭阳 223600)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而引起消化吸收障碍,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心理压力增大,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为了提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科采用中药汤剂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女性38例,男性28例,年龄22~67岁,病程3个月~18年,纤维结肠镜提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1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护理措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治疗

2.1 药物配置

对照组采用锡类散3g、地塞米松10mg加入甲硝唑注射液150mL充分摇匀配置成灌肠液,观察组采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药物组成:白术15g、白芍10g、甘草8g、防风10g、木香6g、黄连5g、白芨20g、茜草炭20g、湿偏甚者加薏苡仁20g、热偏甚者加黄柏10g、生大黄5g、寒偏甚者加肉桂6g、附片10g、瘀偏甚者加红花10g、气虚者加黄芪20g、党参15g、阴虚者加沙参15g、麦冬10g、石斛15g、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0g,采用天津三延提供的煎药机,制成180mL药液,温度为37~41℃。

2.2 用物准备

除按常规保留灌肠所必备的物品外,另备1次性吸痰管一根或14~16号导尿管1根,1次性输液器1根,特制输液网套1个,热水袋(60~70℃热水),毛巾1条等。

2.3 操作方法

灌肠安排在患者睡前进行,嘱患者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cm,床尾摇高10cm,将配制好的灌肠液挂在输液架上,将输液器插入药瓶内,灌肠液外包热水袋(装热水5~6成满,温度60~70℃),去除输液器末端的头皮针,然后与吸痰管或导尿管相接,排气、关调节器,按常规灌肠法操作,插入肛门25~30cm,以60~90滴/min速度滴注药液,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灌肠完毕,将吸痰管或导尿管末端抬高,让管内药物完全注入肠内,缓缓拔除吸痰管或导尿管。观察灌肠后第1次排便时间,即为保留时间。每日1次,每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表1 2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4 临床观察指标

按设计好的观察表,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每天腹痛、腹泻次数,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大便常规和隐血试验。

3 治疗结果(表1)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粘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形成疤痕,大便镜检3次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肠镜复查粘膜病变减轻,大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在5个左右,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无好转。根据表1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护理

4.1 休息

急性发作期和重症患者要卧床休息。为其提供安静的休养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减少机体能量消耗,从而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教育轻病人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活动,以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2 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呈慢性迁延过程,病程长,症状反复出现,往往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病人需每天灌肠,时间久了会产生厌烦、悲观、失望心理。灌肠前病人紧张恐惧造成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插管困难。所以,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告知病人长期灌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病人了解治疗目的,方法及过程。介绍同类患者治愈的经验,使之消除恐惧、忧虑心里。让患者看到希望,使病人身心放松,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3 中药灌肠护理

灌肠动作应轻柔,边插管边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说出灌肠时的不适感受,并给予关心同情,灌肠过程中要经常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如病人出现心慌、憋气、腹痛等现象者,应立即停止灌肠,嘱病人大口哈气,放松腹肌,降低腹腔内压力,解除痉挛。灌肠后,缓缓拔出导尿管或吸痰管。让病人左、右侧卧位,仰卧位,病情允许可俯卧位,每个卧位5~10min,使药液与粘膜充分接触,告知病人保留1~2h以上。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保留一夜。

4.4 饮食护理

在急性发作期,饮食予无渣半流质,恢复期根据患者饮食习惯选择饮食,宜少量多餐,鼓励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充足。脾虚湿困者,饮食宜温热,平时可食补气健脾化湿的粥:如山药薏米扁豆粥。肝郁乘脾者,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忌辛辣、荤腥、煎炸之品,可食苦瓜、萝卜等疏利行气之品。脾肾虚寒者,多食补中益气之品:如胡桃、动物肾脏等,避免吃生、冷、硬食物。

4.5 基础护理

做好肛周护理,便后用温水清洗,用氧化锌软膏涂肛周皮肤,防止肛周皮肤糜烂。保持病室整洁、舒适,空气清新,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4.6 肠镜检查的护理

结肠镜检查是诊治结肠病变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十分重要,如果清洁效果不佳,会影响病变的观察和检查的成功。因此应作好肠道准备,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肠镜检查意义,告知肠镜检查过程中如感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直肠不适感时要深呼吸,松弛肛门,检查后观察有无腹痛、腹胀、便血。

5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的病变,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感染、遗传、饮食不当和精神因素有关,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并与直肠癌、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治疗比较棘手。根据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肠风”、“脏毒 ”、“ 肠 癖 ”、“ 泄 泻 ”、“ 痢 疾 ”、“ 便 血 ”等 相 近 。病 位 在 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情虚实并见,寒热错杂,脾肾俱虚,湿热毒邪相互搏结,使病情久治不愈,灌肠液中的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止痢。白芨、茜草炭凉血泄热,收敛止血。大黄去瘀生新,通腑泻浊,同时具有抗菌作用。白芍、木香行气止痛。白术、薏苡仁益气健脾,化湿。沙参、麦冬、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党参补中益气、生津。黄芪补气固表,脱毒排脓,敛疮生肌,同时具有增强免疫功能。肉桂、附片温补脾肾,散寒止痛。红花活血通络,散瘀止痛,并且有抗炎作用。补骨脂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五更泄泻。通过辨证施治及正确的点滴灌肠使药液直达病所与溃疡面直接接触,充分发挥清热解毒、祛腐生肌,健脾化湿,散瘀止痛,凉血止血,通腑止泻之功,同时达到消炎止痛,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药物治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患者要有最佳心理状态、适当的休息、良好的饮食调护、精湛的护理技术。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导尿管溃疡性结肠炎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