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破裂65例护理效果分析

2010-06-20王学会

中外医疗 2010年27期
关键词:恶性心肌梗死急性

王学会

(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68)

表1 2组护理结果分析[例(%)]

肝破裂是腹部创伤中的常见病,肝位于右侧膈下和季肋深面,受胸廓和膈肌保护,一般不易损伤,但由于肝脏质地脆弱,血管丰富,而且被周围的韧带固定,因而也容易受到外来暴力或锐器刺伤而引起破裂出血。一旦发生肝破裂,积极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相关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肝破裂患者,共65例,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11~63岁,平均年龄(32.1±2.6)岁。致伤原因:车祸29例,重物砸伤10例,钝器伤14例,锐器致腹外伤12例。其中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53例。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5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性质及治疗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脱去患者全部衣物,检查受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术。(2)尽快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输液,及时补液、输血。(3)做好急诊术前准备,如皮试、备血、备皮等,以免延误手术。(4)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及腹部体征,准确记录病情及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以便及早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全面评估病人躯体上的痛苦及心灵上的痛苦,患者急诊入院时与术前准备严格按照常规护理要求进行,而术后护理患者时做每一项护理操作,包括基础护理,均作详细的解释和安慰病人,取得患者的合作。患者除躯体上的痛苦外,心灵上更痛苦,我们医护人员应该给予其关心、安慰、支持及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代入SPSS 1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4.3%,略高于对照组的93.3%,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肝破裂时,由于肝被膜和肝实质同时破裂,大量血液和胆汁流人腹腔,临床症状以腹内出血和腹膜刺激为主。患者所出现症状的早晚、严重程度与破裂范围大小和出血量有关[1]。出血的早期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出血较多时有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口唇和指(或趾)端发绀。四肢厥冷、脉快而细弱,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当腹膜出现刺激征时有腹肌强直、腹壁紧张以及明显压痛和反跳痛[2]。按照内科一般常规护理,首先对本研究肝破裂患者做到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悲观情绪。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其次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并发症[3]。

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护士除了应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其概念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4]。整体护理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5]。该护理方法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当今社会,人们的健康需求更为重要,因此护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病,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有濒死感,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而且因该病需长期卧床治疗,短期内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反复发作,患者对自己的病能否治愈失去信心,产生焦虑、悲观心理,同时家庭经济、事业问题也可加重其焦虑心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心理活动,积极主动进行心理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2)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会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大梗死面积,影响血流动力学,诱发泵衰竭,导致室颤及心室停搏引起猝死,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生机制如下[4]。①缺血区心肌细胞代谢紊乱,细胞内ATP酶储备减少,细胞膜Na+-K+泵转运动功能障碍,快反应电位受抑制而转为慢反应电位,出现自律性,引起室性快速心律失常。②触发活动。约49%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是由触发活动引起的,它由前一动作电位触发。③折返现象。折返现象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于冠状动脉闭塞后2min发生,持续30min以后可暂时消失。④损伤电流。健康心肌细胞与受损区心肌细胞之间的电位差所形成损伤电流,可引起周围普肯野细胞动作电位4相上升速度增快,诱发室性心律失常。⑤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降低室颤阈值,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75%~95%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抢救失败,并引起猝死,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和细心护理,可真正起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作用[5]。本文7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心律、心律和血压的变化,针对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急救,护士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抢救和治疗,并经过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制订出最佳护理方案。结果有99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达91.67%。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严密监测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救治,及时报告,降低死亡率,提高成功率。

[1]李玉兰.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9(2):13.

[2]张美萍,周玉华.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39~43.

[3]张菊华,张军.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B):50~52.

[4]张云,许端敏,李军勇,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与冠心病变相关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5):841~843.

[5]尹建华,孙清荣.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3):3160~3162.

猜你喜欢

恶性心肌梗死急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